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别的城市能搞平井盖,武汉也要能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3-01 07:4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武汉井盖破损、沉陷、凸起、异响等问题。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近段时期以来,市民对道路井盖投诉较多,反映井盖或破损、或沉陷、或凸起、或缺失,造成道路不平整,影响行车和步行。
  井盖看上去是个小问题,它被形象地称为马路上的“肚脐眼”。从使用性上说,井盖不平可能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从形象上看,《长江日报》2月28日第9版集中刊登“问题井盖”照片,触目惊心,的确影响城市形象。
  井盖这个小问题,成因却很复杂。除了施工精细程度的要求,还有一个“管理交叉”的问题。一个小小的井盖,背后可能涉及排水、供水、燃气、通信、电力、路灯、交管等十几家单位。不久前,市城管排查100条重点路段,发现问题8358处。这8000多个问题,就分属多个不同部门,权责分散,维修井盖的动力和效率因此往往就不高,井盖就可能长期没人管。而问题井盖一旦需要维修处理,又要占道施工,需要去政务中心办理挖掘和占道许可,手续比较复杂。
  一谈到小小井盖搞不好,很多人就会列举如上理由。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管理交叉的问题并非武汉市独有,全国各大城市都存在。但是,当我们放眼成都、杭州等地,很多人感受到,在这些城市开车行路时少有“问题井盖”的困扰,上海更是早就告别了“马路肚脐眼”之烦。
  为什么这些城市搞得好井盖?无非想办法多,想问题少,破题的精力多,诉苦的时间少。为打破无人牵头管理井盖的局面,成都甚至全国首创了一个“井盖办”,由城管部门专门成立负责牵头,自此,主城区1019条道路上的80万个井盖陆续与地面齐平。杭州的诀窍则在于:死抠细节,从井盖标准制定到施工,一丝不苟,确保盖子跟路面齐平,严丝合缝。
  杭州城市管理对细节的追求,从浙大路建设可见一斑:浙大路起初由10个施工队负责,开工后有5个施工队请求退出,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办法达到施工标准。上海的治理模式更是走向了科技化。城区不少地方建成了养护流转平台和井盖智能系统,井盖一有问题,警报直接传导至平台,遥控操作的井盖修复程序即启动。
  各地情况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成都、杭州和上海整治井盖的方法各有各的侧重,当然也不一定要照搬到武汉。但是,面对一个共性的管理机制问题,别的城市能够把井盖搞平,武汉也应该做得到。
  哪有解决起来没难度的问题?要是没难度,井盖也不会久拖成为很多城市的“路面顽疾”。“井盖病”也曾是成都的老大难,为了搞好井盖,曾组织人员到北京、上海考察,没有发现可直接拿来和借鉴的经验,于是决定自己尝试,首创了“井盖办”。
  上海的城市治理水平在全国领先,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成都、杭州则是与武汉比肩发展的城市,他们在城市治理上下苦功,我们不应落后。小小井盖,反映了城市治理水平。对标先进,不但要对标先进城市,也要对标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先进思路,不给自己找“客观条件”“现实理由”。
  城市管理到了精细化阶段,不光是井盖问题,许多方面都要精致建设。有些问题,别的城市已经探索出经验了,我们就要学习,全力追赶;有些问题,别的城市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充分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城市井盖治理
  北京:23万个井盖配备“电子身份”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为城六区市管道路上的23万个井盖全部配置电子身份证。这些身份信息既可以摸清窨井盖的“家底”,掌握每个井盖都在哪里,每个井盖的权属单位是谁,又可以了解每个井盖实时的情况,包括井室的情况。一旦井盖移位,后方监控屏幕上会自动闪烁报警,通过GPS定位通知距离最近的维修人员展开维修。
  上海:全市井盖实行“首问责任制”
  处理井盖问题,上海市选择从城市管理入手。首先,市级层面加强统筹管理,全市各种设施井盖,特别是对于无法确认权属单位的“无主”井盖进行托底处置或实行首问责任制。第二,标准化设置各类井盖,按照《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的标准,同一用途井盖按照统一规格、统一尺寸,杜绝井盖与道路不齐平的情况。第三,完善井盖信息数据库,对所有各类井盖进行统一编号规范管理,用钢印注明权属单位、井盖类别、地理位置、设置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第四,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安排对各类井盖的巡查、检修、更新,及时处理井盖问题。
  杭州:加宽“帽檐”保证路面平整
  杭州使用了防沉降窨井盖,它与普通井盖的区别在于井圈,像一顶倒扣、没有顶的礼帽,“帽檐”部分很宽,可以把车辆驶过井盖时的压力转移到路面,有效防止沉降,保证路面平整。窨井盖的颜值也很高,表面花纹都是西湖十景,让城市的美丽延伸到每一个人的脚下。
  成都:3小时应急处置,24小时修复
  《成都市检查井盖管理办法》于2018年正式施行。每个井盖有一套自己的档案,井盖权属单位建立井盖日常巡查、管理和维护制度,健全井盖档案,在井盖及井壁上标明权属单位、联系方式或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权属识别。井盖权属单位在发现或接到井盖缺损信息后,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在3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24小时内实施修复。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整理)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