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地产集团征文征图活动获奖作品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5-29 17:47 来源:
【字体:

  征文一等奖作品(1篇)

  且看“这片水域”的“华丽转身”(散文)

  作者:朱旺国

  五百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为我们留下了“长约八里许,宽以一里计”、水面不下200万平方米的月湖。擅长弹奏的民间艺人俞伯牙和铁杆粉丝钟子期,更是为我们留下了“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这也为后来的琴台大剧院“定位”在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978年那个拨云见日的季节,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春风,无疑为我们吹开了美丽月湖“华丽转身”、琴台大剧院惊艳亮相的序幕!

月湖,多像一块折射岁月沧桑的明镜,她在映衬五百多年月湖来龙去脉的同时,实况般地见证了她四十年的天翻地覆;琴台大剧院则宛若一支庞大的管弦乐团,她在气势磅礴演奏历史大变革的旋律中,悦耳动听地谱写着伟大时代的壮丽交响曲。 

  不断提升的还有曾经荒凉的原始部落,如今它已经被知音桥、知音壁、知音半岛、莲花湿地、凤凰广场、亲水平台、荷风曲淑、水影舞台、音乐长廊、天然游泳场和月湖市民园长共建林等赋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具有浓郁月湖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情景交融地取而代之。

  尤其夺人眼球的,就是矗立在美丽月湖畔的琴台大剧院。这座建造在荒凉杂草丛中的宏伟建筑,于2004年5月动工,2007年8月竣工。在历时三年的建设中,武汉地产集团将其打造成麾下无数经典之作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琴台大剧院也是2007年第八界中国艺术节的主会场。据悉,在琴台大剧院的建设中,武汉地产集团创下了诸多国内骄人的纪录,琴台大剧院也因此名副其实地荣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圣殿之美誉。不仅如此,琴台大剧院还同时因此成为让武汉人引为自豪、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相关团队纷至沓来学习、参观、取经、效仿的标志性“模板”。

  无论近观还是远眺,不管仰视抑或俯瞰,琴台大剧院都如同熠熠闪光的明珠光彩夺目,更如同一架巨大的古琴镶嵌于汉水和月湖之“经纬度”上,超凡脱俗地闯入南来北往游人眼帘的“取景窗”。静静地侧耳倾听,我仿佛感受到有一双无形的双手,正在欢快地拨动着琴弦,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天籁之声,黄钟大吕、余音绕梁在整个大武汉、整个中南地区乃至华夏民族的辽阔苍穹。

  琴台大剧院不啻美丽月湖的点睛之笔,剧场内,它既有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还有接地气的“下里巴人”。而剧场外,专业的、业余的、团队的、个体的“粉丝”、广场舞的大妈们,每每将琴台大剧院的“门前屋后”作为他们排练场地的首选,尤其是夜幕降临后,多彩绚烂的亮化灯光,将这里装点得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实在是一幅让人心旌荡漾的安康祥和、歌舞升平的绮丽画卷。

  作为月湖风景区的市民园长,我组织的每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也都会将琴台大剧院作为活动的主会场,尤其让我意想不到和倍感自豪的是,去年金秋时节,琴台大剧院进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专场文艺演出,我不仅登上了这富丽堂皇的舞台表演,而且献演的节目,就是我创作的配乐散文“月湖·武汉的名片”。

  “五百年月湖,四十载巨变”,在月湖畔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我,情不自禁以自己亲身的经历,通过这十个字浓缩“这片水域”的今非昔比,其背后,彰显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地覆天翻。由笔者撰写的、2016年11月22日被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同时向全国推介的“月湖·武汉的名片”,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美丽月湖和琴台大剧院的“相见恨晚”、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而被武汉城市规划展览馆评为优秀作品、悬挂于月湖风景区客服中心、也是由笔者撰写的这幅对联,即“月湖山青水秀秀色可餐,公园诗情画意意气风发”,或许可以概括月湖的灵秀旖旎和美不胜收。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月湖脱胎换骨地焕然一新、让琴台大剧院如“形象大使”惊艳亮相于白云黄鹤的故乡。

  今天,月湖风景区以其恬静妩媚而闻名遐迩,每当身临其境,总会怦然心动于她缕缕丝丝的绵绵情愫;而从琴台大剧院荡漾开来的那时而奔腾激昂、时而舒缓悠扬的旋律,同样感同身受于她丝丝缕缕的袅袅余音。

  琴台大剧院,美丽月湖;美丽月湖,琴台大剧院,已然成为我市市民乃至埠外游客休闲观光的名胜;已然成为彰显大武汉春华秋实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已然成为省内外国内外艺术家们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她见证了“这片水域”的“华丽转身”,尤其见证了这座城市和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迁徙”之路!

  征文二等奖作品(3篇)

  砥砺四旬 筑梦明天

  作者:黄翔

  是谁用大手笔

  绘出如此波澜壮阔的新图画

  是谁在昔日贫瘠的荒野上

  筑起四通八达的快车道

  是谁让东湖披上新的绿装

  让鸟语花香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那分布在湖畔两侧橘黄色的灯光

  将湖滨点缀得如此绚烂

  百余公里的环湖跑道

  让来此游玩的人们挥洒出幸福的汗水

  是谁在月湖之滨

  龟山脚下

  让动人音乐的旋律

  萦绕在琴台大剧院的上空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

  和爽朗愉悦的欢笑

  是谁用最新最美的彩笔

  勾勒出一幢幢高耸入云的楼房

  矗立在三镇各地

  让绿树成荫,繁花簇拥

  老百姓们一个个喜上眉梢

  圆上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

  是谁让辛亥革命的遗址

  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让首义的旗帜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飘扬在阅马场的阳光下

  是谁把沉没的中山舰展列于馆

  让它焕然一新

  让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是谁憧憬在熙熙攘攘的金口

  建立起新城古镇

  将文明的火把传递给绵延不绝的后代

  是谁在沙湖之滨

  建立起江城最大的城中湖公园

  让盛夏的芙蓉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让树林在婆娑的风涛中摇曳

  游客们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是谁创造了市民之家

  那伟岸的身躯

  像凌空翱翔的雄鹰

  红墙吻着蓝天,敞开胸襟

  又像一条红色的纽带

  紧密连接着政府和市民们的心

  是谁盖起了社会福利大楼

  让年暮之人生活不再孤独

  让棋牌室的欢声笑语

  是谁盖起造型别异的

  会议中心

  让高亢嘹亮的国歌

  一次次在会议大厅响起

  让雷鸣般的掌声

  像暴风雨般响个不停

  是谁建起了医疗救治中心

  让救护车穿行在川流不息的公路上

  让哭泣的家属止住泪水

  将感激的目光

  投向一个个白衣天使

  他们是地产集团骄傲的员工

  新时代勇敢的闯将

  追求卓越   只争朝夕

  顽强拚搏   夜以继日

  敢立潮头   奋勇当先

  苦干加巧干   度过多少春夏

  呕心又沥血   熬过多少秋冬

  终于迎来了旧貌变新颜的江城

  终于创造了辉煌而卓越的历史

  四十年的栉风沐雨

  四十年的砥砺前行

  四十年的凝心聚力

  四十年的沧桑巨变

  地产集团的全体员工

  将再战险滩

  攻坚克难

  用坚不可摧的意志

  筑起钢铁长城

  托起明日的朝阳

  作为集团新鲜的血液

  我们应继往开来,不辱使命

  为缔造城市价值,建设美好生活

  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琴台三章》

  作者:蔡永

  一

  摔碎这一张琴

  会摇落哪一颗星

  会摧毁哪一片森林

  会让哪只凤凰无枝可依

  让我从此不再动心

  让越来越急躁的手不知所措

  让越来越迟缓的琴弦不知所云

  我是多么需要一座琴台啊

  让我消逝了2000年的余声

  找到你的耳朵

  让我挣扎了2000年的骨骼

  找到你的肉身

  二

  遇见这一个人

  会弹奏哪一首曲

  是良宵引还是长门怨

  遇见这一个人

  会绽放哪一朵花

  是满天星还是半支莲

  遇见这一个人

  会约定哪一个地方

  是马鞍山还是月湖畔

  简单的选择也曾经灰暗

  笃定的答案早已下落不明

  我是多么需要一座琴台啊

  胜过听琴或者赏花

  这里或者那里

  是你或者不是你

  三

  树起这一幢楼

  会结交哪一位知音

  我是多么需要一座琴台啊

  用音乐凝固的

  闪耀着你的芬芳和韶华

  用灵魂雕砌的

  装饰着我的赞叹和倾慕

  这宏伟的殿堂被你充盈、漫溢

  这所剩无几的美好被你发现

  被你重新开头

  我在狭小的山水里再也按捺不住

  叫一声,影子渐渐近了

  再叫一声

  你就回应着相同的长鸣

  我有一所房子

  作者:肖琳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时,我还在上小学,我们家住在江城武汉红钢城的“红房子”里,说起来,红房子有着火红的历史,这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武钢而兴建的苏式工人住宅区,有“活着的工业遗产之称”,它到处是红砖、红瓦、坡屋顶及苏联风格的门框和窗楣。但那个年代,居住条件有限,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一家四口挤在五街坊一个“团结户”里,我们家只有一间房,隔壁是一室半的套间,住着从河南过来支援武钢建设的一家人,他们家里有三个男孩,周围邻居家的状况和我们大同小异。

  武钢对外招待所在五街坊对面,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坐着小轿车驶出驶进,那是一幢两层楼的洋房,我时常驻足观赏裸露在外的椭圆形阳台:乳白色欧式镂空设计,阳台外绽放的红色玫瑰花非常耀眼非常好看,那时我还没有读到季羡林的散文,尚不知德国人喜欢把花种在窗外,还喜欢把最好看的花朵对着街道,只知道羡慕这个童话世界里才有的美丽城堡。那时遥想:有一天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多好哇!

  我最初只盼望将来有属于我和妹妹的独立空间,这个愿望在八十年代初终于得以实现:我们家从江边的七街坊搬到电视剧《钢花村的故事》里的武钢新建住宅区钢花新村,前后搬了三次家,先是团结户一室半,再是独门独户一室半,之后是二室二厅新建房。房子一次比一次宽敞,一次比一次明亮,最留恋的还是初中时住在江边的房子,因为穿过父母的房间有一个露台和院子,清晨坐在露台的板凳上闻着茉莉花的清香读外语享受清风拂面的感觉无比惬意,眼睛疲劳时望向院子外的高大梧桐树和蓝天白云顿觉心旷神怡!我憧憬着:以后自己的家能有这么大的院子,一定要种些花草,让院子花香鸟语。

  后来我成家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不过还是团结户,但我一点也不在意,那时许多同龄人结婚后都是从一个大家搬到另一个大家,有独立意识的也只能在城中村租房,我们能有自己的房子很不错了,所以当周围年长同事相劝:“与其在外面与别人团结,不如在家里和家人团结,还可以不操心油盐酱醋茶......”我莞尔一笑:“这才是真正意义独立的家,两人世界多自由多浪漫。”婚房最大的好处是上班近,日后真的体会到“家近是个宝”,附近还有南干渠游园和菜市场,生活、休闲都很便利,我们在那里生活了七年。

  孩子出生并长大后,房间里的东西越来越拥挤,按我和丈夫的资历,赶上最后一轮福利分房的末班车遥遥无期,父母体恤我们的困难,拿出节衣缩食的钱给我们买了一处经济适用房,希望我们能够一步到位。那时侯三室两厅一卫的住房才十几万,但因为靠近城中村,我们刚搬去的时候,交通还很不便利,麻木、的士、黑面的、公交和巴士,我们样样都坐过,周围环境不太好,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家里温馨雅致:四周是未开发的林场,远处烟雾迷蒙,天晴的时候可以依稀望见远处池塘碧波翠林的倩影,夏夜还可以听取蛙声一片,也算安逸舒适,毕竟对于“六零后”的我们来说,能在而立之年拥有这样宽敞的住房已经很不错了,于是惜福,此时时光正好进入新世纪。又过了八年,房子的问题凸显出来,儿童房太暗,客厅在北面冬冷夏热,而且家中没有大阳台,无法养花养草实现我的花园洋房梦,这时不断闻听周围朋友买了新房,我们情生意动,但只能望梅止渴。

  有一天丈夫陪朋友到武昌看房,回来路过热闹的青山和平大道建二商圈,看见一家新楼盘即将开盘,突然萌发了买房的心思,第二天便欣然带我前往观看。售楼部像亭台楼榭,那富有江南水乡古典韵味的装饰一下子勾起我儿时和少女时代的梦,我尤其喜欢它诗情画意的名字,于是交了一万订金参加摇号。当时即将开盘的第一期三百套房子有上千人追求,我们幸运进入前一百名,于是下决心卖旧房再贷款购买。新房所处小区交通便利,向东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青山的城市绿肺和平公园散步和吸氧,向西走三分钟就能逛豪华的武商众圆广场,我步行到单位也只要二十分钟,距离两边父母家不过一碗汤的距离,偶尔会看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小区与我在擦家而过,这让我回想起儿时面对外招的那个梦。

  新房二梯二户,三室两厅两卫三个阳台,南北通透,至今都是品质上乘的舒适住宅,我采用欧式田园风格进行家装设计。最喜欢在书房一边看书,一边看窗外不远处长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累了,欣赏一下窗边古代仕女花盆上的白色梨花,或者飘窗上童子扑蝶赏桃图的中国古式瓷缸,气定神闲。我在家中的每个角落都摆放了精心挑选的花卉,还在超大的南面阳台上养了许多绿色植物,当朋友笑我把三镇的花花草草都搬到家中的时候,我满心欢喜间会记起海子的诗:“我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新房唯一的缺憾是前后楼的间距有点密集,住了九年后,书房不再是江景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依江畔园的新高楼。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江城武汉拥有国内最大的城中湖,近两年,我经常去修缮一新的东湖绿道散步,那旖旎秀美的湖光山色和浓荫环绕的绿色栈道,让我流连忘返间还有梦想:有朝一日能在东湖边拥有第二套住房就好了。

  德国古代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人到中年,不知我在家中侍弄花草、读书写作的身影能否成为别人眼里诗意的风景,但它绝对是我关于远方梦想和幸福生活的写照。每天清晨,当我在阳台沐浴东方冉冉升起的鲜红朝阳,会感恩怀想:这样的光景,是改革开放和中国梦赋予城市日新月异的壮丽蓝图,里面也饱含着我们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美好愿景。

  征文三等奖作品(6篇)

  以建设传递城市温度

  作者:付小为

  四十年,于悠悠历史不过白驹过隙,同样的四十年,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城市,却可能是一场改头换面的变革。有幸的是,作为城市发展的建设者,过去的四十年,武汉地产集团始终紧跟改革步伐,在开放与发展的道路上与武汉同行共进。我们不仅是城市前行的见证者,更是城市壮大的参与者。

  从商品房建设到东湖隧道,从市民之家到琴台大剧院,从中山大道到东湖绿道,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武汉地产人躬身奉献的身影。而每一个项目的顺利交付,又意味着武汉地产新的奋斗的开始。出发、再出发,发展、再发展,四十年的时间,武汉地产一直在路上,重塑我们的城市,再造我们的生活。

  建设者最大的幸福在于建筑物本身的标志性,也就是说,地产人的汗水辛劳总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果实”。即便如此,这些从“无”到“有”的过程,其间涉及的繁复事项,所考量的各方面因素及投入的心力很难具体地呈现。而这些背后的故事,既能展现建设工作内容,也能更好地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被誉为“青山模式”的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即是众多武汉地产经验的一次示范。

  上世纪50年代,十多万产业工人聚集青山,在投身产业建设的同时也陆续住进了临时工棚,数十年的时间里,这些临时工棚因工人们家庭生活的需要,自然地以工人街为单位,形成一个个棚户区,不仅生存条件恶劣,而且暗藏安全隐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改善工人居住环境成为了摆在青山面前的一道民生难题。一方面,棚户区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占青山人口十分之一,13709户共4万余人的棚改牵涉人群,意味着数以倍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该由谁、以什么方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本身就是个难题。

  正是在棚改计划启动却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武汉地产集团接受了任务。此时,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是筹措资金。棚改预计总投资54亿元,仅一期工程就需要34亿元,是彼时青山区可用财力的6.7倍,依靠财政投入显然行不通。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封闭运行,总体平衡”的工作总原则下,集团结合市场机制和规律,充分运用国家、地方、产业等相关政策,最终突破融资瓶颈,确保了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

  在积极排除资金阻力的同时,集团着手开展的另一个工作则是工程的设计建设。在充分考虑棚改人群收入偏低、人均居住面积过小、过渡期住宿不便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项目建设方案及后期施工最大程度地兼顾了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建设的安全高效性和成本的合理适当性。

  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建设期间涉及多方协调、各环节衔接的工作量极大,但棚改工程最终如期圆满完成。它既在最短时间以“青山速度”不负人民重托,也引领全国地创造了“拆迁一片、改造一片、建设一片、安置一片”的棚户区滚动改造新措施,“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棚户区改造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以及“封闭运行、总体平衡”的棚户区改造资金筹措新方式。这一“青山棚改模式”也成为了全国各地棚户区改造的标杆。

  无论是 “青山模式”还是“青山速度”,与其说是单一项目的成功,不如说是地产集团从资本运作、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高效率、高协同、高品质的综合实力的展现。青山经验来自于青山棚改过程中的实践摸索,也来自于对地产集团其他项目经验的总结。再回顾青山棚改、青山经验,可以更深刻地体味到武汉地产人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武汉地产集团走过的40年,也是一个寻找定位、找准定位、落实定位的过程。

  从推出全市第一个商品房项目的那刻起,地产集团就确立了城市建设者的角色。40年的时间里,集团所有的工作始终围绕着建设。随着建设大军的步伐迈向城市的不同角落,集团业务遍及如青山棚改、公共服务设施、文化生活设施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地产人也不断地加深并拓展着对“建设者”的理解。

  仅以我所在的保障房公司及我们参与的青山棚改可以看到,建设者不是纯粹的建造者,简单追求营造,把工程做好,把房子盖好。更确切地说,建造者是建设者身份的重要组成,却不能全面阐释建设者价值。

  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地产集团兼具企业属性和社会担当。我们立足于建造建设,更立足于城市发展。正是两种责任、两项使命,催生出如青山棚户区改造这样的一个又一个城市建设史上的示范工程。而通过参与这些工程,我们又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建设者身份的特殊性。

  当青山棚改还建房青宜居、青康居陆续迎来他们的新主人,当棚户区居民顺利住上新房,感谢我们的细心设计,透着屋外的阳光露出舒心笑容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建设成果不只是一幢幢楼宇,更是那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夜,那些为规划、设计、施工、协调竭心尽力、奔走忙碌所收获的,对于市民和我们自己的一份幸福与满足。也可以说,我们构建的是作为建筑物的“物质”财富,其实无形中它也是使用者和建设者共有的精神财富。而与市民间这种特殊的互动,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身份——透过建筑,我们是城市与市民的某种纽带。

  城市是现代人汇聚的“终点”,人又是城市精神的塑造者。现代化的四十年,社会时常发出关于城市的追问,城市发展了,人该被放在什么位置,人的归宿感何去何从。走在更好更快发展路上的武汉,也不断探索着“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方式和思路。这些看似宏大的哉问式反思有时可能被我们屏蔽在外,但仔细想想,助力城市发展,全心全意改善市民居住、生活、休闲、服务环境,不正是建设者对以人为中心的尊重、践行。我们从工作方式到工作细节的民生关照、市民视角,也是传递城市温度、实现城市价值的最好体现。如今,这已经是武汉地产铁军的建设者理想,并贯穿于我们所承担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个任务中。

  四十年前,武汉地产建设者筑梦起航,与改革开放共腾飞,四十年来,我们坚定、坚持、坚守着建设者职责,在建设中成长,在建设中壮大,在建设中成就理想。今天,这份建设者理想将为我们插上新的翅膀,我们相信,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天空待我们去翱翔。

  中山大道的故事

  作者:李馨

  110岁的中山大道见证着风云变幻的时代进程,沉淀着武汉的历史与韵味,铭刻着无数小家的梦想,更是承载了我们一家25年温馨回忆。

  1993年,爸爸正值芳华,妈妈貌美如花。爸爸妈妈都是老师,那时候,他们刚结婚不久,爸爸对妈妈说:“带你去蜜月旅行!”于是两人兴奋地坐上绿皮车,从孝感的一座山区小城来到大城市武汉。爸爸妈妈牵着手,走在宽敞的大智路上,鳞次栉比的西式楼房,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色味诱人的汉式小吃……大都市的繁华景象让他们连连惊叹。中文系出身的爸爸领着妈妈徜徉在这条百年老街里,力挽狂澜的“七八会议”、“保卫大武汉”的嘹亮战歌、解放军进城的威武英姿都在爸爸的讲述中还原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印刻在他们两人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里,融入到他们日后甜蜜的回忆中。

  1998年,我4岁,爸爸在武汉学习,妈妈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一人的工资要养活整个家。从汉口火车站到安陆的火车票价是6块,6块钱对于我们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爸爸总是给我们写信,他写武汉的天气,他写武汉的生活,他还写他去过的中山大道以及那些与妈妈的回忆。每每来信,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爸爸的文字让那些简单可爱的场景变得生动、真实。我开始对武汉产生了期待,4岁的我知道小城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大大的世界。

  2001年,我7岁,相信圣诞老人会送礼物给乖乖的小朋友。圣诞夜终于来了,一家三人围桌在小桌前,妈妈做了我最喜欢吃的番茄蛋汤,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心地吃饭聊天。爸爸突然放下筷子站起来,朝妈妈使了使眼色,妈妈赶紧起身去房间。爸爸张开双手,用老爷爷的语气跟我说:圣诞老公公今天一大早就敲了我们房间的玻璃,笑眯眯地给馨馨送礼物了!说着说着,妈妈从背后变出了一个印有白雪公主的小书包。“这是圣诞老人从武汉最有名的地方—佳丽广场带给你,因为他知道马上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哦!”妈妈得意地扬着眉。“妈妈,妈妈!佳丽广场是在中山大道上吗?我也想去!”我拽着妈妈的衣角急不可耐地拿我的小书包。“馨馨现在还小,等长大了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于是我欢快地背起小书包在期盼着快快长大中正式开启了我的学生时代。

  2008年,我14岁,中考结束意味着我的人生步入了重要阶段。爸爸的工作开始变得很忙,一张火车票价也不够我一天的零花钱。我和妈妈、外婆终于去到了武汉。第一次到大武汉,对所有的一切充满好奇。我们去了烟波浩渺的东湖,去了樱花绽放的武汉大学,但是因为外婆腿脚不方便,中山大道的繁华还没好好感受,三人便匆匆返了城。回来以后的我唉声叹气,爸爸见状拉起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个遗憾是不是可以成为你努力的动力呢?爸爸的能力只能从农村到小县城,而爸爸的女儿—你可以通过三年的努力让我们从小城到大都市。”爸爸对我的期盼让我这只茫然的小鸟找到了清晰的飞翔轨迹。就这样,我带着爸爸的期盼、家人的希望还有那份对中山大道的向往度过了高中三年,终于来到了我日夜渴盼的大都市。

  2012年,我18岁,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城来武汉念大学。爸爸扛着厚厚的被子,妈妈拎着大包小包,走在武汉理工的林荫大道上。放下东西,爸爸提议说去中山大道。作为“武汉通”的老爸真的把我们带到了中山大道上。我看着道路两旁的商店、精致的西式建筑,还有一个个穿着时尚带着笑脸的行人,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梦想成真的感觉真棒!佳丽广场门前的水塔就像一位高大慈祥的长者,优雅地见证着眼前这幸福时刻。

  2014年,我20岁,自由的种子开始肆无忌惮地生长。逢年过节我和同学们便三五成群地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爸妈的电话我也只是说几句便匆匆挂掉。我对身边的一切已开始产生倦怠,我总觉得应该还有诗和远方。那一年,中山大道改造工程正式开始。

  2016年,那年我22岁,毕业的我对未知的前方充满想象。一场意外把我带到了医院病床,出院后的我又重新和爸妈一起站到了中山大道上,当商务街区与市井里弄和谐交错,当吃着老通城里软糯的豆皮,当静坐在新华书店翻阅龙应台的《目送》时,我才重新明白世界有家,家有世界。

  2018年,今年我24岁, 6年的求学生涯里我对武汉的感情不断加深,武汉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求职时,当我得知武汉地产集团是中山大道改造工程的缔造者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武汉,成为一名光荣的地产人。我也终于实现了对爸爸的承诺,依靠自己的能力扎根于此。现在,爸爸妈妈经常周末坐动车来武汉,一家三口乘着地铁6号线到中山大道上度过美好的一天。夏夜的中山大道风采最是动人,万国建筑群在暖黄的灯光下矗立,宽阔整洁的石矴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形态生动的雕塑披上一层朦胧的星辉,王府井百货散发着时尚的气息,色彩交融、文化碰撞,这里的每一物、每一人都在延续城市的文脉和城市的记忆,一座城市就这样灵动了起来。我们或坐在吉庆街里饱餐一顿,或去到购物大楼血拼一番,或就坐立在街道的小石凳上,看着来往嬉闹的人群。“武汉的变化真大,中山大道的变化更大,我们以前是旁观者,现在我们女儿成了参与者啦!”爸爸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因为有武汉地产集团那些建设者们的辛勤耕耘,中山大道的故事还在我家和千万家中缓缓记录,它随着24小时的沉淀积累,勾勒出幸福生活的模样。

  青山隐隐写芳华

  作者:汤晖

  如果说,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那么变化,即意味着创新、进步,意味着天翻地覆般的新体验。

  改革开放四十年,光阴如箭一般倏忽而逝,产生的变化令人欣喜。

  每天下班,我沿着几年前新修的一条宽阔干道仁和路回家。路上车水马龙,人车喧嚣,两侧商铺、小区高楼林立,公交站、地铁站显示出它的交通便捷。你丝毫都看不出,当年这一大片区域均是农舍、菜地、果园、水塘以及茂密的树林。这条干道的尽头延伸至欢乐大道,再往前,就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东湖。

  当年学校组织春游,东湖常常是觅春游览处。只是那时,车队从青山区出发后要绕很大的弯路,花两个小时左右,才能抵达。晕车的同学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被折腾得七荤八素了。我们也自己组织同学去东湖,骑着自行车绕小路,以期缩短距离。那时低矮的楼房,简陋的农舍,大片的水塘、菜地,以及在湿地中生长的茂密的水杉树等等,都是我们沿途所见的风景,而且,路途也并不很近。去一次东湖,就像一次远足活动。

  现在,我穿行在这条干道上,经过四号地铁站的十字路口,再前行5分钟,进入一个新小区,电梯很快送达家中。放下背包,走到阳台或者卧室眺望,东湖景区跃然眼底。是的,我家就住在东湖附近。算起来,从当年学校的位置再抵达东湖,车程不过近半个小时。这就像一条真正的捷径,将当年远远的东湖一下拉近了,近到就在眼前。

  现在的东湖,就像自家的后花园。随着江城绿心——绵延102公里的东湖绿道的一、二期惊艳亮相,33平方公里的东湖,烟波浩渺,风光潋滟,宛如一幅3D水墨画,让更多的人为之倾倒。平时节假日,我和家人骑上共享单车就可畅游绿道,东湖的美景较之学生时代更显妩媚妖娆。联合国人居署如是评价东湖绿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平等共享,给市民提供了更可达、更生态、更包容的公共休闲空间。”今年8月启动的三期工程,将对已建成的东湖绿道一、二期进行文化、环境、配套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从规模向品质转型。相信那时的东湖,因这条串珠成链的绿道而更加景丽风柔。

  如果说,仁和路的修建,以及伴随的交通、住宅、商铺彻底改变了当年这一大片农耕面目,使之成为热闹繁华的城市一角。那么,天兴洲大桥的兴建,就像突然穿过一条时光隧道一般,一桥就连通对岸的黄陂。那一年我参加一个文学笔会,从黄陂用完中餐后返回青山区时,仿佛只是打了一个盹,或是刚刚回味完那一桌农家菜,车就到了桥对岸,一下置身青山。我当时有点恍惚,反复问了两句,我们不是刚刚还在黄陂吗?怎么就到青山了?曾经从青山去黄陂,感觉要用半天的时间才能抵达,怎么竟这样快,那条桥有魔法?我们经过了一条时光隧道?

  那一次的体验令我印象极深。

  修路、架桥,水路联通,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大型央企,曾参与过东湖绿道、二环线、黄浦大街快速路、姑嫂树快速路、长丰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家乡父老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也扩大了社会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扩大了“朋友圈”。

  2011年9月30日,二环线(汉口段)及武汉大道(江北段)正式建成通车。这个项目进一步优化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是惠及三镇人民群众的重点民心工程。那天,虽然细雨蒙蒙,却掩不住现场的喜悦与热闹,多少建设者欢呼合影,在这条撒落着他们汗水与智慧的大道上。在深入采访后,我创作了一首长诗,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冶金文学奖”诗歌作品奖。

  行驶在江城三镇,都能见到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交通便捷。以前去一趟机场,需要耗时两个小时,现在走二环线快速路,或者地铁直达,时间大大缩减!再去光谷或者华科等附近高校,只需穿过东湖隧道,就可轻松快速抵达。

  除了交通便捷的福利,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也让人们尝到了奋斗的幸福感。

  儿时住在工人村,三居室的平房,两间权当卧室,一间算作客厅兼餐厅,在外自搭一间做厨房,厕所自然是公用的。一家四口倒也安适怡然。后来我结婚了,买了一套70余平米的经济适用房,两室一厅一卫,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前几年,又买了一套近140平米的商品房,三室两厅两卫,揽东湖胜景于一角。

  前几月,因参加区里在青宜居的一个文学讲座活动,在社区工作的同学,特意带我楼上楼下参观。因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的青山区,调研棚户区改造,就在该社区参观考察过。习近平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中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我们当年住过的工人村棚户区,是全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看着陈列室里的蜂窝煤炉、铁条栅栏门等当年工人村居民用过的简陋家居物品,在亲切熟悉的同时,对比着社区周围林立的青宜居、青和居、青康居等保障性住房,深切感受到住宅条件改善后的巨大变化。

  衣食住行一直是老百姓的生活重心,不仅关乎民生,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与进步。经历四十年改革开放所收获的硕果,所释放的福利,已经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祖国令人欣喜的自豪的变化。

  在物质的丰富性和购物的便捷性上就可见一斑。网店、实体店的各类物资应有尽有,在家轻敲键盘,所购物品就能快速到家。祖辈、父辈以及我们儿时见到的布票、粮票、蛋肉票、公交月票等等,已然成了收藏品,取而代之的则有各种卡:医保卡、银行卡、美容健身卡、旅游卡等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达,现在只需带上手机,就能“一机在手,什么都有”。出国旅游购物,多国纷纷效仿中国,开设支付宝、微信付账通道,以吸引中国游客,扩大消费。

  环境的优化与美化也是显而易见的。80年代时,父亲在珠海、深圳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暑假时,母亲带我们去看望他。我似乎是第一次在珠海见到繁星满天,看到湛蓝晴空。因为当时居住的工人村是工业区,整天灰蒙蒙的天空,桌椅每天都是一层灰尘,必须日日勤拂拭才能保持干净。而现在,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后,“武汉蓝”经常可见到,天空湛蓝美好得就像做过“后期”。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安吉余村,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舟水关系”。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武汉不仅居中,且在长江中游,在长江经济带上有牵引四地、通联八方之势,而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长,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武汉这些年修建的桥、隧、路、住房等等,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实体答卷。武汉,将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征途上继续迎考,书写时代芳华。

  寻  觅

   ——献给东湖绿道和建设者们

  作者:朱文俊

  我寻觅过你。

  渴望凝视你深邃而坚定的眸子,

  陪伴你的静谧长夜、青灯。

  与你相逢,

  听你太息,沉吟。

  我梦见过你。

  试图紧握你粗砺而厚实的双手,

  体味你的宏伟蓝图、底蕴。

  与你相识,

  陪你精琢,顿悟。

  我追随过你。

  全力顶住你挺拔而宽厚的脊背,

  分担你的扛鼎使命、责任。

  与你相知,

  看你挥斥,激昂。

  我们相逢过呀?

  我的眼睛探过你的风景,

  湖光中聆听你奏响的序曲,

  与那长堤上斑驳的杉影。

  如此,我们确有相逢。

  我们相识过么?

  我的掌心触过你的温度,

  曲港前静待你难舍的荷雨,

  与塘野旁遗落的蛙鸣。

  如此,我们一定相识。

  我们相知过吧?

  我的脚步踏过你的足迹,

  磨山里挹取你抛下的翠色,

  与林木间埋藏的微光。

  如此,我们怎不是相知呢?

  凭这一抹风景、一余温度、一点足迹。

  我必定在人群中把你寻觅。

  那时候,我一定要整理衣角,

  整理六月的水清沙白,云翳渺渺,

  然后,

  款款地走向你,告诉你我的诗篇,

  并且,一定要大声,向你赞美:

  山水楚楚,旷野行行。

  故水三千,独此一径。

  念奴娇 筑梦

  作者:田晓丹

  江烟辽阔,拨云去,星罗琼宇广厦。放鹰桥横,楚河渡,刹那十里蓝霞。琴台遥望,东湖绿道,拟把韶光醉。奓山北畔,参差院落谁家?

  砥砺四十风雨,回首尽风华。极目崇阿,纵横阡陌,连天堑,看遍荆楚繁花。俯首雕琢,绘今夕盛世,江城入画。弄潮逐浪,筑梦锦绣华夏。

  走进“汇悦”新天地

  作者:熊军武

  那年春节过后,我把武汉作为寻梦的新目标,因为它是湖北省会之城,是中部六省会城市经济崛起的新地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毅然放弃多年的“文宣职业”,果敢地选择了“汇悦天地”物业,且步入一个既陌生又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装修监管。那时的勇气和运气,让新的职业改变了我的心态,也重新校正了我多年的人生航道……

  2016年5月,骄阳似火。我来武汉旅游与一帮“铁哥们”文友影友聚会。那时候,刚从湖北襄阳一家公司企宣部辞职出来,无职一身轻,心情格外舒畅,在与“铁哥们”举杯畅饮共叙友情之时,我萌生一个奇怪的念头:立业武汉,定居武汉。然而,像我这样人到中年,身挂“三无游民”(即:无高学历、无武汉户口、无武汉住房)之牌,在武汉如何立足?好在老天爷开恩,幸运从天而降,武汉地产集团东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汇悦天地管理处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尤其是物业项目陈明伟经理,不失东北人的豪爽和热心肠,及时将我安排在“装修监管”岗,让我第一次感到武汉物业人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美丽如画的汇悦天地小区,让我看到了“武汉,每天不一样”的旖旎风光!

  上班第一天,新的岗位让我充满激情和自信。陈明伟经理亲自带我到物业工程部报到,并指定一名装修监管师傅收我为“徒弟”。从此,我的人生在这里又多了新的一页:装修监管。新的岗位,新的方向盘,让我承载武汉梦想的巨轮,在“汇悦天地”这里扬帆启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天上班,我开始用笔认真地记录,建立个人装修台帐,从严审装修图纸、空调打孔外装、阳台(露台)封闭、水电走向、楼道卫生、保护飘窗、承重墙和太阳能管井到一楼花园施工绿化等繁琐事宜,以物业里资深“七朵金花”为师,每一道监管环节,又在装修师傅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且熟记于心,实练于行。

  辛勤耕耘,必有收获。一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达标,我顺利转为正式“装修监管”一员,可以出师“单干”。这时,汇悦天地一期新楼盘迎来了装修高峰期,为落实责任,“汇悦天地”物业管理处对一期的9栋楼装修监管工作重新分为三组,每组三栋楼,具体由分管领导、客服专员、装修监管员和维修师傅等四人组成。而我这组,那时分管领导和维修师傅的工作是内外兼顾“一肩多挑”的“多面手”,而“监管”细节过程的事,全落在客服专员和我的身上,因此客服专员便成了我每天工作中的“最佳搭档”。

  在物业论资历,客服专员是我的师傅,论年龄,我是她的兄长。每次巡楼时,客服专员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作为物业人先要记住三个字:心、忍、笑。其意是做任何事要耐心、细心、用心,不能“昙花一现”,过目而忘;对待业主发脾气时,要学会忍让、冷静,切莫与业主发生正面冲突,激化和制造矛盾;与业主见面时,要用“笑”暖心,通过沟通,让“笑”充满温度,让服务“感同身受”。正是这“三个字”,让我慢慢地读懂了物业“优质服务”的核心价值,找到了装修监管的“移动标尺”。

  在人们眼中,装修监管工作应该是很轻松的,而在我看来是很“杂”又“累”。若碰到好业主主动配合,就是“笑口常开”;若碰到刁民的业主,可是难免一场“口舌之战”。因此,对于装修监管“新兵”的我,曾受过业主多次的刁难和谩骂,也碰过不少横眉竖眼的“钉子户”。幸3运的是,每次在“刀光剑影”中,客服专员多次出面“拔刀相助”,以柔克刚,使我与违规业主之间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问题,其结果是迎刃而解,握手言欢。

  在物业,怎样做好一名装修监管员?一直是我寻找的答案。从业主房屋装修、楼道卫生、水电维护、保护绿化、清理广告,到业主装修完毕、住进新房等等,因事“小”活“杂”又“多”,每天看到的不是“丰硕成果”,而是微乎其微的忙碌琐事。但我从这些忙碌琐事中,既找到了乐趣,又收获到了知识:巡楼签到也是一种自由的健身运动,与业主沟通可以锻炼一下自己正常思维,与客服专员交流可以掌握物业管理的“心灵互动”与“工作流程”,与施工人员交流可以学到很多泥工砌墙贴砖、水电空调安装、木工家具设计、油漆装饰工艺等等家装小知识……总之,只要人勤好好学,“装修监管”一路是“绿灯”,放眼一望,物业处处都是免费培训的“大门”。

  当我工作处于“鱼儿得水”的时候,2018年4月有幸接管汇悦天地一期(1至9栋楼)的装修监管工作。手上活儿多了,肩上担子重了。虽然装修户数比去年略有下降,但9栋楼的“工序”复杂:一是室内户型偏大,二是房型为“法式洋楼”,三是一、二层楼均带有小花园。面对这样的装修环境,我开始琢磨装修的每一道工序,对个人台帐进行整理和分类,尤其是对有意向性的“违规户”,定时跟踪和巡查,并耐心引导业主按物业管理要求施工;对强行违规的“钉子户”,及时上报客服部、工程部和秩序维护部等分管领导,第一时间到工场阻止业主整改违规;对拆除和破坏绿化的“重点户”,按物业规定及时下整改通知书,对业主占用或减少小区公共绿化面积的行为及时制止。这一灵活“绝招”,让业主“望而止步”,也受到众多业主的认同和点赞!当我看到业主们“换位思考”,从不理解到支持物业人时,大脑里又浮现“汇悦人”执着的追求和不变的憧憬:“让业主因我们而更加舒心,让小区因我们而更加温馨,让生活因我们而更加美好,让社会因我们而更加和谐。”

  在汇悦天地,我每天穿梭于9栋楼之间,时而看业主亲临“装修战场”,运筹帷幄,指挥作战;时而看汗流浃背的装修工人,按图作业,一丝不苟;时而看客服美女与业主沟通,体贴入微,温暖着千家万户;时而看维修师傅手拿工具,巡查设备,精心操作;时而看监控员面对视屏,手持对讲,监控火情;时而看秩序维护员,坚守岗亭,定位巡逻,保护小区一方平安……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一段段平平凡凡的故事,一个个清清楚楚的镜头,让我惊喜地看到了“汇悦天地”物业人的平凡与伟大:被人藐视的职业,他们选择的是无怨无悔!被人谩骂的职业,他们仍是不离不弃!被人点赞的职业,他们又在默默无闻地奉献人间大爱!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一转眼,在“汇悦天地”管理处上班有三个年头,我深深地爱上“装修监管”这份重复琐碎的工作,我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找到了延伸幸福和快乐的“武汉梦”。令我迄今骄傲和自豪的是,40年来武汉地产集团筑巢引凤,惠及武汉,造福世界,是武汉楼市中最美的“金字地标”!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新城赫然跃入我的眼前:今日的武汉地产集团,她就像一座高大的幸福塔,永远屹立在江城的“三镇”中央!她又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武汉广袤的大地上,熠熠生辉!

  征图活动一等奖作品(1组)

  美丽的琴台大剧院(组图12张)   作者:秦炎

  

 

 

 

  征图活动二等奖作品(2名)

  中山大道夜景(组图3张)    作者:祁泽友

  

 

 

  棚改一期及清雅居(组图3张)    作者:张玮卓 付小为

  

 

 

  征图活动三等奖作品(6名)

  东湖宾馆(组图2张)    作者:武汉地产集团党委工作部

  

 

 

  武汉地产集团大楼    作者:祁泽友

  

 

  武汉地产集团首部廉政微电影拍摄(组图10张)   作者:陈元

  

 

 

 

 

  东沙连通工程    作者:李晓红

  

 

  东湖风景美如画(组图6张)    作者:秦炎

  

 

 

 

   琴台大剧院    作者:江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