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戴在格里希铜像上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2-20 07: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蔡木子)12月19日下午,伯恩特·格里希在武汉市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把代父亲领取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佩戴在了威尔纳·格里希铜像上。
  这枚奖章是前一天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授予威尔纳·格里希的。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位“洋厂长”,于1984年至1986年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
  “这是一次令人感动的行程。父亲去世15 年,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并给了他这样高度 的认可,让格里希的名字再一次走进公众视 野。”伯恩特说。
  武汉柴油机厂曾是格里希父子聊不完的 话题。“父亲最热衷于探讨如何解决难题。”伯恩特回忆,为了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父亲免去了失职的总工程师和检验科长的职务;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带上游标卡尺、吸铁石、白手套逐个车间巡查;为了调动工人积极性,他施 行“结构工资制”,职工工资随着工龄、岗位、业 绩变化而升降。
  格里希厂长的这些改革时人称之“三板 斧”,改变了武汉柴油机厂的面貌,柴油机向东 南亚 7 个国家批量出口,他也被誉为“质量先 生”。
  “卸任厂长回国后,父亲一直心系武汉柴油机厂,心系中国,直到 2000 年还常去中国帮 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伯恩特告诉长江日报 记者,“得知武汉柴油机厂效益又开始下滑时, 父亲很担心。但他相信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 已经传播开来,中国企业终究会改变。”
  2005年,武汉市在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内竖 立起威尔纳·格里希铜像。伯恩特因此得以第 一次来到中国——受邀为父亲的铜像揭幕, “那次旅行让我亲身体验到,这已经不是西方 世界以前了解的那个中国了。”
  此次时隔 13 年再次到访武汉,伯恩特说: “我为父亲感到欣慰。”
  原武汉柴油机厂所在地的硚口古田老工 业区,近百家化工企业已迁离,沿江而立的烟 囱消失了,10余公里葱郁“绿轴”取而代之。格里希铜像所在的汉正街都市工业园聚集了数 百家电子商务企业。工业一度落后的武汉,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000家,长飞公司荣获 “欧洲质量奖”,成为28年来首获该奖的中国企 业。当年“洋厂长”走在街头会被中国人稀罕 围观,现在“洋雇员”到处可见,中国为外籍人 才推出了长期居留许可服务。
  “我要告诉父亲,他的‘三板斧’没有生锈,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在格里希铜像前,伯恩特说,“40 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没有停,还在阔步向前。中国和世界都将因此受益。”


  19日,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洋厂长”格里希的儿子伯恩特携夫人为父亲的铜像进献花篮。原武汉柴油机厂工会主席陈虎初特意带来格里希当年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老照片,令伯恩特感慨良多 记者苗剑 摄
  原武柴工会主席陈虎初:格里希严格却有人情味
  19日下午,82岁的原武汉柴油机厂工会主 席陈虎初特意赶到汉正街都市工业园,见证伯恩特-格里希为父亲戴上“中国改革友谊奖 章”。
  “我们武柴老员工,都很怀念格里希厂长。” 陈虎初说,他带来一沓精心保存的老照片,“这张照片是格里希厂长留在武汉跟我们过圣诞节,这张是厂长跟我们一起踢足球,这张是我们接待到访的德国代表团……”
  陈虎初1972年到武柴工作,一直到1998年退休,曾与格里希一起工作过两年。
  “那时我是工会主席,代表的是劳方;格里希是厂长,代表的是资方。双方少不了会打嘴皮子官司。”陈虎初回忆,格里希一上任,就对工人十分严格,上班时不让坐着,不让讲闲话,许多工人都很不适应,于是就找他去跟格里希谈 判。
  但是格里希我行我素,坚持严格要求。“不 久,厂子里生产的机器质量变好了,效益提高 了,工人们自然对这位新厂长开始敬重佩服。” 陈虎初说。
  在不少老武柴工人看来,格里希严格,却也 有人情味。 “
  那时,他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到工厂门口迎接上班的工人,也是监督大家不能迟到。有时,个别女职工送孩子来晚了,又怕他,就在厂门口一路飞奔。格里希每每看到了,就会让大家慢慢走,不算迟到。”陈虎初回忆说,格里希卸任后,还有许多工人念着他的好。
  “因为他确实为工人们做了许多实事。比如他为我们修了三栋职工宿舍,至今都在使用;他虽然非常严格,却实实在在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条件;他施行结构工资制,有的工人钱拿少了,但努力的钱就多了,大家有了奔头,有了干 劲。”陈虎初说,“改革开放40年,再回顾格里希的那些管理方式仍然有意义。”
  【编辑:朱艳琳】
  (作者:蔡木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