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梅明蕾:“阖家团圆”不意味着守在家门口 | 话说武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2-11 18:0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梅明蕾
  春节期间,一个《年轻人为何不愿过年了?》的帖子在网上传开。上面说,现如今,似乎只有老年人对过年比较上心,中年人基本无动于衷,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反而觉得,过年最大的兴奋点就是带薪放假,其他则更多都是麻烦事。
  帖子所言是否属实,暂且摆在一边。如果将春节看作传统,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自然对其认识和感受不一。传统的春节充满仪式或习俗,这仪式或习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虽然长期以来习俗因传承而存在,但也因时间的淘洗而有所耗散。时移世易,不同人群对此也难免态度各异,有人敬畏,有人在乎,有人却将其看作麻烦事。
  习俗的式微,原因各异,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应是特定时代的理性使然。琢磨上述年轻人不愿过年的原因,竟然充满了“功利的算计”(说来不好听,不一定是贬义),换个说法,还是理性在起作用。更大的时间尺度下观察,习俗让位于理性,或是一个趋势。
  我每年北上省亲探母,都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出发,意在避开滔滔人流。照说除夕夜是一年一度最强调阖家团圆的日子,但现今因了种种缘由,家家年夜饭并非整齐划一地选在这一天;一大家子人全然到齐,更成小概率事件。事实也证明吾道不孤,除夕夜的火车上远不如料想的冷清,人们追求旅途舒适度的理性选择逐渐占了上风。
  鞭炮是营造“年味”的主力。十年前的北京,即便在中关村那样市井气稀薄的地段,鞭炮声每每也震耳欲聋。但现今几乎听不到一声鞭炮炸响,节日的大街上甚至显得冷清。为优化空气质量,政府发出禁(限)鞭令,市民从不解、抵制,到理解、响应,一年又一年,千百年的习俗就这么悄悄改变。
  还有前面的帖子中提到的“反向春运”,春节间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回老家,反倒是父母到大城市来过新年;长假难得,“阖家团圆”也不意味着守着家门口,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此间踏上境外旅行的路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像春节这样节日的价值和过法,总不可能都以一清二白的算计来衡量。事实上,传统依然强大。这期间,无论是政府、社会、主流舆论,更不用说家庭,都在强调春节对于大至民族国家、小到家庭个人的不可或缺性,且尽其可能为春节的祥和、平顺、欢乐创造物质条件。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不可避免地有了些微小改变,变得更理性、更新潮、更多元丰富、更具包容性。相对以往,现在的春节少了些戏剧性,多了些寻常性。这没什么不好,家常菜最可口,寻常的日子才最自在。
  【编辑:符樱】
  (作者:梅明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