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又见“术中唤醒”,开颅手术中患者背起了唐诗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3-31 16:4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开颅手术中患者背起了唐诗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31日讯(记者伍伟 通讯员邹亚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月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里传来一阵背诗声。
  平卧在手术台上的是50岁的孝感人王先生。今年3月初,他被查出左额叶处有一脑胶质瘤。由于肿瘤靠近语言区,医生采用“术中唤醒”的方式,在尽可能多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大脑语言功能区不受损,让他术后仍能正常生活。
  王先生回忆,3月初,他发现自己咳嗽时脑袋特别胀痛。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左额叶处有一肿瘤,有可能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
  王先生慕名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谦学教授。进一步检查发现,王先生的脑瘤靠近语言功能区,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陈谦学教授团队与麻醉科夏中元教授团队经过严密的讨论,为王先生专门制定了“术中唤醒”的手术方案。也就是,在切除肿瘤前通过麻醉技术将患者在“术中唤醒”,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有关功能区,从而实现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化保护患者脑功能的目的。同时,通过麻醉医生和手术团队的配合,在唤醒过程中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手术后不遗留心理创伤。
  3月28日上午的手术中,医生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打开颅骨,王先生的大脑皮层暴露在医生面前。麻醉医生立即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约20分钟后,王先生从全麻中醒来。
  “你可以给我们背首唐诗吗?”医生问。“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先生的声音稳定而清晰。
  与此同时,医生们通过神经导航定位、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确定王先生的大脑功能区。检测中医生发现在刺激某些大脑部位的时候,王先生无法讲话了。根据他的表现,医生们逐渐标记出语言功能区,并规划出躲避这些功能区的“手术路径”。
  “路径”确定后,麻醉医生加大麻醉药物剂量,王先生再次进入全麻状态。1小时后,王先生的肿瘤被成功切除。
  【编辑:朱曦东】
  (作者:伍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