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设计建设生态杭黄高铁,选线6年,只为选出最环保线路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2-25 10:4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杭黄高铁沿线保留绿水青山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5日讯 25日,杭(州)黄(山)高铁建成通车,该铁路由在汉央企铁四院设计、中交二航局和中铁十一局等参建。这条全长265公里的铁路,却让设计人员花了6年踏勘1500公里,才最终确定一条最环保的路线。
  沿着这条铁路,人们可以遍赏西湖、黄山、富春江、千岛湖等锦绣风光。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沿线的绿水青山,使之成为全国生态铁路的标杆工程。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参与杭黄铁路的设计和建设单位,听他们披露“生态铁路”的幕后故事。
  选线
  绕避16处重要生态敏感点,沿线串起7个5A级风景区
  铁四院杭黄铁路主管总工程师许国平介绍,早在2009年,杭黄铁路的勘测工作就已经开展,但直到2014年9月才全线开工,而几乎同期开始勘测的合福高铁2010年4月就已经全线开工。
  高铁开工前,技术人员要越高山穿河流,在几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反复踏勘、测量,最终选定一条既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又绕避环境敏感点及不良工程地段,更要节省土地资源及工程投资的线路。


  杭黄铁路串起7大5A级景区
  “选线六年,只为选出一条最优化线路。”铁四院杭黄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张必武说。
  杭黄铁路沿线经过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绩溪龙川、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和西递宏村7个5A级景区,50多个4A级景区,10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些景区对环保的要求非常严格。杭黄铁路的建设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将这些景区最大限度地串联起来。因此,整个选线过程非常坎坷。


  千岛湖俯瞰
  设计团队先将起终点之间大致走向方案确定下来,再对局部线路进行比较和优化,整个过程中,最难的是经过千岛湖地区的线路设计。
  杭黄铁路的走向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之”字形的折线。“这种走向和增加的长度,主要是为了照顾千岛湖地区。”张必武说,只有经过千岛湖地区,杭黄铁路才能到达富春江、新安江和千岛湖景区,成为一条串起名城(杭州)名湖(西湖、千岛湖)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山(黄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千岛湖站房
  为了找到最佳线路方案,265公里的正线线路,设计人员共完成了1500公里的测量任务,设计方案经过6年的评审和完善,一直到2014年才得以开工。
  据统计,杭黄铁路的设计绕避了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川胡氏宗祠、棠越牌坊群等16处重要生态敏感目标,线路经由杭州西部的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及安徽三阳,引入合福铁路已建成的绩溪北、歙县北、黄山北站,最大限度地串联了杭州至黄山沿途客流较大的城镇和风景名胜旅游点。
  环保
  花一个月为一棵树“搬家”,投百万改变施工为树林腾空间
  为保护绿水青山,在修建沿线富春江特大桥时,建设者花费50万元为一棵古树“搬家”;在桐庐隧道施工时,投入百万改变施工方式保护隧道上方的古树林。
  在富春江边210省道旁,屹立着两棵千年古樟树,其中一棵正好位于正在修建的富春江特大桥22号墩位上,要么砍掉要么移栽。
  为了保留古树,建设者决定让其东挪40米“搬家”。然而,移动一棵高约20多米、直径2米的古樟并不容易,不仅动用了吊车、铲车、起重机等大型设备,整个迁移过程大约耗时一个月,花费50万元。


  移栽后的古樟树
  迁移后每隔一段时间,请专家为古樟复诊,为它“打针”、施肥、喷药驱虫等。到了今天,古树已经完全成活了,树干上虽还缠绕着草绳,但挡不住翠绿盎然。“钱是小事,如果它能再活500年,这事没有遗憾!”杭黄铁路五标段项目书记张华说。
  在修建1836米长的桐庐隧道时,按原设计要采用明挖方式施工,也就是把隧道上方的土全部挖开,待隧道建好后,再重新填满,但隧道上方有一片茂密的古桑树。
  中交二航局杭黄铁路指挥长程跃辉说,明挖施工方便,节省工期和资金,但移植后的古树很有可能不成活;暗挖不仅要增加几百万元的投资,还延长了一个月的工期。经过多次磋商,最终还是决定采用暗挖法,给古树一片自由生长的空间。


  隧道口呈现“一洞一景”
  “这种方式也直接将桐庐隧道的施工风险从二级提升到一级,光是岩土开挖的总方量就是平常的2倍多。”程跃辉说,为了尽可能不影响树林的生长,施工中对其采取了整形、摘叶、加固、施肥、浇洒营养液等措施,施工后还要延期养护2至3年。
  等桐庐隧道全线贯通时,隧道上方的古树林完好无损。从这片古树林到富春江畔的古樟树,距离不到10公里,杭黄铁路通车后,也就是2分多钟的车程。
  铁四院杭黄铁路环评专业设计负责人许阳介绍,工程建设过程中,共移植树龄2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0余株、富阳区罗汉松200余株,成功保护了桐庐隧道上方80余株古桑树。
  绿化
  铁路发展更加尊重自然,全线绿化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杭黄高铁建设中,绿色设计成为杭黄高铁的“最美留白”。
  为保护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设计和施工单位对水面上方的贤溪大桥采取了“清水成孔”工艺,水中墩采用高桩承台,减少水中开挖,从源头上杜绝泥浆排放,守护一湖碧水。


  杭黄铁路穿过千岛湖上的进贤溪大桥
  浦阳江特大桥是全线最长的一座特大桥,为防止高铁桥梁基础施工时泥浆渗漏,施工方投入100多万元,搭设水上栈桥,用薄膜灌袋收集水下桩基施工产生的近13.5万方泥浆,有效防止了污水外溢。
  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原则,杭黄铁路实现绿化与周边景色的融合统一,隧道进出口绿化呈现“一洞一景”。铁四院参与编制完成《铁路工程绿化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填补了全国铁路工程绿化建设标准的空白。
  铁四院杭黄铁路指挥长龙安宝感慨道:“从向莆铁路到杭黄铁路,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我国铁路发展不再单纯追求技术、规模上的高大全,而是更加尊重自然和人文历史,更加注重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杭黄铁路还大量融入了徽派、吴越文化和新时代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沿线的各大站房。在富阳站,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制成巨幅壁画;在桐庐站,半山半水的城市特征融入了设计理念;在千岛湖站,现代化的园林设计,让站场群山溪流环绕;三阳站更是集徽派民居与现代建筑的风格为一体……
  穿越浙、皖两省的杭黄高铁,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延伸,它的开通终结了浙江西部不通高铁的历史,并且与合福、沪杭、杭甬、宁杭等高铁网相连,对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整合旅游资源、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从杭州到黄山,坐高铁最快只要1.5个小时。目前从武汉到黄山每天只有一趟高铁,未来随着黄黄高铁、池黄高铁等的开建,武汉有更多方式与杭黄高铁相接,到达杭州。
  (记者王谦 通讯员刘新红 隋业辉)
  【编辑:祝洁】
  (作者:王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