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杂技团《杆上技巧》难度大,道具杆长3米多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0-25 20:5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排练现场 记者何晓刚 实习生袁沁芸 方紫荆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5日讯(记者王娟)第十三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26日举行,在前期的彩排中,武汉杂技团出征本届杂技节的节目 《寒梅疏影——杆上技巧》(少儿组)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参赛团队的目光。婉转的汉调声中,一群小精灵在梅花枝头嬉戏,他们四肢腾空凹出各种造型,轻盈旋转的身姿和旁逸斜出的梅枝交相辉映,美感十足。
  高 难技巧世界罕见
  武汉杂技团编导曹心介绍,《寒梅疏影——杆上技巧》 最初的雏形是为大型杂技剧《江城》创作的节目,此次经过了重新编排和打磨。节目创作前后长达两年多,无论是技巧难度还是道具杆的创新,目前在全国和世界杂技界都不多见。
  “传统的杂技顶功 ,用的杆长大多是在50、60厘米左右,杆的高度越高, 越容易晃。咱们这次参赛的《寒梅疏影——杆上技巧》中,不仅杆的高度达到了三米多,杆的底座和顶上演员的着力点都在旋转,杆的倾斜度也在不断变化,整个顶功的表演都是运动中完成的,对演员的技巧难度要求更高。”
  曹心透露,这套道具杆全部由武汉杂技团自主研发,光是道具就琢磨了一年多。在道具杆的基础上,演员的技巧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就连最基本的上杆、下杆,也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动作:“以往大家看到的是演员爬上去再开始表演,现在我们把上杆、下杆都改成了单手顶的动作,靠每次腾起的力量带动演员往上走。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如果往上腾起的时候的力量不够,一旦失误,就前功尽弃。”
  “梅花“添香传达初心
  如此高难的技巧,普通观众在观看时却并不太容易察觉,因为演员们的动作和怒放的梅花、现场的汉剧演唱融为一体,呈现更多的是美感。曹心解释说,在创作节目初期,主创们就考虑过节目的包装设计问题。“现在的很多表演、秀场上,各种飞天遁地的东西,大家都已经不新鲜了。我们的杂技节目在呈现杂技技艺的基础上,也要跟以前有所不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他透露,节目最初设计形式时考虑过竹子、荷花,但最后选择了梅花:“不仅因为梅花是武汉的市花,更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它这种坚韧的品质和杂技人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有了梅花,主创们又进一步融入了本土的汉剧声腔:“既然是武汉的节目,就应该有武汉的文化特色,戏曲唱腔的融入,也让这个节目更具意境之美。”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担任节目主演的是一对亲兄弟,哥哥唐英栩15岁,弟弟唐粒栩13岁。兄弟俩来自长沙,在河北学艺,2014年进入武汉杂技团,已经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的兄弟俩,台下总是乐呵呵的。他们说,节目难度大,只有一个办法克服,那就是练,天天练。这也让曹心非常欣慰:“现在外面许多演出、秀场都需要杂技节目,演员们也面临着一些选择。我们排这个节目,也是希望小演员们能明白,保留杂技人的初心,更纯粹一些。”
  【编辑:符樱】


  (作者:王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