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人昏迷一年没长压疮 离世后家属从澳洲寄来感谢信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04-23 21:43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网4月2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通讯员高翔)“感谢医护人员一年来对我母亲的全力救治及精细护理,感谢你们为我母亲所做的一切!”日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感谢信。感谢信的作者是55岁的吴菲女士,她的母亲因患脑溢血在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近一年时间。尽管医护人员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但老人始终未能苏醒过来,于今年3月12日安详离世。

  23日,在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邓润的帮助下,记者通过视频通话采访了吴菲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信后面的故事。

  八旬老人深度昏迷住院一年

  身上没有任何压疮

  吴女士回忆,去年3月20日傍晚,母亲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她在澳大利亚接到父亲电话,订了次日最早一趟航班回国。当吴女士赶到中南医院时,她的母亲吴映泉婆婆已在神经外科做完手术,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此后,老人始终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一共在ICU病房睡了350多天,直至今年3月12日去世。

  吴女士护理专业出身,出国前后一共做了近十年护士。 “感谢医护人员!母亲生病很痛苦,但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吴女士说,由于ICU有探视规定,她每天只能陪伴母亲一两个小时,其他22个小时都是护士在照料。一年下来,母亲身上没有任何压疮,如果不是护理特别过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把病人当亲人’并不是一句口号,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的亲人,一点一滴都会特别在意。”吴女士说,他们为老人建立了一个13人的医患群,与家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医护在病房里给老人过86岁生日

  家属送出的红包被存入老人的住院账户

  今年大年初一是吴映泉婆婆的86岁生日,ICU特地为三姊妹破了例,全天都可以陪在老人身边。当天,吴女士一进病房便湿了眼眶,只见病房被气球、彩带和鲜花布置一新,墙壁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吴女士坦言,这种病房里的温情场面她在国外看到过,在国内却是第一次看到。除了关注病痛以外,小姑娘们还关注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按照传统习惯,年初一要给小字辈发“开年红包”。当天,吴女士准备了18个装着百元钞票的红包,分发给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她坦言,绝无开后门或讨好的意思,就是真心地表达祝福和谢意,结果他们还是将1800块钱存到了母亲的住院账户,只留下红包封作为纪念。

  “过去总说医护人员温暖了病人,其实病人也温暖了我们。”科室余珊珊护士说,吴女士一家的深明大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她每每看到老人住过的45床,都特别怀念与家属相处的一段时光。

  医学没能唤醒老人

  家属却说感谢医护人员

  吴女士说,自己20多年前便移居澳大利亚,但这一年里,她几乎没回过澳大利亚,和两个姐姐每天都要到ICU探视母亲。“只希望医生能够唤醒母亲。”

  管床医生饶歆介绍,针对意识障碍有一份评分量表,6—9分有醒转的可能,吴映泉婆婆情况最好的时候在6分左右,差的时候只有3分。为此,医生制定了“唤醒计划”,间隔几天尝试停掉镇静和镇痛药物,看老人能否恢复意识。护士录制了患者孙女演奏的音乐及一家人想要对她说的话,在老人病床边循环播放。令人遗憾的是,奇迹始终没有发生。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吴映泉的老伴同三个女儿商量后,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治疗,让老人安然离去。“老爷子思想觉悟比较高,觉得浪费了医疗资源。”吴女士说,“如果我妈妈活着,她一定不愿意自己这样活着,肯定会选择用这些医疗资源救更多的人。”

  医学没有创造奇迹,但医护人员的付出温暖了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吴女士说,“一年来,科室十几名医护人员日夜轮转,每天密切监护母亲的病情变化,下了医嘱当即执行,真正做到时时刻刻把病人放在心上。”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