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地铁志愿者登市民大讲堂分享感动他人的故事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2-06 16:3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12月5日下午,市民大讲堂地铁志愿者访谈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随着武汉地铁的快速发展,武汉地铁客运量已经超过了300万人次。有心的乘客会发现,在地铁里有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他们在乘客最需要的地方守望,用爱心站成一道风景。他们,就是武汉地铁志愿者团队。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武汉地铁集团对优秀地铁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共建单位进行了表彰。胡龙丹、文昌植、武怡玲这3名受表彰的志愿者登台由武汉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231期市民大讲堂,向台下听众分享志愿服务者们的地铁故事。
  2小时听到的“谢谢”超过平时一天
  2012年,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胡龙丹、文昌植、武怡玲三人都是第一批志愿者。当时,18岁的武怡玲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逐渐成长为总队骨干志愿者。如今她已经参加工作两年了,但她仍会在每个周末抽时间参加志愿活动,一直负责管理武汉地铁最为繁忙的2号线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65岁的文昌植曾是汉正街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家境殷实,投身公益帮助他人,让他从内心感到快乐。文昌植现任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1号线支队长。自2012年12月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以来,他坚持在地铁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400小时。
  今年36岁的胡龙丹就职于武汉中商鹏程销品茂有限公司,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胡龙丹先后组织开展了百余场“大手牵小手”“地铁排队日”“地铁志愿服务进校园”等主题志愿活动。
  市民大讲堂现场,有听众向台上的3名志愿者提问:“志愿者无偿的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是什么支撑着你们坚持了6年?”3名志愿者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也找到成就感。“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可能听到10句‘谢谢’,但开展两个小时的志愿活动,听到的‘谢谢’远远不止10句。”
  众多外地游客对武汉更增好感
  6年来,志愿者们用行动影响着这座城市,也让外地游客对武汉这座城市更有好感。武怡玲记得,有一次她连续两天在中山公园站开展志愿者服务,两天都遇到了同一位从广西来协和医院看病的女士,由于她对武汉交通不了解并且也不会使用手机地图,武怡玲便将出行线路详细地写在一张纸上交给她,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她,嘱咐她若是遇到麻烦可随时打电话联系。这位女士激动地拉着武怡玲的手说:“想不到武汉有这么热心肠的人。”
  城市的文明行为在无形感染、传播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乘客、市民的行为习惯。志愿者们留意到,如今但凡在地铁车厢内抱小孩的妈妈或老年人,都会有乘客让座,这种文明礼让之风在地铁里广泛传播,地铁站里文明排队候车已经蔚然成风。
  “志愿者们用行动影响了这座城市,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志愿者们说。
  地铁志愿者90%是大学生
  胡龙丹说,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6年以来,10万余名志愿者共计提供了2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地铁志愿者群体中,90%以上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热情善良和勇于担当,让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市民大讲堂现场,武怡玲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件事。去年12月28日的晚8时,武怡玲突然接到总队通知称,2号线天河机场站次日早上有一场大的客流,要求她召集30名志愿者到站开展服务工作。
  “接到通知的时间比较晚了,我不确定能否安排下来。”当时武怡玲有些担心,她试着联系文华学院的志愿服务队长余自强,对方积极发动同学,很快完成了招募工作。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同学们就集合出发了,并很好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她深为感动。
  文昌植每天坚持到循礼门站开展志愿服务,他的言行也感染了一批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洋雷锋”帕特加入了1号线支队,在他的带领下,华师“洋雷锋”志愿队又成立了地铁分组,定期在循礼门站开展服务。还有来自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的包本武同学,也带领同学在1号线站点开展服务。
  “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胡龙丹说。(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余坦坦 李志翔 通讯员白洁)
  【编辑:叶子】
  (作者:汪洋 余坦坦 李志翔)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