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植入电子芯片随时监测,256尾人工繁育中华鲟放流长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09-21 16:3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256尾人工繁育中华鲟放流长江 记者高宝燕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1日讯(记者高宝燕 通讯员向军)21日上午,在武汉渔政码头,6尾2米长、体重50公斤左右、年龄在17岁的中华鲟带领着250尾0.8米长的仅2岁的小中华鲟以及胭脂鱼1000尾、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各1万尾一起被放流到了长江。
  中华鲟成为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首批增殖放流的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是生活在一亿四千万年之前的白垩纪时的活化石。这是自农业部2003年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以来第三次在长江武汉段投放中华鲟。增殖放流的6尾中华鲟是人工繁殖子一代,其他250尾均是子二代,放流2岁左右的小中华鲟是考虑到2岁的中华鲟体长适中,在长江里成活率高。科学家们将电子芯片植入到放流的中华鲟身上,可以随时监测到中华鲟身处何地及其周边生境。为中华鲟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256尾人工繁育中华鲟放流长江 记者高宝燕 摄
  我国到长江产卵繁殖的野生中华鲟繁殖群体仅剩约30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研究员介绍,由于人类活动和长江水生态污染,中华鲟的自然产卵场由金沙江的800多平方米缩减到现在葛洲坝西坝下水域,繁忙的航运挤占了中华鲟洄游通道,水质污染也给中华鲟生存及种群健康繁育致命打击。
  科学家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在葛洲坝中华鲟产卵地,我国均没有发现中华鲟产卵。危起伟研究员说,科学统计结果表示,中华鲟每年上溯到长江产卵繁殖的野生繁殖群体数量是上世纪80年代每年2000多尾,90年代为每年下降到几百尾,而 2000年-2010年前每年仅有100尾左右,目前仅剩二三十尾。


  256尾人工繁育中华鲟放流长江 记者高宝燕 摄
  为养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自2003年以来,武汉每年都要组织1次至3次人工增殖放流。自武汉实施增殖放流活动以来,2004年曾在汉口江滩放流1万尾中华鲟幼鱼,2017年放流10尾成年中华鲟和1000尾中华鲟幼鱼。
  【编辑:符樱】
  (作者:高宝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