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119岁的王家巷轮渡明天起再也坐不到了,有人一说起眼睛就红了
昨天(3月25日)清晨五点多,武汉轮渡王家巷码头售票员王小利就起床了,家住球场街附近的她,换乘两趟公交,赶在7:00第一班轮渡开船前,到码头售票。
今天是王家巷码头开门迎客的最后一天。
明天起,王家巷码头的营运趸船将从现水域腾退迁移,轮渡也将暂停营运。
从武汉轮渡王家巷码头售出的纸质船票也将成为历史
2018年12月15日,《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总体方案》发布,方案明确将原有的103个码头和189艘趸船分别减少61.2%和63.5%。王家巷轮渡码头也是计划拆除的码头之一。
王家巷轮渡码头即将告别
波光粼粼,江风拂面,百年轮渡往返于两江四岸……不仅是王小利,轮渡大概是每个长江边长大的孩子都有的情结,也是来武汉的游客必须体会的江城风情。
119年历史
百年码头“聚散终有时”
王小利在售票窗口售票
“王家巷码头说要拆也不是一两天了。聚散终有时,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心里还是酸酸的……”说着,王小利握起拳头,轻轻锤了锤自己的胸口,又红了眼睛。
从王家巷码头看向对岸,图中的最高楼就是万达中心
王家巷码头位于汉口长江边,沿江大道江滩8号。码头牌坊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春风高高飘扬。
“武汉轮渡王家巷码头”9个蓝色大字鲜明夺目。从王家巷码头出发,往铜人像方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六渡桥,这是老汉口的核心区域之一。码头对面的民权路两旁的老小区里,住着地道的老汉口。
乘客正在检票窗口扫码支付船票。船票不贵,连人带车刷卡两块九,现金三块五
武汉轮渡公司办公室主任陆雪军为我们道出王家巷码头的百年历史,1900年,清人冯启钧购置了“利江”“来源”号蒸汽机轮船,以“利记”公司之名开辟了一条从汉口王家巷到武昌汉阳门的轮渡航线。
如今,王家巷码头已经走过了119个年头。
2012年,为了方便电动车通行,王家巷码头新修了栈桥,这也是当年武汉为市民做的十件实事之一。
陆雪军介绍:“老武汉人有走‘江踏子’之说,特别是枯水季节,有的人扛着自行车一走好几百步,耗时又费力。有了栈桥,人和电动车就都‘解放了’,走‘z’字形的栈桥,再也不用爬坡了。”
轮渡靠岸,市民下船,从栈桥上岸
从王家巷出发的轮渡,可以到达长江对岸的曾家巷和月亮湾。轮渡航行不到10分钟,先停靠曾家巷,再继续航行10分钟行至月亮湾。从月亮湾折返回到王家巷,便完成了一个来回。
3月25日,骑着电瓶车的乘客正在搭乘轮渡过江
时至今日,王家巷码头每天的客流量在300人左右,依然有不少在江对岸上班的人赶着轮渡的早晚高峰,许多刚从汉正街打完货的生意人,骑着满载货物的电动车过江“闯荡”。
杜凯戴着头盔、骑着电动车,准备去武昌江滩游玩
80后公交车司机杜凯就是住在王家巷社区的老街坊,在他儿时的记忆里,码头是“大气磅礴”的:“从前,从我房间的窗户都能看到江上的轮船。现在有公交、地铁、摩拜,乘轮渡的人少了,但我还是常来坐坐,船开得不紧不慢,悠闲自在,适合放松心情。”
有市民说,这是我从小坐到大的,是属于记忆里不可磨灭的部分 ↓↓↓
码头拆了、视野开阔了
也挺美挺好的
市民在趸船上等待轮渡靠岸
“啊?要拆了?”听说王家巷码头要拆,今年56岁的同城快递员陈国祥一脸惊讶,“我每天都要坐轮渡过江,那么办哟!”
每天早晨从利济北路取了快递后,陈国祥都会从王家巷乘轮渡到武昌送快递,下午再乘轮回到汉口。每个月工资3000左右,公司会额外给他200元轮渡补贴。
2014年,他刚开始坐轮渡送快递时,还是从武汉关上船到中华路。
“后来,我发现从王家巷走更近,一坐就是4年。”说着,陈国祥望向窗外阳光下泛着波浪的江面,表情逐渐平静下来:“不过码头拆了,江滩视野就开阔了,也挺美挺好的……”
从王家巷码头看向长江对岸,在建的绿地中心十分醒目
船行至月亮湾,上来一对夫妇。
56岁的童小汉和妻子家住汉口,在杨园开了一间50平米左右的副食店,童小汉说:“我叫‘汉’,我老婆名字里有个‘娇’,我们的店名就叫‘汉娇便利店’。”10年来,夫妇俩每天都要乘轮渡去做生意,每周还会到汉正街打两三次货。
童小汉和妻子骑着电动车准备下轮渡
得知王家巷码头要拆,原本在轮渡二楼吹着江风的童小汉很诧异。
“我们做的是小本生意,家里又没车,骑车去店里、去汉正街打货最划算,拿货多了不能上公交,长江二桥也不让电瓶车通行,轮渡是最方便的了,而且非常准时,我们每次9点半出门到王家巷,坐10点的轮渡去月亮湾。”童小汉说,“如今轮渡一停,像我这样每天需要过江的人,有点不知所措,下一步怎么办还得回家好好想想……”
每天穿梭长江两岸
轮渡见证了武汉的发展
56岁的船长芦建国
56岁的芦建国满脸肃穆,少有笑容。坐在高高的船长位子,眼睛盯着前方,偶尔与记者搭话,才把脸转过来。
一旁在开船的是他的徒弟船工林刚,很少插话,聚精会神。
徒弟船工林刚正在架船
芦建国知道将要最后一次跑这趟航线了,话语很平静,“王家巷退出历史的舞台,是城市发展需要。”但言语中有点落寞。
驾驶室里“江城4号”的航行日志
芦建国1981年读轮渡技校,1983年毕业后进入轮渡公司,先后在轮渡公司干了36年。
芦建国说,原来这趟航线生意特别红火,经常满载,那时候两艘船对向开,后来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坐船的越来越少,只留下一艘船,从王家巷码头至曾家巷码头、月亮湾码头,他们一共12名船员,分两班,“现在除了上下班后人多点,平时也就是二三十人”。
从轮渡窗户向外看的江景
王家巷至曾家巷、月亮湾码头的客轮“江城4号”是2011年4月投入使用,8年来共接送乘客2000万人次。
根据武汉市整体改造方案的要求,区域内轮渡公司16座客运码头将整合为6座,分别为:粤汉码头、月亮湾码头、武汉关码头、中华路码头、晴川码头、集家嘴码头。
从3月27日起,轮渡四航线(王家巷—曾家巷)、轮渡五航线(王家巷—月亮湾)将停止运营;从4月1日起,轮渡十航线(晴川—黄鹤楼)也将停止运营。
正在长江上行驶的轮渡
芦建国说,这些年来,他每天穿梭长江两岸,亲眼目睹武昌城市的发展变化,一座座高楼在他的眼皮下拔地而起。长江上的大桥、隧道越来越多,地铁也不断刷新着城市交通速度,人们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
今后,人们依然可以搭乘集家嘴—中华路、武汉关—中华路的轮渡过江,或是在粤汉、月亮湾码头体验两江游览。
百年轮渡穿越历史,依旧会守护长江,做这座城市摆渡人。
今晚7点
最后一班
你还可以再去坐一次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陈智 实习生蒲亚君 图:记者陈智 苗剑 摄 视频:记者徐佳 胡胜
【编辑: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