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警予烈士命名的学校全国仅两所
长江网2月2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刘嘉)武汉市警予中学和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以向警予烈士命名的学校。两校于2017年达成合作共建协议,将共同推动两地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两地学生今年还将寻访、收集向警予生平事迹,倡议更多专家、志愿者加入其中,让警予精神代代相传。
溆浦警予学校:“警予精神”传承百年
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记者陈亮 摄
东接“向警予同志纪念馆”,西临落阳桥,在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溆水河畔,坐落着一所“警予学校”。从校门外向里望去,能清楚地看到一尊向警予烈士雕像,矗立在操场正中。这所全日制小学的前身,就是向警予曾担任过校长的“溆浦女校”。
1916年秋,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抱着教育救国的心愿,回家乡接办了溆浦女校,提倡新风尚,强调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与专制。她为了动员学生入学,翻山越岭只身步行数百里,挨家挨户劝家长允许女儿上学,先后到水东、两丫坪、低庄、祖市殿、花桥、小江、江口等地劝学。
向警予的教育思想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扫除旧习,她亲自带领学生上大街清扫垃圾,意在清除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唤醒人们振兴华夏的理想。
为了办好学校,向警予从长沙、常德等地邀请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担任女校教师。她任校长期间,溆浦女校有教职工7人,一个高小班,四个初小班,一个缝纫班。办学初期,向警予父亲对办学经费给予了帮助。
此后,溆浦女校经历了溆浦简易女子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县立第二小学、首善镇中心民国校、城西完小、城关镇二完小等多次更名。至1978年,为纪念向警予烈士,湖南省委将其正式定名为“警予学校”。
经过多年发展,警予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拥有46个教学班、2600多名在校学生的现代化学校,教育质量在县内领跑,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语文课改示范校”等。
“每天一进校门,都仿佛能感受到激励的目光。”该校五(4)班学生伍玮垚说,从进校第一天起,学校就通过讲述校史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将“警予精神”刻在心中。多年前她就听说,在武汉向警予牺牲的土地上,建起了一所警予中学,希望有一天能去瞻仰祭拜,重温先辈在武汉走过的路。
武汉警予中学:为烈士祭扫34年从未间断
武汉市警予中学学生诵读教材经典章节。记者彭年 摄
一走进武汉市警予中学大门,就能看到一尊向警予烈士的铜像在操场前矗立。警予中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黄石路中学。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牺牲在此地的向警予、夏明翰等200多位革命先烈,1993年,学校决定以烈士名字作为校名。“因为向警予是我党早期最重要的女性领导人之一,她的名字‘警予’二字也含有‘警示自我’的意义,能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该校副校长贺赛说,学校因此更名为“警予中学”。
1998年,学校在校园内建起了一座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门前砌起一面烈士群像浮雕墙。浮雕墙背面刻着的诗中写道:“如警予烈士一样立下宏愿,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的光明。”纪念馆内用图文展板介绍了向警予、夏明翰等烈士事迹。纪念馆里常年有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
警予中学的每一位新生,进校第一节课就是参观校园内的烈士纪念馆。每年清明时节,警予中学学生都会手捧花环,步行7公里、历经一个多小时,到达龟山上的向警予烈士墓祭扫,用歌声、朗诵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34年来从未间断。学校还编写了《烈士精神与风范》教材,供学生们学习烈士事迹与精神。
警予中学校长王洪明表示,未来,学校打算扩建纪念馆,逐渐向市民开放,让纪念馆不光为学生服务,更要成为武汉市民的教育基地。学校还将以《长江金岸百年潮涌》等书籍为材料,编排一些革命故事情景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