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今天我们湖北人还在用这条2000多岁老渠……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08-15 01:04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14日讯(记者翟兰兰)北京时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湖北襄阳长渠(白起渠)被确认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予以授牌,成为湖北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长江日报记者连线采访长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顾问组组长庹先沮得知,这条拥有2297年历史的百里长渠至今仍发挥灌溉功能,且原汁原味地保留并使用着2000多年前的“分时轮灌”技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航拍白起渠  通讯员王虎 摄

  它比都江堰郑国渠都要老 

  长渠,又名白起渠、荩忱渠,坐落在素有“华夏第一城池”美誉的襄阳古城南部。它西起南漳县的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汉江,全长49.3公里。在襄阳当地,大家习惯叫它白起渠,顾名思义,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它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都鄢城(即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境内)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秦灭楚后,白起渠成为引水灌溉渠,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30.3万亩良田。

  “听说申遗成功了,我真是高兴。”62岁的庹先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多年来痴迷研究各类古遗址、古文物。退休后被返聘回来帮助白起渠“申遗”。

  “申遗”并非易事,长江日报记者查阅发现,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多种价值,比如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等等。

  多年来,这些标准,庹先沮和同事们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几乎刻在了心里。

  其实,白起渠每一样标准都非常符合,论历史,它有2000多年了,修建时间比都江堰都早23年,比郑国渠要早33年,比广西的灵渠要早65年,论贡献,它至今还在灌溉30多万亩良田,技术在当时也堪称惊艳,但我们还是有一点没底气,因为同时‘申遗’的都江堰、灵渠等,都比白起渠有名气。”庹先沮说,也正因如此,大家伙才更拼,因为在知名度上不具优势,那就把“功课”做到极致,申遗志在必得。

   

  航拍白起渠  通讯员王虎 摄

  为白起渠找“证据”,深山里步行20多公里 

  申遗,需要大量资料来佐证。两年多以来,庹先沮和同事们一天又一天地在山里奔走,为白起渠找“证据”。

  白起渠历史悠久,且贡献巨大,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记载。庹先沮的办公室里,堆着60多本古文献,好多书已经泛黄卷边,都是他一本一本搜索来的。有的是他自己在旧书店淘的,有的是在网上找的,平日,他还总托在武汉工作的女儿去武汉大学旁的旧书店淘书,哪怕只提到一小段关于白起渠的,他都如获珍宝,捧在手里读了又读。

  然而,申遗是项大工程,仅有文献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实物来验证。

  一块水文碑一直让庹先沮心心念念。2007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当地村民告诉他,村里曾有南漳县沮、漳、蛮、渭四大水系仅存的一块水文碑,记载了道光六年白起渠的一次洪水上涨情况及对河两岸的肆虐状况,但不知被村里哪位村民带回家收藏了。

  经过一家一家走访,庹先沮终于找到了收藏这块水文碑的村民王华国。当时,上了年纪的王华国对此碑的价值并不了解,庹先沮便不厌其烦地向他解释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保存,以后会派上大用场。数年后,得知白起渠要申遗,王华国主动捐出了这块水文碑,为此次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当地一位吴姓文物爱好者,收藏了唐代白起庙内的一些物品,经庹先沮一阵好说歹说,对方慷慨捐出了这10多件物品,作为申遗的资料。

  申遗大考前,为找一处古代人在白起渠的“求雨”印迹,顶着三伏天,他和同事在深山老林里步行20多公里,在一处山洞内,找到了这块碑,上面有当时白起渠的水文记录。

  为帮白起渠申遗,庹先沮和同事们沿着白起渠沿线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徒步寻找,每到一个村,先找村干部了解情况,找村里老人聊天,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史料。

  庹先沮还去各地博物馆找“线索”,在武汉市博物馆,常一泡就是一整天,但博物馆的东西拿不走,他就拍照留存。几年来,他在各地博物馆拍到60多张照片,全都用上了。

  千年前的“分时灌溉”今天还在用 

  晋升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白起渠,如今正为南漳、宜城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灌溉作用。

  襄阳市三道河水电工程管理局是白起渠的管理单位,局长窦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白起渠仍灌溉着30.3万亩的良田,灌溉南漳宜城6个乡镇,年均粮食产量2.5亿公斤。

  庹先沮介绍,白起渠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就两千年来是采用了“分时轮灌”技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对这一先进的灌溉方式进行了完善,渠内就设置了4个大型节制闸,关闭闸门就能抬高水位,并且按时间进行分时轮灌。由于各段限时供水,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争水、抢水事件。这在当时,属于十分先进的技术创新。“直到今天,白起渠仍在采用这项技术,只是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轮灌的单位时间,从古代的一个季度或一个月,变成现在的精确到天,甚至具体的小时、分钟,哪块田需要,就能立马灌溉哪里。”

  庹先沮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白起渠申遗成功了,下一步,将在保护好它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将这些建成水文化教育基地,吸引全世界对“水”感兴趣的人来此。

  

    航拍白起渠  通讯员王虎 摄 

  “长藤结瓜”——古人智慧蓄水法 

  白起渠沿线串联起的水库堰塘达到2500多座。渠是一条“藤”,沿渠与之串通的水库堰塘是一个个“瓜”。在非灌溉季节,渠水经支流进入库、塘蓄存,到了灌溉季节,随时输水灌溉,可以做到常年蓄水,不让水源白白流走。将渠分为多段进行管理,便于保护

  此世遗非彼世遗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发起并执行的国际遗产保护公约框架,其正式启动以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为标志。根据公约专门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项目的运作,《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其申报是由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主导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其申报主要由水利部门主导

  我国还有哪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共五批68处

  我国入选17处

  2014年入选

  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2015年入选

  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

  2016年入选

  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

  2017年入选

  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2018年入选

  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浙江姜席堰、湖北长渠(白起渠)

  来源/新华社

责编:彭向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