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白鱀豚”还是“白鳍豚”?现代汉语词典说两种都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07-09 20:24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2002年4月2日在武汉生活的白鱀豚淇淇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摄(资料照片)

  长江网7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实习生周子励)7月9日,长江日报在13版以《到底还有没有白鱀豚为题,报道了长江中白鱀豚的近况,保护白鱀豚的真意在保护长江。报道刊发后,有读者提出疑问,这种美丽的生灵,到底应该写作白鱀豚还是白鳍豚?

  鱀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辞书《尔雅》中,晋代郭颂在《尔雅注》中写道:“鱀,属也,体似鲟,尾如鱼。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

  白鱀豚与白鳍豚之争起源很早。有人认为“鱀”这个字更能体现中国文化深厚内涵,有人则认为,日常生活中,还是使用“白鳍豚”通俗、方便。

  1999年,著名动物学家汪松发表《话说动物中文名》一文,特别将“白鱀豚”的正名作为说明古字带来的命名问题的典型例子,从另外一个学术角度提出异议:“我国著名的,长江特产的淡水豚——白鱀豚,长期以来都称白鳍豚或白旗豚。经过专家考证后,认为它并无白色的鳍或旗,应正名为古籍中所用的白鱀。”

  他同时指出,这种考证如果当真开展的话,可能带来的正名问题不在少数。所以,是否必要去费力考证,值得商榷。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白鱀豚也叫白鳍豚的注释。

  该词典中,对白鱀豚有如下的解释:“哺乳动物,生活在淡水中,比海里的鲸小,身体呈纺锤形,背部浅蓝灰色,腹部白色,有背鳍。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也叫白鳍豚。”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