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屎藤可以吃,黑水鸡其实是鸟……这群武汉伢长见识了!

楚才小记者们在封都山寻找野生动植物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日讯(记者舒筱)在武汉能见到三百多种野生动物,一千五百多种野生植物,生活在武汉的你,认识几种呢?6月1日上午,近50名长江日报楚才生态小记者走进东湖封都山,跟随科普作家刘从康一起寻找东湖里的野生动植物,乌鸫、小鹈、槲栎、鸡屎藤、百车轴草……这些常见却叫不出名字的动植物,在孩子们心中“对号入座”。
“掌握了动植物的基本特征,通过看、摸、闻,就可以认识它们。”在东湖封都山脚,刘从康被一群小记者团团围住,他摘下一片椭圆形的叶子,用两只手将其揉烂,请小记者们一一上前闻。“好臭呀”“一股腐烂的蓝莓味儿”“太难闻了”……闻过的小记者们纷纷捂鼻皱眉,满脸“怀疑人生”状,刘从康见后忍不住笑起来,他说:“它叫鸡屎藤,听了这名字知道为什么叫你们闻了吧!”

专家为楚才小记者讲解
鸡屎藤虽然闻起来的味道如其名,但它可以入药又是海南等地的餐桌美食,说到可以吃,不少小记者也不在乎臭与不臭了,都表示想尝一尝鸡屎藤做成的粑粑。“其实很多植物都是可以吃的,比如蛇莓、插田泡、酢浆草等。”听完专家介绍,小记者们秒变小吃货,拿起身边的植物就问能不能吃,现场一片欢乐。
“在东湖,经常会看见一些觅食的小动物,像鸡像鸟又像鸭,它叫什么?”专家引着小记者们边走边讲,到达水边时,来自武珞路小学的小记者陈洛舟提出疑问。
“它叫黑水鸡,但属于鸟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脚,‘水上轻功’是它的招牌动作。”专家介绍,黑水鸡喜欢有树木遮蔽的环境,他们的脚趾头特别长,如鸭掌一样指尖有蹼相连,使得它们可以在水中潜行,也能借助浮草在水面快速行走。
整场活动下来,小记者们收获满满,笔记本上记下了数十种动植物,结束时,不少同行的家长也在向专家请教。“这个是枫香树的果子,也是一种中药。” 卓刀泉小学小记者付予馨的妈妈拿着相机照片向专家咨询,得到答案后认真记录下来,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孩子刚读一年级,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小记者活动让她有了更系统、专业的学习方式,打开了她的眼界。

楚才小记者们观察树胶
链接:
看江豚、逐麋鹿,观候鸟、守望荧光,由武汉市教育局指导、长江日报主办的“楚才小记者”自4月全新升级以来,小记者们的足迹越来越广:从生态环保到科技创新,从传统文化到红色基因……每周一个定制主题活动,让小记者们跟着大咖边走边学,用脚步丈量城市。
“楚才小记者”的相关活动,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日报《超级课堂》周刊、“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APP、楚才报、“楚才竞赛”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将持续跟踪报道,欢迎广大家长和各个中小学校参与。
楚才小记者的招募对象为8—16岁的中小学生,可登录页面https://www.wjx.top/jq/34932416.aspx 进行报名,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联系人:聂老师(微信号wuhanlele888)。
【编辑:彭向东】
(作者:舒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