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武汉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18天
长江网5月2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金涛 通讯员王勇)29日,武汉市环保局发布《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全市各项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其中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优良空气天数比上年增加18天。河流水质有所改善,湖泊水质保持稳定,提升提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优良空气天数增加18天,空气质量喜中有忧
空气质量2017年取得明显的进步,令人惊喜。
全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5天,较2016年增加18天,优良率为69.9%,较2016年上升5.1%。
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CO2)、臭氧(O3)年均浓度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PM2.5年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下降7.0个百分点;PM10浓度88微克/立方米,下降4.3个百分点,均达到《武汉市拥抱蓝天行动方案》工作目标。
引人注意的是,空气严重污染的天数仅有7天,恶劣影响继续下降。其中的5天,是由于外来污染传输导致的。
空气质量数据也显示出一些隐忧。
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水平较高,距离国家标准差距较大。其中,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53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51倍和0.26倍。全年110个污染日中,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到61.8%。
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不降反升,全年共有13个污染天中的首要污染物为NO2。这些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和机动车排放。尤其是柴油车排放,全市柴油车占总数8%,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80%以上。
臭氧危害升级。2017年夏天,共出现25天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成为制约夏季空气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
河湖水质稳中趋好,提档升级难度大
公报显示,2017年全市11条主要江河(港)的30个监测断面中,8个断面达到Ⅱ类水质,14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4个断面达到Ⅳ类水质,2个断面达到Ⅴ类水质;2个断面劣于Ⅴ类水质。25个断面达到水质功能类别标准,达标率为83.3%。
与上年相比,水质优良的河流断面和水质污染严重的断面占比均保持不变。
不过,从水质变化趋势来看,整体的河流水质稳中趋好,主要表现为水质较差的Ⅴ类断面减少2个,分别是府河李家墩断面由Ⅴ类水质明显上升为Ⅲ类,府河朱家河口断面水质由Ⅴ类上升为Ⅳ类。同时,从2013年以来,武汉劣Ⅴ断面数量持续、明显下降,而水质优良的Ⅱ类或Ⅲ类水质断面数量不断上升。
湖泊仍然是水环境的难点。公报显示,166个湖泊在去年仍有28.9%的湖泊水质为劣Ⅴ。武汉的湖泊多为中小型浅水湖泊,湖泊水环境容量有限,水体自净能力不强,容易被污染且受到污染的湖泊水体需要较长时间生态修复才能改善水质,湖泊水质改善仍面临较大压力。
不过,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有些湖泊呈现好转趋势。如武汉东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虽然部分边缘湖区的水质还较差,但主要湖区水质已明显改善,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部分月份东湖整体水质可以达到Ⅲ类标准。
水源地的水质继续稳定100%达标。公报显示,所有水源地水质保持为Ⅱ类或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109项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全部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水质稳定达标。
建筑施工噪声“拉低”全市声环境质量
全市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引发市民呼声。公报显示,2017年全市451个噪声监测点位的噪声平均值是56.1分贝,是近5年来最高值。
数据显示,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强度最大的是道路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也是引起居民投诉最多的噪声。从监测结果看,与2016年相比,武汉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扩大,道路交通噪声强度有所上升,是导致声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另外,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范围最大的是社会生活噪声源,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的各类噪声。
责编:宋清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