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上岗前短短3分钟提醒,要一整天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1-12 23:3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工人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架设主缆 资料图片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2日讯 “上岗前短短3分钟的提醒,能有效提示职工注意安全生产一整天。”12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我市已经有武汉盛帆电子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通过类似“岗前三分钟”的安全提示及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绷紧安全生产这道弦。
检查员工身体1分钟,安全生产教育5分钟,宣誓1分钟
12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武汉盛帆电子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即将开始下午班生产,正在开展“151”岗前安全培训,即在开展日常交接班、开工及复工工作中,开展岗前检查员工身体状况1分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5分钟,宣誓安全生产1分钟。
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李广滨介绍,公司按照区安委会办公室要求,自3月至今已在各班组开展“151”岗前安全培训1200余次。李广滨说:“这种岗前安全培训简便易记、操作性强,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观念、促进安全操作非常管用。”
截至9月底,江夏区安委会办公室已对682家企业落实“151”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双承诺”制度情况进行了检查。
“151”岗前安全培训制度来源于一些国有企业的做法,如江夏区武钢乌龙泉矿推行“班前五分钟”安全活动,在此基础上,区安办反思总结各类事故教训,提炼出“151”岗前安全培训制度,并在全区企业推广。
大桥建设每天班前10分钟“安全交底”
“我们坚持每天10分钟的班前交底,所有人实现安全交底、质量交底的全覆盖。”中铁大桥局青山长江大桥项目安全总监郭铭告诉记者,项目从2015年底开工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郭铭介绍,大桥施工不同于一般工地,主要是高空作业,青山长江大桥工地上,有近20位安全员每天现场巡查安全,检查工人安全带是否系好、搭建的平台是否稳固、临边作业是否防护到位……
杨泗港长江大桥项目安全监管员王全科说,自己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安全工作,现在每天都在现场巡查安全生产情况,工人们进场前必须接受培训和体检,每天上班前会被告知当天任务和注意事项,采取哪些紧急救援措施等,以保证施工安全。
每天班前喊话提醒注意安全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塔吊安装,大家在塔上工作时一定要注意系好安全带,要防止上面杂物坠落。”“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打钢管桩,大家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佩戴好防护用品,防止机械伤害。”“今天的主要工作是钢筋笼制作,大家切勿饮酒作业,在机械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安全,禁止违规操作。”
这是每天发生在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班前喊话”的一幕幕,项目上有20多个班组。2017年初开工至今,项目坚持抓牢安全生产作业。
“为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项目利用班前早班会,通报前一天安全作业情况,强调当天作业的危险点、安全措施控制要点,并将班前喊话情况在项目部群内通报。”项目安全总监王毅说,通过“班前喊话”提高了项目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项目至今没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智能安全绳”自动锁死防高空坠落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建委了解到,为减少建筑工地高坠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我市正推进建设工地使用智能安全绳。自6月推广以来,高坠事故发生数明显降低。
前不久,长江日报记者走访了武汉复地汉正街项目所在地,现场观摩了 “智能安全绳”的使用。和普通安全绳相比,该绳运用了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2米高空自动锁死,监测设备和人员状态,防止建筑工人高空坠落。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减少高坠事故发生,今年6月,市建委组织建筑施工企业与科技企业共同研究,经2个多月研发,防高坠成果“智能安全绳”顺利诞生,在我市建设工地全面推广运用。
长江日报记者在工地看到,这种智能安全绳由高空智能安全锁、高空管理作业云平台、高空安全带、防解安全磁扣等部分组成。“佩戴和使用都不会改变原有高空作业的流程和使用习惯,入门简单。”现场的工人说。
“悬空作业时,一旦高度超过2米,安全绳就会自动锁死,工人无法自己开锁,需向地面的安全员发出解锁请求,安全员通过后才能解开安全绳。”研发方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需要运用到物联网、传感、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智能安全锁还可以实时采集设备高度、震动等各类参数,通过算法得出设备状态、作业状态。(记者王谦 章鸽 通讯员 张伟 张冰清 张静 陈嘉伦 张阳洋 黄鹏程 陈依玲 廉新斌)
【编辑:祝洁】
(作者:王谦 章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