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他眼睛很毒!“铜人像”手杖是后加的,碑文多处错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3-18 22:0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旅英学者范榕翻拍自所收藏的1938年英国杂志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英文说明是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铜像上没有手杖。
长江日报融媒体2019年3月18日讯(记者金文兵)汉口三民路口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武汉市民亲切地称为“铜人像”,并成为武汉的一项重要地理与人文标志。但有市民反映,铜像上时任汉口市市长的吴国桢所撰386字的碑文序及赞,竟出现至少7处错漏。
3月13日,市政府参事胡全志提交《关于原貌修复三民路孙中山铜像的建议》。14日,市领导作出请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研处”的批示。据悉,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已经收到该批示,正抓紧研究该建议。
碑文至少有7处文字错漏
胡全志对武汉历史文脉很有感情,且有深入研究。2018年6月,他注意到,有武汉民间学者反映,修复后的孙中山铜像碑刻中“惝恍囗囗”,空缺的二字已找到,疑为“墙羡”。然后,又有其他民间学者发现,碑刻中“卅(sà)年革命”,“似”为“卌(xì)年革命”。依据是孙中山在《总理遗嘱》中自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之言。


序文中的“滋用惭焉”的“惭”,错刻为“渐”。
胡全志下决心弄清真相。他花费大半年时间,大量查阅资料、仔细核对,发现了另有5处文字错误。比如,“榘矱寰瀛”的“瀛”,错刻为“嬴”;“今逝世久”的“逝”,错刻为“即”;“滋用惭焉”的“惭”,错刻为“渐”;“不惟无以对刘公”的“惟”,错刻为“帷”;“具瞻百世”的“瞻”,错刻为“感”。胡全志统计了一下,386个字的《序》和《像赞》,目前至少有7处8字明显错漏。
另外,经不同版本比对,还有5处需要进一步考证勘误:“或陈之(以)广园通衢”“无(原)古今中外一也”“折中(衷)今古”“千艰(难)万危”“铜骨金(全)身”。
落款原为“吴国桢敬撰并书”7字,修复时改成“汉口市市长吴国桢敬撰”10字,多出“汉口市市长”5字,并因吴国桢手书轶失,而删去“并书”2字。而根据民国时期的习惯,政府要员及社会名流撰文落款时,一般不会自书其职务和身份。
胡全志和民间研究者认为,出现诸多错讹,令人意外和遗憾。
后人给“铜人像”添了一根手杖
据悉,孙中山先生铜像工程竣工以后,从1965年开始,先后就清理铜像锈迹、恢复“文革”期间被毁内容、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等进行过多次维修,直到2011辛亥革命100周年前进行基座加固、深琢碑文、清洗碑体等修缮。
在铜像修复中,从事专业文化工作者手中出现多处碑刻错字,以讹传讹,实难原谅。胡全志考证发现,铜像中的手杖,居然也是后人擅自添加的。原因是,1965年,负责修复的人认为右手就这么空着,不好看。这种画蛇添足、自作主张更改设计的做法,令胡全志只能“一声叹息”。
他从三个方面考证: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很多存世旧照片,证明他的确有拄杖的习惯,但用的是西式“文明杖”,并非中式曲柄拐杖,其握持方式是掌心抚在杖柄上,拇指抓握在侧,其余四指向前并拢下垂。
二是他找到一批1933、1937、1938年等年代的“铜人像”旧照,发现当时就没有拐杖。


胡全志现场拍摄发现,孙中山先生脚上穿的是毡鞋。
三是他两度爬到铜像底座近距离观察并拍照取证,发现,握杖之后,铜像的手就变得动作生硬,颇不自然;而且,孙中山脚上穿的不是想象中的皮鞋,而是中式“毡鞋”,站立的姿势为“禹步”,有坚毅之意。
综合考究,孙中山先生铜像手中没有拐杖比添加拐杖更为自然、坚毅。
希望铜像修复成为“文物活化”的样本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种精神。
胡全志建议,成立孙中山铜像修复工作专班,坚持原貌修复原则,以“工匠精神”做好修复工作,使之成为迎接军运会“精致武汉”的一部分,成为“文物活化”的示范样本。
在具体举措方面,可借助文史专家和民间研究者的力量,查证可靠文本,逐字逐句核校。利用此次修复契机,对铜像进行三维激光立体扫描,制作“铜人像”的全息影像,以利网络传播。
胡全志建议,将核校后的碑文在媒体刊载,请广大市民“众筹”翻译这充满古意的碑文,使之成为精美雅致的白话文,借助“互联网+”,做成二维码,方便大家扫描阅读和传播。
毛泽东等参与提案“建造孙中山铜像”
胡全志查证发现,1927年3月,宋庆龄、何香凝、孙科、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恽代英、林祖涵(伯渠)、宋子文、谭延闿、徐谦、陈公博等等12人,提交了在武汉建造孙中山铜像的提案。


去年8月9日,胡全志现场爬到基座上近距离拍摄,发现铜像基座“(江)小鹣”印章。
其后,铜像由民国时期著名雕塑家江小鹣设计铸造,并于1931年从上海运抵汉口。因武汉淹大水而寄存于招商局堆栈。1932年10月,时任汉口市长的吴国桢,“追维前事,弥增感怀”,决定继续施工,并于1933年6月1日由吴国桢主持揭幕典礼。
1983年,孙中山先生铜像被武汉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间,铜像历经多次维修。尤其是2001年的维修,恢复了碑文。
附徐明庭所录吴国桢撰孙中山铜像序、赞全文:
自来立大德建大功,行可则言可法者,国人想望仪容,往往立像以致崇敬。而其像或雕木刻石,或铸金绣丝,或隆以祠宇,或陈之广园通衢,为式虽有不同,然其表彰先德,昭示来兹,无古今中外一也。
总理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四十余年,肇造党国,勋德之隆,亘古无俦。而汉口华洋荟萃,轮轨辐辏,与武昌同为首义之地,称华中重镇。先生昔尝莅临,今逝世久,而立像之典未具,守斯土者,滋用惭焉。
民国二十年,前市长刘公文岛,拟于市内三民路口,为先生建立铜像,时国桢掌管度支,筹资镕铸,行将告成。会市制变更,刘公他调,继以水患,工遂中辍。越明年十月,国桢承乏汉市,百端待理,追维前事,弥增感怀。倘不踵而成之,不惟无以对刘公,抑且无以慰舆望。爰鸠工凿石,筑场建立,规则一如昔议,乃为赞曰:
于穆总理 维岳降神 卌年革命 救世淑人 经天纬地 五权三民 忠孝仁爱 信义和平 折中今古 榘矱寰瀛 始时号召 社结同盟 千艰万危 持以忠贞 卒建共和 功莫与京 南北绾毂 江汉之滨 义旗首举 车架频经 邦人怀慕 惝恍墙羡 是用作像 铜骨金身 具瞻百世 以感以兴
(汉口市市长)吴国桢敬撰并书
(本文图片由胡全志先生拍摄及提供)
【编辑:朱曦东】
(作者:金文兵)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