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条“潮汐车道”秦园东路功成身退
长江网8月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张建)家住中北路的夏女士最近开车上下班时发现,以前早晚出现的“拉链车”没见了踪影,地面上“潮汐车道”的标示也不见了。
去年10月份,武汉首条潮汐车道在武昌中北路“上岗”,“拉链车”作业划分潮汐车道的场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武汉首条‘潮汐车道’难道取消了?”夏女士的疑问,引发市民共鸣。
8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交管局获悉,由于秦园东路双向车流量趋等,该路段不再具备“潮汐车道”的条件,6月26日起,武汉首条“潮汐车道”已经被取消。
武汉首条“潮汐车道”调节秦园路车流失衡
2017年10月,武汉首条“潮汐车道”在中北路秦园东路段试点,每天早晚高峰前,一辆“拉链车”将隔离护栏左右移动,平衡双向车流量。
“潮汐车道”的作用在于,不同时间段里,一个方向堵车,一个方向没车,通过借用对向的道路来分担交通压力。武汉市的各大型社区周边,例如百步亭、后湖片区、南湖等区域周边,早上居民集中在上班时间出门,傍晚时分在差不多的时间回家,进出的道路就会产生一边拥堵、一边空旷的“潮汐现象”。
武汉交警通过当时的交通大数据分析,中北路从青鱼嘴地铁站至徐东大街,每天早晚高峰期间交通流量存在明显失衡,其中,中北路的建机侧路至秦园东路段拥堵指数失衡显著,经常是一边排长龙,对面是一马平川。经过慎重考虑,将中北路秦园东路设置为武汉首条“潮汐车道”试点,为此还专门引入了一辆“拉链车”。
拉链车在启用潮汐车道时,沿中北路自北向南最左侧车道行驶,吞进停放在道路上的隔离墩,并转移到另外一条车道的分道线上。把原来的左侧3车道、右侧3车道通过隔离设施的变化,变成了左侧2车道、右侧4车道。
周边道路逐步完善,“潮汐”现象不再明显
武汉市交管局秩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潮汐车道”在秦园东路试运行的大半年时间里,有效平衡了双向车流,自北向南车辆排队的情况明显改善,特别是将秦园东路左转车辆等待红灯的时间缩短了一至两个周期,通行效率改善效果明显。
但随着友谊大道等多条周边道路施工进入尾期,路网建设逐步完善,中北路早晚高峰南北双向流量逐渐趋于均衡,拥堵程度相近,潮汐现象已不再显著。
以2018年6月为例,早高峰中北路秦园路段,由北向南车速为34.72公里/小时,拥堵指数为1.54,由南向北车速为38.91公里/小时,拥堵指数为1.35;晚高峰由北向南车速为30.89公里/小时,拥堵指数为1.78,由南向北车速为27.93公里/小时,拥堵指数为1.92。
这一变化,市民夏女士也深有体会:“早晚高峰双向都没有以前堵了!”
原“潮汐车道”将新设“借道左转”车道
交管部门介绍,由于“潮汐车道”使用期间,“拉链车”在早晚高峰都需要移动隔离墩,在双向车流量趋等的情况下,会影响对向车辆放行,降低交叉口通行效率。因此,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取消中北路秦园东路“潮汐车道”。
据介绍,中北路秦园东路这个路口左转压力较大,高峰时期每小时通行量接近4000辆车次,路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导致车辆排队较长。
在不影响对向车辆通行的前提下,交管拟在中北路秦园东路南进口方向设置借道左转的车道,改善交叉口通行效率,借道左转方案即将施工实施。
交管部门表示,尽管首条“潮汐车道”已经功成身退,但在其他具备“潮汐车道”条件的路段,还将继续尝试潮汐交通的模式,除了“潮汐车道”,“借道左转”“直行、左转待驶区”等新型通行模式,正在武汉各条路段使用,交管部门将根据道路条件进行设置。
编辑:宗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