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坚守三尺讲台 让乡村学生被温柔相待

2018-05-20 11:08 来源: 长江网-武汉晚报
调整字体
  坚守三尺讲台 传承乡村师魂

  让每个乡村学生都被温柔相待

  鲍春喜老师正在给高三学生上课

  鲍春喜与妻子讨论教学

  从武陵山脉大山深处的恩施建始、宜昌五峰到江汉平原的潜江小镇浩口,5月8日——10日,武汉晚报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爱心第四路回访团,驱车1000余公里,先后走访建始县望坪中学、五峰县三坪希望小学、潜江市浩口第三小学。

  远离故土、携妻带子扎根大山深处教书育人,从资教大学生到副校长的鲍春喜老师,在海拔1800米的吊脚楼教学点任教,奉献青春,执着为土家族孩子播种希望的“妈妈老师”宋芳蓉,面对炸药和尖刀,无所畏惧,舍身护住52名学生的“仁爱老师”秦开美。

  这三位老师尽管名誉加身,职务改变,但依旧初心不改扎根在乡村教育一线,保持一名教师的优良品德。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山河失色,地动山摇,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老师谭千秋在灾难来临时刻舍身护学生的义举感动华夏。

  感于谭老师精神,以激励更多的教师教书育人传承师德师魂,武汉企业家刘会兴先生首捐30万元,联合武汉晚报、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华夏千秋教育基金,至今已经募集善款700余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危济困。

  2009年,华夏千秋基金开始面向全国评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最美乡村教师”,至今,全国141名“最美乡村教师”获奖。

  今年是华夏千秋教育基金成立十周年,这些年,这些教师们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生活工作怎样,教学条件有改善吗?2月28日,武汉晚报启动爱心回访,探访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现状,倾听他们的呼声,同时,进行捐资助学活动。

  鲍春喜:夫妻教师双双守望山村中学

  从80公里外的建始县城,再到30公里的高坪,一条蜿蜒的山路,翻山越岭,伸进恩施建始县高坪镇的望坪村,这是唯一的一条进山的路。

  5月9日上午,望坪中学的男生宿舍里,38岁的鲍春喜老师正在利用上课的间隙伏案备课,由于他的家是用学生宿舍改造,显得拥挤而简陋,客厅里,5岁孩子的玩具堆积在沙发上,墙上挂着结婚照,光线不好,他将桌子放在客厅里的门口。34岁的妻子谭艳波则在走廊里洗衣服。

  >>> 一毕业就到深山任教 已扎根乡村14年

  鲍春喜2004年在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后留在这里当资教老师,转瞬间过了14年,他在这里娶妻生子教书育人,小他四岁的妻子谭艳波同样不是本地人,同样也是资教生,现在是望坪中学的英语老师。

  从远离家乡到走进山村,从资教生到成为正式教师,从科任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到副校长。

  “当我还在读书时,就觉得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就很想成为一名教师。”谈起选择教师职业这个初衷,鲍春喜向记者袒露心声。

  2004年7月,湖北民族学院汉语言文专业毕业后,鲍春喜放弃了大多数同学们走向城市,走向条件更好更优越的学校的选择,而是怀揣着儿时的梦选择了在恩施大山里资教。

  当时来学校的时候,学生达500多人,教师也有30多人,但由于地处偏僻,生源越来越少,学生和老师流失越来越多,再加上英语专业是热门专业,乡村教师很难留住英语专业的老师,导致学校英语教师奇缺,学校领导安排中文专业毕业的他改行当英语教师。

  “说真的,当时心里真的很惶惑,生怕误导了学生”。他说。他虚心向英语老师请教,先当学生再当老师,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教学……通过自身努力,他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

  鲍春喜记得很清楚,刚来的时候,学校没有电脑,后来武汉的一家电脑城捐赠了30台电脑,也只是到2017年才通上网络,跟他一起来的资教老师前前后后有不下30人,最多的时候,一年就有15人,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他和他现在的妻子谭艳波。

  有段时间,他也想离开,千里之外年迈多病的父母需要他照顾,他是家里供养出来的大学生,他当老师只有900多元的收入,他也需要更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

  在厦门一公司担任管理负责人的亲戚邀他去公司上班,但他因舍不得大山里的孩子,“教几年再说吧”。

  2007年7月,3年资教期满后,他又续签了3年资教合同。

  山里的孩子很多家境贫寒,父母在外地打工,内心缺乏亲情交流,鲍春喜自制带锁的“心情盒”,同学们有什么喜怒哀乐,可以不署名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小盒子里,每周日晚上,由他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化解。

  他为贫困生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温习功课;为贫困学生做饭。他还走几十里山路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他了解到塘坝子有个学生,因父母有病丧失劳动能力后,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资助他,一直到高中,他还默默地资助,直到该学生从湖北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现在该学生只要一回家,还经常到学校看他。

  2009年10月,他成为建始县首批为数不多的直选入编的资教教师。

  >>> 妻子:他值得山里的孩子托付,值得我托付

  “我当初也是一个资教生,在望坪中学资教,被他的这种品德所吸引,在他的劝说下,不仅留了下来,还嫁给了他”。妻子谭艳波谈起丈夫,一脸羞涩,“他值得山里的孩子托付,值得我托付”。

  34岁的谭艳波是在2008年作为大学生来到望坪中学资教的,当时来学校的时候,喝浑浊过滤的水,住破旧漏雨的宿舍,这简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她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鲍春喜用自己的经历给她打气,带她去家访,当初跟谭艳波一起资教的大学生有将近10人,鲍春喜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鲍春喜多次给英语专业毕业的谭艳波做工作,学校英语老师奇缺,希望她留下来。“你难道一辈子选择在这山窝窝里教书吗?”面对谭艳波的疑问,鲍春喜态度很坚决:“是的,我爱这片大山,我爱山里的孩子。”

  鲍春喜的善良和对事业的执着深深吸引了谭艳波,“那好,你留下来,我就留下来”。2009年,谭艳波成为当时10名一起来任教的资教生中唯一留下来当老师的大学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两个资教大学生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2010年10月4日,两人在望坪中学的教学大楼里举行了婚礼,这是一个奇特的婚礼,他们收到了学生和周围乡亲们的祝福。乡村里没有住房,他们把家安在了男生宿舍楼里,这一间半房间就是简陋质朴的小家,甚至成为学生们经常来求教的“小教室”。

  夫妻俩互帮互助互学,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17日,鲍春喜作为全省选派的第四批优秀资教生,到英国伦敦参加了为期3周的考察学习,谭艳波也成为学校里的英语教学骨干。

  “与城里学校相比,差距还是蛮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新形势。”鲍春喜说。他们夫妻俩还报考了在职研究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习,并分别被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录取。目前谭艳波研究生论文已获通过,而鲍春喜也即将研究生毕业。

  夫妻俩留守深山任教的职业精神深深打动了许多人,望坪中学90后英语老师张喜萍便是其中之一,她中学时是谭艳波的学生,她的英语也是谭老师教的,她上学时被鲍春喜和谭艳波的精神所感动,上大学后选择学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坚决地报考了教师专业,回到她的家乡所在的望坪中学当英语老师。

  望坪中学校长刘兆荣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鲍春喜老师这样的师德传承,目前学校仍然保持有272名学生的生源,全校30多名老师师资队伍稳定,鲍春喜除了教语文课外,还是主抓学校教学质量的副校长,这几年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去年中考考上恩施高中一人,建始一中17人。

  文/特派记者万勤

  通讯员易建新

责编:宋清影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