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黄陂一家三代人坚守同一所乡村小学,女儿说妈妈是用生命在工作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3-13 17:0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3日讯3月12日上午11点,武汉市黄陂区甘棠小学张文慧老师刚刚给三年级的年轻老师上完语文示范课,又来到六年级的教师办公室,与同为老师的女儿曾思齐探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张文慧老师的父亲退休前也一直在甘棠小学教书,一家三代人坚守在同一所乡村小学。“其实我的爷爷当年也在附近一所乡村中学当老师,算起来我们是四代教育世家了。”张文慧说,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已经深深流进了她的血液里,薪火相传。

  因为患有失眠症,张文慧老师的面容有些憔悴。

  四代人的教育世家

  张文慧的父亲叫张宏尧,在黄陂区张店小学(后来合并为甘棠小学)教了30多年的书,一直干到退休。她的爷爷叫张威,当年是新四军的战士,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退役后在黄陂区虎豹村中学当老师,还曾兼任当地文化站站长。“爷爷平时有空就写写诗词,练练书法。父亲也喜欢写文章,我受他们的影响,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

  为了圆梦,1985年张文慧考取了当时的黄陂区中等师范学校,1988年她分配到甘棠小学,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农村老师流失问题一直是远城区教育之痛,但张文慧一直坚守乡村小学的讲台。“从小父亲就教导我,说教书是千秋万代的事业,要不图回报,更不能误人子弟。我在这里出生长大,从来没有想过离开。”

  在她的激励下,原本从事导游工作的女儿曾思齐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如今跟她在一所学校教书。

  她痴迷忘我的工作

  张文慧是省级骨干教师、黄陂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也是甘棠小学的教研组组长。三十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达到了一种痴迷忘我的境地。

  身为人师,张文慧深知空有一腔热情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还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她虚心好学,勤于钻研,还订阅了许多专业杂志,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她喜欢全国特级教师盛新凤婉约和谐的教学风格,为此买了很多盛老师的课堂视频,一边用心揣摩,一边拉着丈夫和女儿一字一句声情并茂地“演练”,丈夫说她是“神经病”,她依然乐此不疲。换来的,是当学生得知下一堂课是张老师的语文课时会高兴地欢呼雀跃起来。

  因为患有失眠症,张文慧老师的面容有些憔悴。

  2013年秋,张文慧因为腿部问题就医,医院诊断是神经炎症,给她开了神经方面的药物,从此她就患上了失眠症,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由于长期睡眠得不到保障,她的眼睛里常有血丝,黑眼圈布满了眼眶。同事同情她,家长心疼她,医生劝她休息,可她没有因此耽误一节课。“学校本来就缺老师,更何况孩子们需要我”,她经常一边上课,一边打点滴。女儿深有感触:我的妈妈是用生命在工作。

  打开张老师的抽屉,那一摞摞红色的获奖证书见证了她的付出,论文评比奖、课堂教学奖、最美乡村教师奖……像这样的证书共有80多张。去年底,年近5旬的她还获得了全区作文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

  女儿接力教育事业

  张文慧的女儿曾思齐小时候在妈妈工作的甘棠小学读书,长大后考上了武汉交通职业学校,读的是旅游专业。

  一开始曾思齐并没有想当老师,毕业后一度干过销售、茶艺师,还曾在黄鹤楼当过导游。张文慧每天都跟女儿打电话,旁敲侧击询问工作情况,劝她回来当老师。时间久了,妈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终于打动了曾思齐,“我从小对教师职业耳濡目染,童年时常常学着给外公外婆讲课。妈妈一直说我适合当老师,我想那我就试试吧”。2016年,曾思齐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并来到甘棠小学教书,很快就爱上了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

  跟妈妈一起上班,对曾思齐来说既是动力,也有压力。曾思齐当过导游,嘴皮子利索,但张文慧毫不留情地指出她存在上课语言不精练、教学目标不明确等一些毛病。一开始曾思齐有点接受不了,觉得妈妈对她太苛刻,但同事们劝她,“妈妈对你严格要求其实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回到家,母女两人有时一边做饭一边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曾思齐成长得很快。当初和曾思齐一起来到甘棠小学的几名年轻教师因为种种原因目前都已经离开,但曾思齐留了下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觉得在这里教书很开心,也很有意义”。(记者施政 通讯员王力军)

  【编辑:叶子】

  (作者:施政)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