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杭州千岛湖水基金合作招募中 一起改善水质减少污染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03-21 22:24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网3月2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黄师师)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千岛湖水基金委托长江日报,向社会发出招募,希望更多关心和支持水环境保护的有志之士能加入到千岛湖的保护与发展中来。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和建德市境内,是杭州、嘉兴等城市约1000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目前,千岛湖湖体水质整体较好,但也面临着面源污染的威胁。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流域范围的农业生产。为从源头上改善水质,减少面源污染,今年2月6日,千岛湖水基金成立。

  千岛湖基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基金,将通过整合企业、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资源,让环境治理、产业投资、业务合作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千岛湖水源的长效保护机制,并改变当前千岛湖流域农户的生产方式及环境意识。

  项目负责人表示,如何改进农民生产方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都需要更多环保爱好者的关注与参与。

  目前,这一项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生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将重点开展科学保护方面的工作。有意参与项目运营的个人及团队可发送简历至邮箱alifoundation@alibaba-inc.com。

  链接: 水源地龙坞水库保护公益模式创新, 农户不吃“亏” 水也变好了

  3月14日,历时4天的国际设计盛会“设计上海”拉开帷幕,来自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设计展品中,由青山村农户和传统手工艺匠人共同完成的the lake项目赢得瞩目。近日在杭州市青山村,长江日报记者见到这一项目的幕后手作人夏利萍。谈起如今的这份工作,夏利萍敞开笑意:“家门口‘捡’来的。”

  龙坞水库“受伤”:洒药施肥的事不能再干

  夏利萍的家在杭州市青山村。青山村有片竹林,竹林深处有座水库,名龙坞水库。始建于1971年的龙坞水库虽不大,却是周边近四千人的饮用水源地。水库边,天然生长有毛竹,大多数村民以此为生。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增产增收,村民们对毛竹林喷洒过量的农药和化肥,竹子的产量提高了,小溪和雨水将农药和化肥带入水库,原本清洁的水源变脏了。

  2014年,一份水质监测报告显示,龙坞水库的29项检测指标中,总氮、总磷和溶解氧三项指标轻微超标,水源已被轻度污染。

  村民们开始焦虑,可怎么治水,大伙儿都没主意,直到2015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来到当地开展工作。

  “要彻底地改善水质,就需要将对水有影响的林地包下来,这样这些村民才不会再使用化肥除草剂。”老村长王康云和TNC项目经理张海江达成共识。

  公益模式创新:农户不吃“亏” 水也变好了

  为了补偿农户,2015年,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协助下,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万向信托共同创建了“善水基金”,即农户同意将竹林委托给第三方管理后,每年都可从基金中获得不低于往年经济收益的补偿金。

  王康云开始和张海江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他头一个签下信托协议。

  有人带头,村里的养竹大户们也纷纷点头。截至去年底,由“善水基金”集中管理的林地达到1600亩。

  经过科学管理,竹林现在已恢复到天然水源涵养的最好状态。不再使用化肥、农药,龙坞水库中水的总磷和溶解氧由三、四类提升到一类,水质发生明显改善。

  绿色产业渐兴: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

  “不仅如此,通过水基金模式,龙坞水库保护项目还有效整合了下游的绿色产业,使一定资金回流。”万向信托研究部研究员褚庆鑫说,善水基金将农户、公益组织、社会企业凝聚到一起,既保护水源地,又通过创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帮助村民和环境友好产业的投资者,将收益最大化。

  得益于龙坞水库保护这一公益项目衍生出的各项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不少闲置在家的村民有了事儿做。

  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青山村建立了公众自然教育基地,每年约2000名访客和志愿者参与自然体验和公益活动,村子里的农家小厨生意火爆。

  同年,老板电器携手From余杭融设计图书馆来到青山村,开启了“The Lake湖”艺术公益项目。酷爱手工的夏利萍参与其中,在德国设计师的指导下,习得金属编织技艺。之后,细而柔美的金属丝经过编织后登陆“设计上海”、“米兰设计周”。

  青山村从水源保护开始,走出了一条以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创传统手工艺为支柱的乡村振兴道路。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