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活钢铁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有容乃大的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邢帆
近日,一篇文言文写就的《钢铁侠传》走红网络。文章为东北育才学校语文老师殷积慧所写,用作语文考试中的一道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传到网上后,很多网友表示,这么多部电影的剧情,浓缩为短短一千多字,不但没有让故事变得干瘪空洞,反而别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特别是看到最后一句:“然其护童子,护复联,护苍生,未其护己也。悲哉!壮哉!”不少人都湿了眼眶。还有人感叹,这是自己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
一个熟悉又充满异域情调的故事,用古朴的文言文娓娓道来,所形成的奇妙阅读体验,确实令人惊叹。当然,与这些年来网上流传的现代文言作品一样,《钢铁侠传》并非尽善尽美。文风带有“现代感”,一些字词的使用也有待商榷,但习惯了白话文写作的现代人,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能动笔写出这样的长文,已经实属不易。
更重要的是,文章让我们对文言文这一古老的文体产生了“新鲜感”。一边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一边是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电影角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起来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中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展力与包容性。
一提起传统文化,浮现人们脑海里的可能是经史子集中那些精妙高深的大道理,或者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古迹,纵然都是无价之宝,总是难逃“古旧”二字。这些东西当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如果把它们等同于传统文化,却也忽略了文化的丰富内涵。“阳春白雪”是文化,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风俗习惯同样是文化。
所谓传统,其实恰恰是“流行”,因为只有流行的事物才能经受时光的洗礼,一代代传承下来。传统文化不但从未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会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迁。作为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唐代时流行“拜年贴”,宋代开始,放鞭炮逐渐盛行,如今,说起春节最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想必能拔得头筹。
在“穿”上面,我们也不会泥古不化。近些年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并非一味复古,还原服饰细节,而是会根据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做出调整。就连“凝固”了时间的文物,也能通过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潮流”。放下“高冷”姿态的故宫,用一系列文创产品,灯光秀,走上了“网红”的道路,也模糊了“古”与“今”的界限。
经典古诗词,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和感受,丝毫不损其意蕴和美感;用西方的乐器,能演奏凄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钟琴瑟,同样可以把贝多芬的交响乐演绎得气势磅礴;我们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也能以“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给世界的未来展现更多可能性。
“传统”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中国文化从未在时间中“停滞”。正是这种延展性与包容性,造就了兼收并蓄、绵绵不绝的中华文明。
【编辑:刘思】
(作者:邢帆)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