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玩电脑唱卡拉OK…福利院留院过年老人逐年增加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4日讯2月14日上午10点,大年初十,79岁的唐万仙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哎呀,儿子非要我回家过春节,我还是喜欢院里大家庭有规律的生活”。
江岸区社会福利院春节联欢
以前春节,福利院里的老人们盼着儿女接回去团圆,如今很多儿女来接,他们反而不愿意走了。连续几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各大公立福利院。数据显示:这两年来,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节节攀升。今年,八成以上的老人选择留在福利院过春节,其中江岸区、武昌区、汉阳区福利院留院过年的老人高达90%。
更多“亲人”,热热闹闹
子女送来的年饭八位老人分享
“我们一起吃了顿年夜饭,还拍了几张照片。”13日下午,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自理区的蔡奶奶,向长江日报记者分享除夕她跟同楼层7位老人在福利院吃年夜饭的场景,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八位老人同享年夜饭
蔡奶奶今年84岁,患有心衰竭,去年8月住进了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春节前夕,4个女儿提出要接她回家过年,没想到遭到了老人的婉拒。“这里护理员对我很好,我也有几个好朋友,而且走到哪儿都是恒温,住得很舒服,过年我就不回来了。”
母亲不回来过春节,让4个女儿犯了难。“你们做些饭菜送到福利院来,我跟不回家的老人一起分享年夜饭吧。”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蔡奶奶出了个主意。除夕当天,最小的女儿跟儿子一起把准备好的年夜饭菜,送到了福利院。唠唠家常后,子女们留下饭菜,回了家。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八位老人同享年夜饭
圆子、烧排骨、牛肚……除夕下午6点多,福利院15楼大厅的餐桌上,已经摆放好了5道菜和1瓶牛奶,蔡奶奶招呼着同楼层7位不回家过年的老人在桌边坐下,老人们边聊边笑,一起吃起了年夜饭。蔡奶奶还不忘在朋友圈里分享同吃年夜饭的喜悦。一起吃饭的王奶奶也说:“儿女们不爱听我们唠叨,在这里想说什么说什么,自在舒服。”
同样喜欢热闹的老人不少,家里年饭和汉阳区社会福利院的年饭时间撞车,81岁的李建国老人直接跟家里人说,改期,院里的年饭是集体活动不能耽搁,老伴周奶奶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过小年我们院里吃年饭,大年三十吃饺子,一层楼三十位老人拿着自家吃的聚在一起看春晚,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孩子们看到后说这样过年比他们在国外有年味多了。
伙食加餐,活动丰富
老人和社工玩嗨了舍不得回家
“年过得蛮好,你们费心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武昌区社会福利院82岁的孙爷爷,一个劲儿地向护理员表示感谢。这是孙爷爷在该院过的第4个春节。
为了让老人们过个好年,福利院花了不少心思。长江日报记者对比该院最近三周老人的食谱发现,春节提供的三餐更为丰盛,特别是除夕到初二的三天时间里,老人们可以吃到基围虾三鲜面、粉蒸排骨、回锅肉、烧羊肉、米酒汤圆、饺子等美味可口的饭菜。
“春节这三天,会为留在福利院过年的老人每天再增加20元的伙食标准,平时每天是20元。”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张涛介绍,该院春节为老人加餐的传统已有近20年,最开始增加5元,后来逐年增加到了10元、15元、20元的标准,加餐的费用全部由福利院贴补。“加餐并不是加菜或者增加就餐的次数,而是准备更加丰盛的菜品让老人们吃得比平时更好。”
张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春节期间,福利院活动室里每天都会摆上水果、瓜子等物品,让老人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往年,一些楼层的老人还会自发办一台“春晚”,老人们自编自排节目,轮流上台展示。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82岁的姚惠玲奶奶5年前入住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已在福利院过了5个春节。今年大年三十,儿子把她接回家吃团年饭,刚吃完饭姚奶奶就嚷着要回福利院。原来,从除夕起,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每天都有活动,社工部一群少男少女们带领老人猜灯谜、打迷你高尔夫球、套福惠圈、鉴赏电影、唱卡拉Ok、上网、搓麻将,读书阅报……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拿奖拿到手软,满面红光喜盈盈。
90岁的彭启顺爷爷在这个福利院过了9个春节。他说:这9年来,每年都有新变化。从最开始简单吃年饭到现在丰盛的美味佳肴,从开始猜谜语、小型动手动脑的活动,到现在看电影、玩电脑、唱卡拉ok。“我们老人也紧跟时代的潮流,越玩越年轻!”
硬件提升,老人安心
父女同住养老院,年饭就在院内吃
92岁的唐振德老人在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已经住了20年,前年开始,唐老爷子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为了方便照护,72岁的女儿也搬进了养老院。这不,今年大年三十的年饭一家十几口人都聚在福利院1015房间,看着家里四世同堂,聚在一起过年吃年饭,老爷子虽然不能起身,但笑得却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女儿唐淑芳说,父亲年纪大了,接回家过年不方便,而且这边医疗条件比家里好,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直接治疗和转院,在养老院里吃年饭已经成为家里的传统项目,儿女们都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春节回家团圆是一种尽孝的形式,但是把这种形式改变一下,经常来院里探望一下老人,其实也足够了。”
83岁的柯爷爷在儿子的要求下回去过春节,但是柯爷爷有个要求就是每天都要回福利院睡觉。“我儿子屋里没有暖气,我现在实在是住不惯,还是这里舒服些,其实啊,只要他们心里有我,隔三差五来看看就行了,春节团聚是一种形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汉阳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连贵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留院过年,除了院里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活动外,让老人安心有归属感也带来了老人观念的转变。
福利院给了老人另一个“家”
“这几年,福利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服务蛮到位,住得放心。”83岁的钱奶奶因中风偏瘫,选择住进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在这里她不出福利院,就能刷医保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去年,武汉市社会福利院附属武汉济民老年医院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并开通了医保服务;武昌区社会福利院也在全院范围推行智能看护系统,健康、轻度失能老人使用电子围栏,防范走失,中度、重度失能老人使用智能监护床垫,实时采集老人生命体征和健康数据;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大门启用刷脸识别出入,增加公共浴室,全新的换衣区和洗浴区,全失能老人可躺在浴床上洗澡,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汉阳区社会福利院还专门为老人做了一个怀旧专区,门口的竹床、煨汤的铫子、老式二八自行车,一物一件都勾起了大家过往的回忆……
江岸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饶臻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两年来,选择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确实节节攀升,一方面是老人们适应了福利院的生活,另一方面福利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也在不断升级,这里很多老人把我们的照护员当家人,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拉家常,大年三十还吃了顿饺子,老人们不知道多开心。”
武汉市民政局福慈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如今的福利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高龄、失能老人的去处,现在它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一个活动中心、一处休养胜地,更是一个大家庭。老人和护工、老人和老人之间都成了朋友和家人,再加上福利院服务质量的提升、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让老人们对这个家更信任更依赖,这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福利院,老人的另一个“家”。(记者杨帆 徐锦博 关馨)
【编辑:叶子】
(作者:杨帆 徐锦博 关馨)
江岸区社会福利院春节联欢
以前春节,福利院里的老人们盼着儿女接回去团圆,如今很多儿女来接,他们反而不愿意走了。连续几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各大公立福利院。数据显示:这两年来,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节节攀升。今年,八成以上的老人选择留在福利院过春节,其中江岸区、武昌区、汉阳区福利院留院过年的老人高达90%。
更多“亲人”,热热闹闹
子女送来的年饭八位老人分享
“我们一起吃了顿年夜饭,还拍了几张照片。”13日下午,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自理区的蔡奶奶,向长江日报记者分享除夕她跟同楼层7位老人在福利院吃年夜饭的场景,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八位老人同享年夜饭
蔡奶奶今年84岁,患有心衰竭,去年8月住进了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春节前夕,4个女儿提出要接她回家过年,没想到遭到了老人的婉拒。“这里护理员对我很好,我也有几个好朋友,而且走到哪儿都是恒温,住得很舒服,过年我就不回来了。”
母亲不回来过春节,让4个女儿犯了难。“你们做些饭菜送到福利院来,我跟不回家的老人一起分享年夜饭吧。”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蔡奶奶出了个主意。除夕当天,最小的女儿跟儿子一起把准备好的年夜饭菜,送到了福利院。唠唠家常后,子女们留下饭菜,回了家。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5楼八位老人同享年夜饭
圆子、烧排骨、牛肚……除夕下午6点多,福利院15楼大厅的餐桌上,已经摆放好了5道菜和1瓶牛奶,蔡奶奶招呼着同楼层7位不回家过年的老人在桌边坐下,老人们边聊边笑,一起吃起了年夜饭。蔡奶奶还不忘在朋友圈里分享同吃年夜饭的喜悦。一起吃饭的王奶奶也说:“儿女们不爱听我们唠叨,在这里想说什么说什么,自在舒服。”
同样喜欢热闹的老人不少,家里年饭和汉阳区社会福利院的年饭时间撞车,81岁的李建国老人直接跟家里人说,改期,院里的年饭是集体活动不能耽搁,老伴周奶奶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过小年我们院里吃年饭,大年三十吃饺子,一层楼三十位老人拿着自家吃的聚在一起看春晚,有说有笑,热闹非凡,孩子们看到后说这样过年比他们在国外有年味多了。
伙食加餐,活动丰富
老人和社工玩嗨了舍不得回家
“年过得蛮好,你们费心了。”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武昌区社会福利院82岁的孙爷爷,一个劲儿地向护理员表示感谢。这是孙爷爷在该院过的第4个春节。
为了让老人们过个好年,福利院花了不少心思。长江日报记者对比该院最近三周老人的食谱发现,春节提供的三餐更为丰盛,特别是除夕到初二的三天时间里,老人们可以吃到基围虾三鲜面、粉蒸排骨、回锅肉、烧羊肉、米酒汤圆、饺子等美味可口的饭菜。
“春节这三天,会为留在福利院过年的老人每天再增加20元的伙食标准,平时每天是20元。”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张涛介绍,该院春节为老人加餐的传统已有近20年,最开始增加5元,后来逐年增加到了10元、15元、20元的标准,加餐的费用全部由福利院贴补。“加餐并不是加菜或者增加就餐的次数,而是准备更加丰盛的菜品让老人们吃得比平时更好。”
张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春节期间,福利院活动室里每天都会摆上水果、瓜子等物品,让老人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往年,一些楼层的老人还会自发办一台“春晚”,老人们自编自排节目,轮流上台展示。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82岁的姚惠玲奶奶5年前入住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已在福利院过了5个春节。今年大年三十,儿子把她接回家吃团年饭,刚吃完饭姚奶奶就嚷着要回福利院。原来,从除夕起,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每天都有活动,社工部一群少男少女们带领老人猜灯谜、打迷你高尔夫球、套福惠圈、鉴赏电影、唱卡拉Ok、上网、搓麻将,读书阅报……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老人们拿奖拿到手软,满面红光喜盈盈。
90岁的彭启顺爷爷在这个福利院过了9个春节。他说:这9年来,每年都有新变化。从最开始简单吃年饭到现在丰盛的美味佳肴,从开始猜谜语、小型动手动脑的活动,到现在看电影、玩电脑、唱卡拉ok。“我们老人也紧跟时代的潮流,越玩越年轻!”
硬件提升,老人安心
父女同住养老院,年饭就在院内吃
92岁的唐振德老人在汉阳区社会福利院已经住了20年,前年开始,唐老爷子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为了方便照护,72岁的女儿也搬进了养老院。这不,今年大年三十的年饭一家十几口人都聚在福利院1015房间,看着家里四世同堂,聚在一起过年吃年饭,老爷子虽然不能起身,但笑得却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女儿唐淑芳说,父亲年纪大了,接回家过年不方便,而且这边医疗条件比家里好,有什么突发情况可以直接治疗和转院,在养老院里吃年饭已经成为家里的传统项目,儿女们都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春节回家团圆是一种尽孝的形式,但是把这种形式改变一下,经常来院里探望一下老人,其实也足够了。”
83岁的柯爷爷在儿子的要求下回去过春节,但是柯爷爷有个要求就是每天都要回福利院睡觉。“我儿子屋里没有暖气,我现在实在是住不惯,还是这里舒服些,其实啊,只要他们心里有我,隔三差五来看看就行了,春节团聚是一种形式,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汉阳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连贵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留院过年,除了院里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活动外,让老人安心有归属感也带来了老人观念的转变。
福利院给了老人另一个“家”
“这几年,福利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服务蛮到位,住得放心。”83岁的钱奶奶因中风偏瘫,选择住进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在这里她不出福利院,就能刷医保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过年活动丰富
去年,武汉市社会福利院附属武汉济民老年医院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并开通了医保服务;武昌区社会福利院也在全院范围推行智能看护系统,健康、轻度失能老人使用电子围栏,防范走失,中度、重度失能老人使用智能监护床垫,实时采集老人生命体征和健康数据;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大门启用刷脸识别出入,增加公共浴室,全新的换衣区和洗浴区,全失能老人可躺在浴床上洗澡,老人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汉阳区社会福利院还专门为老人做了一个怀旧专区,门口的竹床、煨汤的铫子、老式二八自行车,一物一件都勾起了大家过往的回忆……
江岸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饶臻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两年来,选择留院过年的老人比例确实节节攀升,一方面是老人们适应了福利院的生活,另一方面福利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也在不断升级,这里很多老人把我们的照护员当家人,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拉家常,大年三十还吃了顿饺子,老人们不知道多开心。”
武汉市民政局福慈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如今的福利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高龄、失能老人的去处,现在它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一个活动中心、一处休养胜地,更是一个大家庭。老人和护工、老人和老人之间都成了朋友和家人,再加上福利院服务质量的提升、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让老人们对这个家更信任更依赖,这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福利院,老人的另一个“家”。(记者杨帆 徐锦博 关馨)
【编辑:叶子】
(作者:杨帆 徐锦博 关馨)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