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最后一班王家巷轮渡, 众多市民专程赶来乘坐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3-27 09:5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3月25日18时57分,王家巷轮渡最后一班即将告别。 记者 苗剑 摄
  长江日报3月27日讯(记者王刚 通讯员魏清)“虽然一直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美好记忆,也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深不舍与眷念,但我们的城市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市民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我们也都越来越重视对长江的大保护,所以,轮渡四航线、五航线退出历史舞台,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应该是一种历史的选择……”26日,众多搭乘武汉轮渡编号四航线(王家巷—曾家巷)、五航线(王家巷—月亮湾)的乘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26日中午,“江城3号”轮渡上,几位游客乘船观光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26日19时26分许,武汉轮渡“江城3号”渡船运营抵达武昌月亮湾轮渡码头。以此为标志,轮渡四航线、轮渡五航线正式停止运营。
  轮渡四航线、轮渡五航线的停运,是我市自从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后,24年来因优化调整而退出历史舞台的首批2条轮渡航线。
  25日和26日,长江日报通过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报纸等渠道,独家推送了《119岁王家巷轮渡码头谢幕》《武汉轮渡航线优化调整 4月1日后轮渡营运航线减至8条》等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6日是轮渡四航线、五航线最后一天运营,大家的热情追捧令人印象深刻。众多武汉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异口同声表示是在看到长江日报的相关报道和推送后,特意赶到轮渡王家巷码头、曾家巷码头和月亮湾码头。“不想刷武汉通公交卡或支付宝付费,就想买上最后一张四航线和五航线的船票,最后一次坐一坐轮渡过江,留下最后一次的美好回忆。”42岁的市民程静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平时,四、五航线的日均总客流约有一两百人次,但26日达到了五六百人次,这其中相当多的都是特意赶来最后一次乘坐的市民。”武汉轮渡公司客运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明贵说。26日19时10分的统计显示:26日,王家巷码头的轮渡四航线、五航线总计卖出手撕船票共242张。“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在一天里卖出过这么多手撕船票。平时每天基本都只能卖出几十张。”王家巷码头的轮渡售票员黄晓娟说。


  3月26日中午12点许,74岁的陶老先生(左二)带着4岁的外孙阮云峰专程从金银湖赶来乘坐王家巷轮渡。 记者 苗剑 摄
  长江日报记者26日14时许至19时30分许在“江城3号”渡船上的随机询问中注意到,至少有50位市民是特意赶来最后一次乘坐轮渡四航线、五航线,大家拿着手机、相机不停地在“江城3号”上拍照留念。不少市民往返乘坐了四五趟,“说没有了就没有了,内心里确实还是非常舍不得,非常的难舍难分!”家住汉口集家嘴银河大厦的74岁市民高太奇和70岁的老伴余利琴都表示。
  26日19时,“江城3号”准时从王家巷码头发出了轮渡四航线、五航线的最后一班轮渡。这一班轮渡上,共计有乘客30余人。“我的外婆家就在王家巷码头附近,站在外婆家的窗户边就能看到王家巷码头。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都是听着轮渡的汽笛声入睡,然后第二天又听着汽笛声醒来。”36岁的市民邓逗逗说。邓逗逗和丈夫胡双喜带着7岁的女儿胡心远专门乘坐了最后一班轮渡。“虽然这些年已很少乘坐轮渡四航线、五航线,但确实又有一种深深的舍不得……”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两江交汇的江城武汉,与码头和轮渡一直都有着无法割断的关联。轮渡四航线开辟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方便了沿江当时的武汉国棉四厂、五厂、六厂、印染厂等单位的“上班族”过江往返,客流最高峰时每天有数万人。轮渡五航线开辟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方便骑电动车乘客过江等。


  3月26日18时05分,王家巷轮渡最后一班即将告别。 记者 苗剑 摄
  轮渡、公交、地铁…… 如今市民过江方式选择多
  “时代更新非常快,轮渡优化属正常。日新月异向前奔,隧道架桥都很快。过江方式选择多,渡江跨进新时代。方便快捷家门口,哪有时间轮渡崴……”26日18时许,市民杨忠良从汉口车站路的家中赶到王家巷码头,专门来回乘坐了轮渡四航线、五航线两趟。他感叹万分,特意写下这首《再见了!王家巷轮渡码头》的打油诗。
  杨忠良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退休前的单位是原来的武昌车辆厂。“我从几岁开始就被父母抱着乘坐轮渡,到今年都断断续续坐了50多年的轮渡。”杨忠良说,1995年之前,他和家人每天上下班都是乘坐轮渡,但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开通当年,他买了一辆小轿车,此后就很少乘坐轮渡上下班了。“这些年来的节假日里,也会时不时在王家巷码头、武汉关码头,和家人一起坐一坐轮渡,那是把坐轮渡当做一种生活的休闲娱乐了。”杨忠良说。


  3月26日18时58分,“江城3号”最后一班船靠近王家巷码头。 记者 苗剑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26日的采访中注意到,与杨忠良有类似“轮渡”经历与感受的市民很多。“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地在发展,过江出行方式上,便捷的地铁、舒适的公交车、私家车等都可选择。”市民戴钰林等纷纷表示,时下的过江轮渡,确实是观光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回到1978年,武汉的长江上只有一座长江大桥,公交线路只有50多条,市民过江多半依赖轮渡。”26日,武汉市收藏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档案学会会员、64岁的“武汉公交通”袁厚翔说,一部市民的出行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微缩版的城市发展史。
  不仅仅有轮渡、公交和地铁,眼下,市民的出行已非常多样与便捷——私家车、BRT、出租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共享汽车、城铁……
  【编辑:刘思】
  (作者:王刚)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