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停车难?市政协委员支招:补贴公共泊位,推行共享模式
东湖风景区停车场。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3日讯(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陈一珺)截至今年3月,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22.5万辆,如何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成为武汉市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工作。23日,武汉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与会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不少“金点子”。
大幅提高补贴标准,提高现有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武汉市政协常委、团市委副书记刘华珍建议,尽快出台公共停车泊位奖励补贴标准,对地面停车位、简易升降停车位、垂直升降停车位、地下深度停车位、超高层停车位、机械立体停车位等不同停车泊位的建设,参照同类城市标准,大幅提高补贴标准,分级分类给予奖励补贴。
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明建议,停车场建设补贴标准参照相关副省级城市的补贴政策,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按建设形式、投资成本等因素补贴3000—25000元/泊位。
武汉市政协常委、风脉(武汉)可再生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毅建议,为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益,打造共享停车模式,通过建立共享泊位的补贴机制,将符合共享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等建筑物泊位纳入到共享范围,提高现有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停车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加快建设高端智能停车场
叶毅委员建议,在停车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商圈、医院、学校、老旧社区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高度节地、方便高效、智能化程度高的垂直升降、升降横移、平面移动、巷道堆垛等停车库楼,为全市推广铺开提供示范。
他还建议,加强传统停车场信息化改造, 建立全覆盖的全市停车大数据平台,完善智慧停车管理信息联网系统,实现停车场信息全接入,系统集成推进“片区—道路—停车场出入口”三级停车引导向“片区—道路—停车场出入口—泊位”四级引导转变,实现公众可以通过路上引导牌、手机APP等多种形式查询、预约泊位的智慧停车。
大型医院停车场与社会对接,老旧社区建机械智能停车库
武汉市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朱宏斌建议,加快医院智能停车系统建设,将医院智能停车系统与社会智能停车平台对接,在医院周边设置停车智能引导系统,实时提供医院及周边停车场的空位信息,引导患者及时精准停车,实现区域车位的分时共享。
市政协委员、武汉鸿迅立体停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淑琴建议,对于具备一定地形条件的老旧小区,可建设机械智能停车库。相比自走式停车场,机械智能车库具有土地利用率高、选点灵活等优势,在可以实现在高密度建筑物中间见缝插针式的建设,而且施工期一般只是同规模自走式停车场的六分之一。
在小区周边道路临时停车,推行“包月”收费
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杜帆建议,推行差异化的停车收费办法,即根据不同时段、不同位置、不同区域按照不同的价格收取停车费。适当扩大同一区域路内与路外停车设施之间的定价差距,引导更多车辆选择停车场内停车。
杜帆委员建议,对在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车超过一定时间的,实行累计递增的计时收费方式,要确定路边停车日收费上限。对小区居民在小区周边、工作人员在单位周边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车的,推行包月收费。
聘请专业机构,摸清家底
武汉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徐涛建议武汉市开展停车调查。停车调查不仅仅是对停车场的调查,它是对全市停车设施供给总量、结构组成、空间分布;停车场不同时段的使用情况;停车设施智能化、信息化等相关情况,以及目前正在加紧推进的充电桩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普查。
他在调研中发现,武汉市关于停车泊位的数据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说法,且数据相差较大。他认为,只有清楚地掌握了全市停车基础数据,规划部门才能以基础数据为依托,以解决刚性需求为导向,编制面向未来的停车泊位建设规划;建设部门才能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模式,积极推进全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部门才能依据城市现有条件和市民迫切需要,搭建全市停车管理平台;市民也可以根据政府部门披露的停车信息,选择性开车出行。必须学习国内先进城市停车调查经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尽快组织完成我市停车调查工作,摸清家底。
倡导拿来主义,借鉴他山之石
政协委员的金点子,不少借鉴了其他同类城市的经验办法。例如重庆市出台了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市级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对公共停车场分地上地下两个类别,给予每个泊位最高2.4万元,最低5000元的补助。
有政协委员还指出,可以学习山东济南的做法,鼓励个人利用互联网将停车设施错时短时出租出借。
其做法是,允许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的内部停车设施对外开放,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并取得相应效益。推行错时停车,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区与周边商业办公类建筑共享利用停车泊位。条件允许时鼓励个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个人所有停车设施错时、短时出租、出借,并取得相应效益。
【编辑:彭向东】
(作者:蒋太旭)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