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的武汉卫星影像图,长这样
33年来武汉城市面貌之变化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5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万舒良) 校友所赠天宫一号模型、30年前武汉影像图、测绘用的手摇计算机……15日,首届武汉遥感周系列活动之“遥感科普交互展”在武大开展,代表不同年代国家成就的珍贵展品,在武汉就可见到。
该展由武大、中国测绘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主办,在武大万林博物馆展出,一直持续到10月21日,普通市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前往观看。
看各种“全国首个”卫星模型
校友所赠天宫一号模型
首展日当天,长江日报记者在展厅看到资源三号、高分三号、天绘一号、高景一号等卫星模型,前两者分别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
其中有一尊天宫一号模型,为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59级2班的全体校友赠予母校,航测系曾有夏坚白、王之卓等名师,也诞生了后来成为院士的李德仁。而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而展厅最新的卫星模型是珞珈一号01卫星模型。今年6月2日,武大牵头、联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是我国首颗夜光遥感卫星。
看空中俯瞰之美、时空变化之巨
阿根廷农场主为纪念逝去的妻子,种下7000棵树,从空中俯瞰,它们形成了一个吉他图形;在克罗地亚,亚德里亚海有一个形状像是爱心的岛,在Google Earth的卫星图像上看得一清二楚;中国的射电望远镜,从空中看去就像绿地中的一颗宝石;卫星传回的影像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像斑斓的珊瑚……卫星遥感带来空中俯瞰之美。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武汉33年前的卫星影像图显示,当时武汉植被覆盖度比较高,建设用地相对比较少,而到了2016年,从空中可看到,武汉城市面貌发生巨变,武汉三镇的城区建设面积大大增加。
看从灭到生之奇、从暗到明之妙
巴公馆遥感手段还原
107年之前,巴氏兄弟在汉口俄租界建起了一栋等腰三角形的大房子,被后人称为巴公房子,过去是汉口最大的高档公寓。如今,这栋百年老宅,被划归“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在武大万林博物馆的展览中,可看到巴公房子历史建筑复原模型。据了解,两院院士李德仁和妻子朱宜萱教授等人,设计并实施利用测绘遥感技术,对敦煌莫高窟进行数字复原再造,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中永生,去参观展览时,可带上VR眼镜进入“莫高窟”赏洞内壁画。
通过遥感手段,还可还原玄奘西行求法路线图、鉴真东渡路线图等,一条历史之路从暗到明。
由武大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三位院士共同出席首展的该展览,也是首届“武汉遥感周”启动活动,据了解,该活动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武汉测绘遥感力量,被称作全中国最强的“天地国家队”。早在10年前,全国测绘领域院士共有13人,从武汉走出去的或在武汉工作的院士就有9人,目前仍保持这个优势。
【编辑:符樱】
(作者:李佳)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