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签约 沿线打造世界级共享空间

2018-05-21 08:12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调整字体

  长江网5月21日讯

  回望 

  5月13日,位于武昌徐家棚区域百年历史的武昌北站正式停办行车业务,武九北环线上的绿皮小火车与城市“告别”。武九铁路北环线的前身是1918年通车的粤汉铁路,百年间,它给得天独厚的武汉带来绚烂的荣光。

  在中国的铁路版图上,纵贯南北的铁路线中,京广铁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无可替代。立其中而牵两端的城市便是武汉。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将武汉送上了铁路时代。1918年粤汉铁路通车,九省通衢的武汉如虎添翼。从茶叶交易的码头城市到繁华的工业城市,再到工商繁荣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的每一次腾飞,都与铁路紧密相连,所以有专家直言,“武汉就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

  《武汉铁路百年》的作者汪瑞宁表示,武汉是坐着火车穿越历史而来的城市,每一段铁轨,每一个车站,都是一段革命史、奋斗史和城市发展史。

  就在武汉,铁路催生中国最早的工业化 

  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修建了500米长的小型蒸汽机牵引的模型铁路,这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他们以不祥之物为名下令拆除。1881年,中国人自行兴建的铁路是一条用骡马牵引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修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提出“先择四达之衢,首建干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此路“可控八九省之冲,人货辐辏,贸易必旺,将来汴洛、荆襄、济东、淮泗,经纬纵横,各省旁通,四达不悖。”

  为造铁路所需钢轨,1890年,汉阳铁厂兴建于龟山之麓,1893年9月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引自西方技术的钢铁厂在武汉诞生。

  至辛亥革命前,工厂拥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后工厂易名“汉冶萍”,数十年间生产了中国九成以上钢铁,产能一度亚洲第一,人称“东亚雄厂”。

  西方舆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铁路带来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中国系统的工业化建设始于武汉。

  1906年卢汉铁路全线通车,也就是后来的京汉铁路。火车从北京可直抵汉口。

  因为长江天堑,铁路无法跨越,但从长江南岸修建铁路通达广东,进而贯穿南北,一直是国人的梦想。

  1896年10月,清政府批准修建粤汉铁路,卢汉铁路通车前一年,粤汉铁路总公司在武昌成立。

  汪瑞宁告诉记者,在旧中国,修一条铁路时间跨度很大,因各种原因,粤汉铁路直到改朝换代后的1912年才开始动工修建武昌至长沙段。

  1917年9月,粤汉铁路武昌至岳阳段通车,1918年,武昌至长沙段通车。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汪瑞宁认为,京汉、粤汉铁路承载了张之洞的洋务运动梦和武汉的工业梦。粤汉铁路一开始就是为发展洋务运动、打造武汉工业而提出的,实际上就是给武汉工业打基础的铁路。

  铁路改变城市经济格局 奠定武汉枢纽中心地位 

  为修建粤汉铁路,武昌的宾阳门和中和门之间另辟新城门“通湘门”,寓意火车从此直达湖南,以至广东。“通湘门”的开辟,让武昌城市格局开始突破城墙的束缚。不过受条件限制,1914年,詹天佑将粤汉铁路起点改为徐家棚。

  1936年9月1日,粤汉铁路南北贯通后,广州的火车第一次开到了武昌。

  粤汉铁路的选址、设计,起关键作用的人是詹天佑。他在设计之初就想到将来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的跨江连接,预留了连接线,选定跨江大桥的桥址,正是后来武汉长江大桥的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武汉的城市格局。

  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先后建成。1937年3月10日,刘家庙站与徐家棚站的两座铁路轮渡码头竣工,列车从此可经由轮渡跨越长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怪事“火车要靠轮渡载”。铁路码头的兴旺,带动了徐家棚区域的繁华,这里曾因水路码头和粤汉铁路而繁华一时。

  在武九铁路武昌北车站与和平大道之间是诚善里社区,有条约2000米长的老街,62岁的安徽人何有芬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她是随在武九铁路工作的丈夫迁居武汉,和这条铁路结下不解之缘。“这是我的第二故乡。”何有芬回忆,曾经的徐家棚因武九铁路而兴盛,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下车后,都会逛一逛,各种小商品、烟酒副食、餐馆美食密密麻麻。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改变了粤汉铁路徐家棚站的命运。武汉长江大桥开通,京汉与粤汉两条铁路接轨,武汉拥有了中国第一条可直接过江的铁路。列车无需通过铁路轮渡就可过江。武昌北站与这段粤汉铁路旧线也随之冷清下来,只负责分担新建成的武昌站的货运和编组任务。

  回顾历史,汪瑞宁认为,京汉、粤汉铁路,让武汉市民率先享受了现代交通带来的便捷,直接催生了武汉的火车、轮渡、帆运客货联运业务,让武汉由一个靠长江、汉江而发展起来的水运码头城市,迅速崛起为一座铁水共通、工商业繁荣的现代城市,而京汉和粤汉铁路跨江相连,进一步让武汉变为承南启北的中心城市,强化了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中国几乎没有哪个城市像武汉这样,在崛起的道路上与铁路紧密相拥。铁路让武汉经济崛起,也造就了武汉今天的城市格局”。

  在汉口,粤汉码头的名称就是对昔日粤汉铁路开通的一种铭记。在武汉,有个特殊的地理名称叫“铁路外”。因为京汉铁路的通车,汉口城墙拆除,变成后城马路。铁路变成武汉城市格局发展的走向和坐标轴。

  武汉城市规划专家、市国土规划局市政处负责人叶青坦言,铁路与武汉城市发展“如影随形”。武汉因铁路而兴,并且这种勃兴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将来。随着近10年来逐年加大高铁建设力度,武汉在全国的枢纽地位也愈发巩固。

  百年铁路完成历史使命“让位”时代发展新力量 

  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的需要,百年铁路完成历史使命,“让位”新力量。

  叶青表示,当初的铁路线是围绕武汉建成区边缘而建,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低成本的与地面平交的铁路建设方式,造成城市的分割。

  纵观武汉城市史上的大型基础设施,无不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改变角色,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1991年,京汉铁路老汉口火车站(大智门车站)启动搬迁,迁至目前二环附近的汉口站位置,新线也沿着二环线布设。拆除后的老铁路线沿线,变成京汉大道和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

  如今,武汉正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就在武九铁路北环线徐家棚区域,在建的7号线、已通车的8号线两条地铁穿越长江,串联起武昌、汉口。

  从圈定大汉口格局的防洪长堤,到今天中国最大的城市绿道公园群,张公堤在110多年间,向世界讲述了城市复兴中的生态回归故事。

  如今,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后,同样让位生态,规划建设世界级城市公共空间——武昌生态文化长廊。这是新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曾经名噪一时、享有盛誉的武昌北(徐家棚)货场以及专用线,因周边大型厂矿企业外迁,货物集装箱运输市场萎缩,昔日的繁忙景象早已不复当年。

  腾退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留出空间。为了早日腾笼换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中铁武汉局集团早早就进行了部署。如今,一个个设备先进、运作高效的编组站、货场、客运枢纽站,已经取代了粤汉铁路徐家棚站以及武九铁路北环线的历史作用。

  武汉跨江的公铁两用大桥有主要担负京广大动脉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天兴洲长江大桥。另外,货运编组和货场功能则由亚洲最大的编组场武汉北站取代,武汉货车也有了外绕线路,不需再经过武九铁路北环线。武汉市内三大客运站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更是各领风骚。

  目前,武汉局集团公司在江南片区即将开建一个占地1740亩、设计4条货物线、日均装车达到100辆以上的大花岭物流基地,它将与众多物流基地一道,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绿色动力。

  武昌东站编组场也成为集电气化铁路驼峰编组站、货运站、枢纽站为一体的武汉局集团公司第三大、设施最先进的编组站,除满足武钢货运列车解编需求外,还担负着武九、京广等干线铁路货运列车的解编作业,将东西南北的粮、煤、油等大宗国计民生物资“分拣”后送达全国。

  记者韩玮 张全录 张延

  *展望 

  19日,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签约,广大市民关注的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进入实质性阶段。

  历经多年攻坚,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终于得以办成,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

  挥别过去百年,武九铁路北环线沿线将迎来“新生”。在为市民打造世界级共享开放空间的同时,百年铁路文化与历史印迹会被充分保留,并将在下个百年传承、延续。

  铁路“截断”近40条与长江垂直道路 

  “临江居民不亲江”的难题有望解开 

  “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后,建设十路这条多年的断头路就可以打通了,从青山江滩到武汉火车站开车最快5分钟就可以到达。”19日,家住青山区中交·江锦湾小区的雷明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雷明说,建设十路和平大道到冶金大道段因为被武九铁路隔断,以往他们从临江大道边的家中出发去武汉站坐高铁,要么走沿港路绕行,要么从和平大道上三环线,都没有走建设十路一条直路方便。

  青山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十路和平大道至冶金大道段有540米左右被铁路隔断造成“断头路”。今年3月起,冶金大道至武九铁路段开始修路,目前正修建一座跨青山港的桥梁,计划年内完成。待武九铁路拆除后,直接就与和平大道过来的建设十路连接,这样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冶金大道、团结大道等4条道路被建设十路串起来,将大大方便青山居民前往武汉火车站,从而带动该区域发展。

  武九铁路北环线的前身是1918年通车的粤汉铁路。该铁路段从南至北经过武昌、沙湖、武昌北、八大家4个车站,终点至青山楠姆庙,长约18.4公里。

  随着武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天兴洲大桥和武汉北编组站等铁路枢纽项目相继建成投运,该铁路客运功能转换至南环线,运输功能日益减弱并逐渐被替代。

  此后,北环线仅承担沿线铁路职工的通勤,以及用于流芳、武东等地区的菜农往返市区。然而,这条“退休”却没“退位”的铁路,截断了武昌、青山两个城区近40条与长江垂直的道路,铁路两侧多为零星棚户区或已建成小区,市容市貌也受到影响。

  武昌区四清里社区的居民郭斌从小看着这条铁路长大,“记得30多年前,我四五岁时火车很多,铁路道口总有人值守,赶走贪玩的孩子。”郭斌说,随着自己长大,铁路线也从繁忙到冷清,环境越来越差。“社区因为铁路和沙湖隔断,虽然近水临湖,周边的居民却没有享受到这‘天赐’的好资源,周围经济发展也相对比较慢。”

  郭斌盼望着,铁路告别历史舞台后,打通和沙湖的生态通道,让市民更能亲近大自然,改善周边的环境。

  这条铁路线还从武昌部分居民小区穿过,或是紧邻居民小区,居民若要前往江滩游览,不得不穿过多个铁路道口。“临江而不亲江”,成了武昌临江居民的尴尬。

  住在月亮湾临江大道一带的居民,生活被铁轨阻挡,出武昌只能从长江二桥、秦园路、铁轨天桥穿过,非常不便。

  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核心区的在建“华中第一高楼”——武汉636绿地中心,也因这条北环线的阻隔,无法与临江大道“牵手”。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办成了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施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既是改善城市路网结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也是武汉市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品质的需要。

  铁路搬迁绝不只是拆铁轨这么简单,牵涉面广,协调工作量很大。武九铁路北环线“串起”了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沿线下属单位,其布局都与铁路运行密切相关。同时,大到沿线设施设备,包括动力线、指挥控制系统、通讯线路等,在搬迁过程中必须确保不影响武铁辖区内乃至全国铁路的正常运营;小到铁路桥的附属设施,也需要签补充协议提前终止,各方面都得考虑周全。

  市城投集团铁投公司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铁路搬迁程序、手续十分繁杂,所有资产处置都要到北京报批,可以说,要搬迁武九铁路北环线,真是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只要锁定目标、锲而不舍,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再难的问题也一定能够解决。

  为此,2016年起,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经历了两年的集中“攻坚”。当年,市政府明确了“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协调机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投融资平台”的“四个一”运作机制,明确了工作节点目标,成立了具体实施的市铁投公司,搬迁工作由此进入提速阶段。

  其间,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大家劲往一处使。

  作为“一个协调机构”的市重点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个关键环节,市重点办代表市政府,带领市城投集团铁投公司,与武铁等单位开展工作对接,在北环线沿线铁路单位功能转换、安置、选址等方面,多次组织市直部门专项会商、研究。市财政局、国土规划局、土储中心在财政资金、棚改项目实施、项目规划手续办理等工作上给予支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加班加点,11个月就完成了北环线沿线所有土地证办理。

  “相关材料报上去后,只要没有重大原则性问题,就尽快组织审查,中间存在的不足,在审查通过后一并修改完成。”铁投公司负责人对市城建委的“容缺机制”印象很深,他说:“如果一开始发现问题就打回去重做,至少要耽搁近一个月的时间。”

  铁投公司负责人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样一份进度表——

  2月13日,武铁召开董事会,着手准备报送中铁总的材料;

  3月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派员来汉调研,听取双方汇报,进行评估;

  4月24日,中铁总资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问题;

  5月7日,中铁总党组会通过;

  5月13日上午,武铁派员到三角路铁路桥、沙湖车站,了解线路停运和搬迁腾退准备工作情况。

  “铁路部门完全可以等到协议正式签订后再做相关工作,但他们之前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行动。”这位负责人说。

  武铁积极与武汉市共同研究,拿出各种实施方案,最终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下,签下中铁总改制后地方铁路搬迁改造的第一单。

  各方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让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从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高标准建设世界级城市公共空间 

  19日,家住青山依江畔园的宋波对记者说:“告别武九铁路北环线,对于青山人来说,除了丝丝不舍,更多的是,对盘活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期待。”

  市城投集团铁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武九铁路北环线沿线即将迎来“新生”。在为市民打造共享开放空间的同时,百年铁路文化与历史印迹会被充分保留。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目前确定的武九铁路北环线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方案,站在“回望百年有铁路历史记忆、展望百年有滨江生态特点”的历史高度,充分考虑了如何挖掘文化底蕴,留住百年历史。

  根据规划,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后,地上部分将建设世界级城市公共空间——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地下部分将建设综合管廊,将电力、热力、给水、通信、中水等管线集约其中。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南起武昌区大东门社区,北至青山区建设十路三环线戴家湖公园,将分两期实施。这段全长约17.1公里生态文化景观长廊,设计师借鉴了纽约高线公园等经验,将形成一条展示铁路文化和生态绿化的魅力线。通过一线串珠,精心打造小东门山城锦带、沙湖湖岸廊桥、月亮湾城市阳台、四美塘铁路文创天地、八大家创意工坊、青山铁路乐园等展现城市活力的六大亮点区段。

  负责该区域的园林设计师介绍,生态文化长廊可谓一步一景,畅游期间能感受到富有变化的景观效果。六大亮点区段主要景观分别为:大联线蛇山西段叶落秋山景观;华中金融城段姹紫嫣红景观;沙湖湖岸廊桥为银杏长廊;秦园路段月亮湾城市阳台;在武昌滨江右岸大道段营造枫林尽染景象;在八大家创意集市形成落英缤纷景观。

  “经过多轮比选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主要树种为银杏,全长15公里,形成独具特色的彩色生态廊道。”该设计师说。

  此外,还拟选址建设武汉铁路博物馆(暂定),并设置武汉铁路文化公园展示区,展示武汉铁路发展百年历史轨迹和发展成就。

  2021年初,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一期建成后,长江主轴上将增添一个重要的景观带。

  “今后,武昌滨江地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休闲慢生活。”市城投集团铁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地下还将建起一条长达16.24公里的综合管廊,工程于201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12月完工。

  目前,主线管廊已完成主体结构189米施工,支线管廊已完成主体结构163米施工,建设十路已完成冶金大道至楠姆河段机动车道施工。

  2020年底,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将打通武昌、青山临江片区的市政管线通道,集约高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还有望彻底解决因管线建设、维修造成道路反复开挖的问题。

  记者鞠頔 李锐 张延 王亚欣 马振华

编辑:宗夏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