长江非遗大展 一个饼玩出多种样,生生看饿了!
长江网10月1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英波)一个面团,以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为馅,揉捏出各具风情的千般好味道。10月13日,在长江流域十五省传统饮食文化展区里,各派“饼”技传人们摆起擂台,各展身手以“饼”会友。
1、云南十八怪:饵块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米饭饼子烧饵块。据说,“饵块”是云南大街小巷最流行的传统美食之一。
据介绍,做饵块颇为讲究,需选质好有黏性的大米,清水浸泡,大火热蒸,蒸到六七成熟时,放进碓窝里舂。待熟米舂打成糊面状后,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可以做成各种形状,除长丝叫饵丝外,其余不论饼形、卷形、块形都叫“饵块”。
展会现场,云南“饵块”技艺传人亲自掌厨,"饵块"烤熟后,可以配上特制的芝麻花生酱或辣酱,白白糯糯的夹心"饵块",热乎乎的尝上一口,口感酥软有嚼劲,还不粘牙,老少皆宜。
2、云南怪好吃:豆末酥
豆末酥,也称豆末糖,是用饴糖加黄豆末经手工制作的天然绿色食品。豆末糖层数越多,糖越酥脆香甜。据介绍,豆末糖七世第四代传人普绩,能制作出129层豆末糖。在展会现场,市民能品尝到巧克力味等多口味豆末酥。
3、云南:水酥饼
水酥饼顾名思议,是要有浸泡这道工序的。面团揉好后,要浸泡在水中3-4小时后再烘烤。水酥饼味道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馅料也种类繁多,有火腿、白糖、蜂蜜、玫瑰、伍仁、红豆等。
4、浙江:邵永丰麻饼
邵永丰麻饼好吃又“好看”。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口味醇美,寓意团圆。
在展会现场,边吃邵永丰麻饼,还能边观看制饼技艺表演。为了让每块饼坯都能均匀地沾上芝麻,更加香脆,饼师会将整盘饼坯如杂耍般抛向空中,让饼坯和芝麻在空中完美粘连,正惊叹时,所有饼坯又被一个不拉地收回盘中。随着饼师双手微晃,如魔术般排列成层层环形。
5、上海:高桥松饼
本届展会,高桥松饼传承人王为玲特意从上海来到武汉,为市民现场制作正宗地道的高桥松饼。王为玲介绍,她是首次在上海以外的地方制作松饼。高桥松饼的制作工艺,全靠手工,整个制作过程分七道工序,这项传统土特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名扬海内外。
6、武汉:豆盘包子
“在武汉生活多年,竟不知道还有个名小吃叫'豆盘包子'。”展会上,武汉豆盘包子让不少市民围上前来探个究竟。
据介绍,豆盘包子是蔡甸区大集街有名的“非遗”小吃,以绿豆为主馅,也叫绿豆包子,因为绿豆保质期特别短,不易保存,所以豆盘包子只在当地及周边有卖。
豆盘包子据传已有两三百年历史,豆盘包子主馅是绿豆,这道武汉特色小吃,反映出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趣的阴阳平衡。
责编:陈辰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