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肺癌影像智能诊断系统落户武汉,“AI医生”揪出肺癌蛛丝马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2-06 21:4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放射科医生正在借助AI智能进行阅片 摄影 通讯员张智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6日讯结节检出、精准定位、良恶性鉴别、自动历史影像对比、生成结构化报告……原本耗时3—5分钟的胸部CT影像诊断,如今在湖北省肿瘤医院仅需几秒即可完成。经过前期调试,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care.aiTM肺癌影像智能诊断系统,日前正式落户该院。
  AI阅片几秒钟出结果
  影像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一名资深的放射科医生来说,完成一张胸部CT的阅片,并出具报告,至少需要3—5分钟。
  如何让胸部CT的影像诊断又快又准?随着AI技术(即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日前,经过前期数月的试用,care.aiTM肺癌影像智能诊断系统,正式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启用。
  这套国内领先的肺癌影像智能诊断系统,基于百万级经病理证实的胸部影像数据库打造,对肺部结节、乳腺结节等多种病灶具备良好的检出性能,可提供病灶大小测量、精准定位、良恶性鉴别、自动历史影像对比等功能,并能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供影像医师选用。
  目前,该系统对肺部结节的检出敏感性超过95%,由AI出具的结构化报告采纳率也达到92%。前期试用情况表明,AI系统辅助检出肺部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能够大大缩短阅片时间,同时大大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放射诊断首席专家刘玉林教授表示,AI智能不仅能减少重复劳动,提升阅片效率及一致性,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影像医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专注于创新性研究及人文关怀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推动学科进步。与此同时,AI智能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疗水平,促进区域医疗水平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AI医生”具有哪些本领
  想要走进临床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并不容易,这位“AI医生”不仅能精准检出肺部结节,它的本领远比想象中更为强大。
  以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为例,升级后的“AI医生”不仅能识别肿瘤性质,还能够详细给出诊断依据,如空泡征、毛刺征等恶性征象,让“AI医生”的诊断更有底气,更具备说服力。
  该系统的另一大亮点则是“自动历史影像对比”,“AI医生”无需手动匹配,即可自动匹配患者影像检查的历史资料,精准定位病灶并进行智能配准,结节无论是“新增”,还是“增大”,抑或是“消失”,都逃不过AI的火眼金睛,对于病情发展预测、疗效判断等均有帮助。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郭小芳表示,AI系统的引入让肺部CT影像诊断更加智能,也使影像医生从“阅片工匠”向“阅片监督者”进化,通过减少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提高阅片效率及准确性,让影像科医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服务及人文关怀,使医学更有温度。
  携手AI绘制湖北防癌地图
  在临床工作之外,AI智能也在悄悄走进肿瘤早筛。
  肺癌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的生存期限及生存质量将大大提高。那么,如何实现“三早”呢?当前肺癌早筛采取人工拍片、人工阅片的方式,在放射医师数量极其短缺、工作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难以广泛开展。而引入AI技术,使得“批量化”肺癌筛查成为可能,促进肺癌早筛这一利国利民的行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雷旦生教授表示,以AI赋能肿瘤早筛,有助于改变肺癌患者一经发现就是晚期的现状,以广覆盖、精准筛查的方式,将疑似患者从海量人群中筛选出来,从而提升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同时为区域肿瘤防治工作及国家重大卫生决策提供精准详实的肿瘤大数据。
  链接》》》
  武汉多家医院引进医疗“黑科技”
  CT“阿尔法狗”:阅片水平接近主治医师
  “看一张肺部CT,医生可能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而它只需要5秒钟。对于3毫米以内的小病灶,人肉眼很容易遗漏掉,它却容易识别,给病人的下诊断多加了一道保险。”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教授说起人工智能阅片软件由衷地赞叹。
  CT“阿尔法狗”,实际上是一个阅片软件,它被安装在放射科阅片电脑系统中,医生们只需用鼠标点击软件图标,它就立即跳出一个窗口,告知医师阅片结果。因为CT“阿尔法狗”具有深度学习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它在“行医”前就已经学习过10万余张专业医师标记的胸片和胸部CT阅片信息。针对全幅影像每个像素之间逻辑关系叠加的判断和知识抽象,加上大量既往影像的深度学习,一经上岗就拥有医生一辈子读片都达不到的经验。
  据夏黎明教授介绍,目前CT“阿尔法狗”的阅片水平已接近主治医师,并且人工智能诊断一张数字拍片的时间不到0.1秒,读一张CT结果只需5秒,肺结节发现准确率高达90%。
  另外,CT“阿尔法狗”识别能力比较强,将它的阅片结果与初诊医生相互印证,并由上级医生进行审核,相当于给病人的诊断结果又多加了一道保险,误诊漏诊概率因此降低。未来CT“阿尔法狗”能否取代放射阅片医生?“一切皆有可能。”夏黎明教授说。
  语音录入解放医生双手:10分钟“说”完一份病历
  “患者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头痛,最近半个月加重,无视物双影,无吞咽困难……”6日下午,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刘兵舰医生对着手里的麦克风说话,患者的病程立刻出现在电子病历上。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他“写”完这份病历仅花了8分钟,文字准确率100%,“如果是用手打字,至少要花上45分钟。”
  刘兵舰手里的这个麦克风,内置了国内领先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语音实时转化成文字,自动输入进电脑里。去年4月,“医疗智能语音录入系统”在市第一医院上线,成为武汉首家支持语音识别的市属医院。
  写病历是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有数据显示,50%以上的中国住院医生平均每天用于写病历的时间超过4小时,相当一部分医生写病历的时间超过7小时。刘兵舰坦言,这个新技术把医生从繁琐的写病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与患者沟通。
  市一医院信息科工程师桂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个系统近期正准备向超声、放射等医技科室推广。医技科室每天阅片、报告工作量非常大,医生每次需要在2个屏幕间来回切换,一会看片子,一会写报告,“有了语音录入,医生可以只把注意力放在阅片上,边看边说,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
  冠脉影像“拍立得”:报告处理时间缩短至5分钟
  近日,由武汉市中心医院与北京数坤科技合作研发的冠脉CTA影像(即“非创伤性血管造影”)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好比冠脉诊断报告的“拍立得”,可帮助影像医生完成检查影像的三维重建、判读及评估,可使单份检查报告的处理时间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5分钟左右。
  根据《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披露的数据,全国共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因心血管病死亡的患者占到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随着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患者的快速增长,各医院冠状动脉影像检查工作量激增。
  为打造高效能的影像诊断工作流程,今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与北京数坤科技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冠脉CTA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辅助系统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可将冠状动脉分为18个节段,逐一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情况以及斑块的性质,并对处理好的图像进行保存、排版、打印。借助于该辅助系统,单个病例的处理时间可缩短到5分钟左右。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完成2700余例冠脉影像处理。由于冠状动脉直径仅2毫米左右,相比以往仅凭医生肉眼评估血管狭窄程度,通过辅助系统进行识别和测量更加智能和稳定。统计显示,该系统对影像的后处理合格率达到90%左右,诊断合格率可达约80%。如何有效避免这20%的差错可能?武汉市中心医院影像诊断科主任王翔王翔表示,每一份检查报告经过机器阅片后,还要由诊断医生审阅和修正,把关签名后再由科主任复核。因此,一份检查报告到达患者手中,至少要经过两名有经验医生的反复确认。(记者武叶 王恺凝 通讯员罗俊华 张智 )
  【编辑:叶子】
  (作者:武叶 王恺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