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这位红极一时的艺术主角美在哪里?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展来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6-20 21:3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20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同一条长江,两座大桥,两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缘分。”6月20日,“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首站移师武汉美术馆。红极一时的艺术主角,相似的画面,时尚的符号,瞬间唤醒观众的情感与记忆。


  南京大桥牌火柴
  本次展览是2018年江苏省美术馆为纪念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0周年献上的特别贺礼,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展览从绘画的角度切入,贯穿南京长江大桥的多种图式,挖掘大桥全方位的美,为观众建立一种可视化的城市记忆。
  江苏美术馆副馆长张兴来表示,巡展计划启动时,第一站就想到武汉,“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自力更生建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他希望藉由这次展览,未来可以和武汉长江大桥,有更多互动交流,更好地挖掘大桥美学,保留城市记忆。“据我所知,长江上已建成的和在建中的跨江大桥已超过60座,但在80后90后的印象中,只是多了一座桥,不像老一辈,见到大桥,就倍感骄傲。”在张兴来看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自力更生的象征,大量以大桥为主题的衍生产品风靡一时,“大桥就像特定时代的符号,是心里的桥,烙印在几代人心里。”


  油画《南京长江大桥》
  张兴来希望展览可以引领观众重新回到那个拼搏向上的年代,领略国家工程中所蕴含的独特桥梁美学与生活美学,并让这段记忆成为传奇。
  它是红极一时的文艺主角
  1968年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此次武汉巡展,展出了大量以“南京长江大桥“为表现主题的经典艺术作品。“这么多艺术家同画一座大桥,在世界艺术史上都比较罕见。”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感叹。


  油画《江上长虹》
  这些经典之作,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等画种,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陈大羽、苏天赐等名家大家作品汇聚一堂。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文艺样式中红极一时的主角,是那个时代广大艺术家热衷表现的对象,诞生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张兴来站在油画《南京长江大桥》前向记者介绍。这些作品带着时代烙印,不少是集体组织创作,比如由苏天赐创作,以大桥为主题的油画《江上长虹》,艺术家曾带领大桥创作组从南京出发一路沿着长江写生,直至上海黄浦江边,亲身感受万里长江的雄伟气势并融入到时代背景中,最终创作出这幅经典作品,气象雄伟壮观,色彩富有张力。
  为创作油画《南京长江大桥》,艺术家们曾在大桥下住了3个月,认真搜集素材。时隔四十多年,这幅画作仍能让观众感受到大桥所代表的宏大的施工规模、世界先进的桥梁建设水平和繁复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准,以及新中国在艰难环境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大桥精神。
  风靡全国的时尚符号
  展览现场,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时尚符号,无处不在。在布置成“工人新村”风格的展览柜前,南京长江大桥元素,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小到粮票、烟标、橡皮、糖纸,大到年画、月历、课本、练习簿,还有大桥命名的大桥饭店、大桥电影院等……这些真实的生活物件,渗透进几代人的情感记忆里。
  当天来到展览现场的南京收藏家马志方便是其中之一。他说自己最早收藏毛主席像章,发现很多像章都有长江大桥影像。出于好奇,他发现生活中很多物品,从香烟、火柴等小玩意到自行车、收音机这些大物件,都印有长江大桥,“它是那个时代的超级明星,是时尚符号。”马志方开始做南京长江大桥主题收藏,至今已二十年多年。现场展出的很多老物件,便来自他的个人收藏。


  南京大桥牌搪瓷杯
  在大桥前合张影,也是那个时代的时尚。全国许多来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人,便设法在当地照相馆里画个长江大桥当背景照。为感受穿越时空的魅力,展览为观众特别设置了互动空间:“大桥照相馆”,这里复原了老照相馆的长江大桥布景,观众可以来现场过把瘾,拍一张复古的照片,广发朋友圈。
  作为姊妹桥,和武汉颇有渊源
  和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及1961年落成的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相比,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三座大桥,却是中国自主设计建成的第一桥。
  关于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的渊源,华山所著《父亲——还原真实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一书里有段记载,讲述周恩来总理当年陪同罗马尼亚领导人参观南京长江大桥,解说员除了讲“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还说全部用的是国产材料。周总理听了马上纠正说,南京长江大桥是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基础上建的,吸收了武汉长江大桥的经验,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剩下的材料还支援了南京长江大桥。


  工人夫妇之家用品
  出席展览研讨会的成莉玲,身为桥二代,正在筹备武汉桥梁博物馆。在她的印象中,父亲参与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因为家里挂着南京长江大桥的丝织品,便是当年组织颁发给每一个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的。她正在筹备落地武汉的桥梁博物馆,到时也会展出很多南京长江大桥的实物。去年南京长江大桥为通车50周年进行维修改造升级时,成莉玲带领团队把现场替换下来的老物件都收集回来了,如铸铁的栏杆、蒸汽缸等。
  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也是半个“大桥专家”,2017年出版了《大桥》一书,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必须有伟大的建筑。它承载的不仅是城市记忆,城市的光荣和梦想,还有对未来的畅想。“两座城市两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里程碑等级的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长江大桥寓意着中国人精神上的自力更生,他们对城市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城市本身,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仍具有现实意义。”
  刘宇认为,南京长江大桥展来到武汉,对两座城市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江苏美术馆对大桥文史资料的发掘,对相关美术作品的梳理,对建桥的栏杆、浮雕等硬件的搜集,对已有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甚至南京大桥在维修方面的经验,对两地的美术爱好者、文艺家、建筑学家,都有共鸣和启示意义,“他们排除万难,自力更生的精神力量,可以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创新。”


  造桥男工之家用品
  据悉,该展览将展至7月7日,观众可前往美术馆观展。21日上午11点-12点,长江日报还将进行现场直播,为你讲述大桥这一超级明星蕴含的建筑美学和时尚美学。
  【编辑:叶子】
  (作者:周满珍)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