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武汉这样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城市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6-04 23:2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全国先进工作者陈慧丽作为“首席代表”为企业和市民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4日讯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16个改革试点省市之一,自2018年5月试点以来,武汉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审批环节精简35项,出台40多项改革措施文件,并在800多个项目中落实。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梳理总结了改革后建设许可行政审批改革措施的“十不用”,包括“一次权调”“一次测绘”等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措施。
  不用反复测量,统一标准实现 “一次测量”
  改革前,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审批阶段和环节中,针对不同审批事项开展的测绘工作,存在环节多、群众跑路多、工期长等问题。
  改革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测绘”服务,建设单位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建设许可两个审批阶段,围绕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和工程建设许可三个测绘环节,集中开展含全地形、规划和权属要素的宗地地形图测绘,通过动态更新维护和技术服务前置,实现各项专题图的快速生成和提供,有效地压缩了测绘环节、减少了测绘次数;通过“网上办理”,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通过将每个测绘环节限时8个工作日办结,实现了工期大幅压缩。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制定了《武汉市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统一了建设工程在设计、报批、规划条件核实和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中的建筑面积计算标准,为“联合测绘”开展提供了标准依据。
  不用多次权调 ,“一次权调”一窗办理
  土地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权籍的变更,过去权籍调查要“楼上楼下部门跑”,一次审批下来好几个月,耗时又烧钱。现在,企业仅需在市民之家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并且一次审批只用一次权籍调查。
  “一次权籍调查”是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将服务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地征收、交易、登记等各类权籍调查积极整合,设置不同类型项目的“一次权籍调查”切入点,实现权籍调查只做一次,后期数据共享直接使用成果。
  2018年9月启动以来,2个月时间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受理权籍调查项目424件。
  不用核面积,创新性推行“告知承诺制”
  去年7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文明确,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将对所有建设项目的日照分析、建筑面积校核两个审查事项均实行告知承诺制,职能部门不再反复进行面积校核。
  根据新的审批流程,建设单位出具承诺书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建筑单体图的审查工作。同时建立抽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超面积”的违法行为,会对违建部分按成本加利润的总金额进行罚没,使违法建设无利可图。
  若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违背承诺的行为,还将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对于严重失信的企业,将被纳入“黑名单”。
  不用审方案,带方案出让项目可“六证齐发”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定,对城市重要新城(新区)、重点功能区范围或重要节点位置,具有一定城市功能的商业、商务、旅馆等公建类项目,可采取带规划方案方式挂牌,中标企业严格按照原始方案执行,则可不再进行方案审批。从而缩短审批时限,明晰审批流程。
  对于带方案挂牌的土地出让项目,在缴清费用后,可做到成交确认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证明“六证同发”。对于工业及新兴产业项目、省级重大项目,在用地权属清晰,规划设计条件明朗,被征地农民补偿到位的情况下,推行“先建后验”。
  不用多跑路,规划审批“一站式服务”
  2018年4月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市政务服务办设立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并联收件窗口,将18类49小项行政审批事项、职责、环节“三个全集中”到市民之家办理。
  同时,在全国同行中首先建立“经办人—处室(科室)负责人—首席代表”的“三步出件”审批模式,全国先进工作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务员陈慧丽被授予“首席代表”职责,可代该局局长行使审批权力。
  在该模式下,审批环节由原来的4-5个,压缩至2-3个,目前中心城区国土规划标准化事项办结率已超过80%。
  不用重复提交材料,落实全省政务“一网通办”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国土规划局积极配合全省政务“一张网”建设,实现审批事项同步联网,进一步完善全市电子证照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等平台互联互通,国土规划审批事项在网上就能申报、查询进度与结果。
  同时实现了“资料接收、流转分办、审查审核、在线制证、电子归档”全环节的内网运行,在关键环节与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和局门户网站互联互通、实时传输。提交材料由原来的平均8-9项/次,压减到了2-3项/次,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及群众多次排队、多次交件、重复等候等问题。
  不用多部门协审,后置审批内容
  过去多部门协审令企业面临“审批长跑”的局面,有时为了等一个部门的审批意见,企业需要耗费几个月时间,而且需要各个部门“多头跑”。优化改革后,原本在规划方案阶段开展的消防、园林等多部门协审后置至施工图审查阶段,各部门将审查内容纳入施工图审查范围,企业只需要深化图纸满足施工图审查要求,切实提高了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为企业大大节省时间成本。
  不用土地证可办理工程证
  在精简环节方面,企业可以直接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用地批准手续则延后到施工许可前完成,即不需要土地许可证也能办理工程许可证。
  对于存量地上建设项目,市自然资源与国土规划局探索出具用地预审情况说明,支持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此外,推行技术性审查和行政审批分离,将规划方案审查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的受理条件。
  不用核垃圾服务费,对部分事项“免予许可”
  建管部门在审批方案时,不再向城管部门开具垃圾服务费的业务联系单,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时,也不再核查垃圾服务费缴费回执单,从基础环节落实减负。
  对于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也有部分环节、事项“免予许可”。具体为:对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增建停车位、既有建筑维修改造类项目可免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直接进入施工许可阶段;对用地权属清晰、符合规划要求的小型新、改、扩建项目,可直接进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
  不用单个项目进行地灾评估,改区域化评估
  武汉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共计约1835.41平方千米,约占全市国土面积21.4%。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国土规划局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进行评估单元分区,确定了29个评估单元。
  目前,武汉已完成14个评估单元共计325.9平方公里的区域评估工作,后期还将陆续完成全市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域评估。
  未来评估报告将同步联网,企业审批相关区域的土地,只需自主查询相应评估报告即可。除重大民生、安全项目外,一般项目将不再进行单独的地灾评估。 (记者王亚欣 见习记者胡维佳 通讯员代义军 郑轼)
  【编辑:符樱】
  (作者:王亚欣 胡维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