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枚邮票能藏进300首唐诗,也能带着阿尔卑斯山的岩石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8-12-27 19:1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7日讯(记者胡蝶 通讯员李汉梅)联合国邮政近日发布消息,将为明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发行一套图案为熊猫的特别版事件小全张邮票。
  自1840年世界第一张邮票诞生至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已发行邮票近百万种。当今互联网时代,也许你不再写信,不再用邮票,但邮票的世界依然精彩无穷,引人入胜:一枚小小的邮票,有的藏进300首唐诗,有的带着阿尔卑斯山的岩石,有的能吃出巧克力的味道……


  “国家名片”依旧珍贵
  礼品邮票频频亮相外交舞台
  46岁的李霖一直保存着自己学生时代的书信。1990年,他在武汉第十七中学念完高中,去了天津上大学。那时,互联网和手机没有普及,QQ和微信尚未诞生,他课余时间喜欢做的一件事,是给家乡武汉的同学写信,信上随手涂个鸦,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投进邮筒,然后期待着回信。
  “我女儿把这些信叫作老古董。”李霖笑说。他女儿1999年出生,今年读大二,高中同学有的考到西安、成都,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出国留学。“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离得再远,打开QQ、微信就能聊天,打开手机视频就能见面,他们不像父辈那样需要写信了,用不上邮票了,见字如面的感觉,他们很难体会。”李霖说。
  2016年,还在武昌武珞路中学读初二的刘逸文,被母亲送到美国弗吉尼亚州布里斯托尔寄宿读书。问她一个人到了地球另一边怕不怕,14岁的刘逸文说:“还好,现在联络这么方便,打开视频就能看到武汉的同学、外婆和妈妈,并不觉得离他们很远。”
  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书信联络逐渐被新技术取代,邮票还有用武之地吗?
  2015年,在中英两国领导人会面中,一本含有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三套邮票的邮票册,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喜爱集邮的英国王室。英国王室从1864年开始集邮,经过六世君主、四代人的传承,已珍藏200多箱邮册,其中毛里求斯蓝两便士邮票,2002年估价达到200万英镑。
  2018年11月30日,在泰国曼谷市政厅,武汉市政府代表团将一本《壮美长江》邮册,作为对外交流礼品,赠送给友好城市曼谷的市政府代表。小小的邮票,作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在外交舞台上起舞。
  64岁的湖北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马驎说:“时代在变,但邮票作为‘国家名片’的功能和价值没有变,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甚至有增无减,它也仍是邮资凭证,在一些信件往来、通讯不畅的场合和地方使用着。”
  “如今,人们写信越来越少,用邮票越来越少,让邮票的属性和功能发生了转换。”马驎说,“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使用功能弱化了,过去是实用性大于艺术性,现在则是艺术性大于实用性,邮票越来越多地作为艺术品被欣赏和收藏,作为礼品被赠送。”
  多媒体邮票飘檀香
  一版邮票就是一本唐诗三百首
  48岁的梁耀华从10岁开始集邮,至今没有间断。他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一套《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其创意、创新,方寸间蕴含的信息量和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你能想象吗,中国313首唐诗全部刻印在一张只有半张A4纸大小的邮票小版张上,一版邮票就是一本书。
  这套邮票的构图采用了古代书卷的竖形样式,用中国山水古画做边饰,一股古典韵味扑面而来。中间是6张相连的邮票,分别用李白的《下江陵》、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琵琶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商隐的《无题》、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做图案,另外307首唐诗隐藏在邮票周围。
  把小版张放到放大镜下面,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邮票周围密布的无数个小点变成一个个工整的汉字,顺着读下来,是一首首动听的唐诗,共有2500多个字。梁耀华说:“这是运用了文字微缩雕刻技术,每个字只有0.4 毫米高,但非常清晰,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别人读唐诗要买一本书,我们集邮迷买一张邮票就行了。”
  不止于此,这套邮票还能“说话”,还有香味。将一支专门配备的电子笔点在小版张边饰部分的电子触点上,能听到这些唐诗优美的配乐朗诵,如同电子读物;轻轻摩擦小版张下方的图案,又能闻到一股幽幽的檀香,这是印刷油墨中附着了一层檀香味微型胶囊,古色古香尽在其中。
  《唐诗三百首》邮票在2009年9月由我国发行面世,首次采用文字缩印技术,信息容量之大前所未有,并且融合了当时最新的数码科技,让当年已满169岁的邮票变得可视、可听、可触、可闻,集多重效果于一身,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套多媒体邮票。它打开了中国邮票与互联网技术交融的新天地。
  2018年10月9日,一批集邮迷在武汉上海路邮局纪念第49届世界邮政日展览上,被一套声音邮票和智慧明信片吸引。一套图案为中国结的十二连版邮票,每张邮票配有一张附票,用手机对着附票扫一扫,附票上的仿声波图案就波动起来,并开始发声。声音内容由制作者预先选好,以声波形式录入在附票上,手机一扫描就与后台连接,开始播放。智慧明信片则是利用二维码技术,增加扫码功能,让传统明信片变成能收看视频的明信片。
  虽然用邮票的人越来越少,但借助新科技和互联网技术,邮票世界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变得更加精彩无穷。梁耀华说:“邮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创意和奥妙越来越多。面对一张邮票,普通人看稀奇,行家还能看到专用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等工艺的改进。”互联网时代的创意和技术,为邮票这件“微型艺术品”锦上添花。
  网络自制邮票新体验
  各国邮票创意层出不穷成珍藏
  集邮史长达58年的马驎有过一次特殊体验。他用电脑下载一套邮票制作工具,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传到空白邮票底纸上,付了邮资后打印出来,自制了一枚邮票,得到邮局承认,贴在信封上,寄给武汉市内的朋友。
  他说:“那是几年前,武汉举办过很短时间的网络自制邮票体验活动,我玩了一下。这项体验,来源于美国的网络邮票。”
  利用互联网,美国在邮票的使用功能上玩出了新花样。1998年,网络邮票在美国诞生,人们购买、安装一套电脑软件和空白邮票底纸,就可以在家中通过网络支付邮资,在底纸上打印面值后,粘贴到信件上邮寄出去。它没有传统邮票精美的图案,更像一串数字邮戳,单单撷取邮票的实用性,与网络的便捷性嫁接,而不具备艺术性。
  通过朋友赠送,马驎得到一套瑞士发行的《戈特哈德隧道2016年开通》纪念邮票。这条位于瑞士中部阿尔卑斯山区的隧道,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对欧洲大陆南北交通的贯通具有重要作用。邮票将隧道建设时凿下的岩石磨成矿粉,混进油墨,印出阿尔卑斯山和隧道的图案,让邮票带着当地岩石的味道,纪念建设者的付出,将隧道开凿的故事广为流传。
  瑞士和比利时还在邮票上大做巧克力的文章。瑞士发行的一套巧克力邮票小版张,不但造型极度逼真,让人想掰一块下来吃,而且散发出诱人的巧克力香味。比利时更高明,发行的巧克力邮票真的能“吃”,他们在邮票背面的胶水中加入了可可粉,当你为了粘贴邮票舔胶水时,真的能吃到巧克力的味道。
  “邮票的故事和精彩太多了,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马驎笑道。邮票自诞生以来,随着无数封书信,承载着一份份情感,翻山越岭,飘洋过海,跨越疆界,成为一种无国界文化。世界各国都没有因为邮票使用功能的减弱,而减淡对邮票的钟情和重视程度,网络邮票、岩石邮票、巧克力邮票、丝绸邮票、镶钻邮票、唱片邮票、木质邮票、不干胶邮票、刺绣邮票、异形邮票……方寸里的创意层出不穷。很多创意邮票并不适合贴在信封上做邮资凭证了,但它们打开了邮票的新世界,更值得玩味,更值得收藏。
  马驎说:“邮票也通过这些创新,吸引年轻人关注它,欣赏它,对它感兴趣,进而爱好它,收藏它,让集邮文化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编辑:祝洁】
  (作者:胡蝶)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