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选择专业不能只看“好就业”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6-25 20:3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青年人的专业选择,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和时代趋势。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高考放榜后,进入了志愿填报阶段。每到这个时候,社会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选专业”指南:哪些专业好就业、哪些专业今后收入高……还会有“过来人”现身说法:千万别选XX专业,因为“没用”,甚至会具体到“男不学XX,女不学XX”。


  24日,武汉市招考办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高校招生咨询会。记者陈晓彤 郭丽霞 摄
  选择什么专业,也就是选择了职业道路、人生方向,主要基于个人志向和规划,但又不完全是个人之事。倡导什么样的人生志向,呼唤什么样的择业取向,背后折射的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社会倡导意味着,一个社会希望自己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去哪里、干什么,也可以说是,将来由什么样的人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


  24日,武汉市招考办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高校招生咨询会。记者彭年 摄
  教育培养人才,让人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个人就业择业的资本和凭依。但从根本上说,教育的意义远远大于为谋生糊口做准备。教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拿“有用没用”来评判一个专业,或者用挣钱多少、就业前景来衡量专业“用处”的大小,是对教育的误读和矮化。
  青年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华,青年一代是社会的未来,是有理想有活力的一代。如果年轻人的专业选择,只盯着“容易就业”、盘算着“性价比”,而不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无视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这是个人的遗憾,同样也是整个社会的遗憾。


  24日,武汉市招考办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高校招生咨询会。记者彭年 摄
  青年人的专业选择,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和时代趋势。但顺应时代,未必就是站在“风口”,或是出入高档写字楼,也可能是“板凳一坐十年冷”,进病房、下工地,埋首于桌边案头,躬身于田间地头。袁隆平是研究“种地”的,因为他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屠呦呦是研究“治病”的,因为她想为国人攻克疟疾。他们的选择都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追求个人闻达,但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价的。
  以前,人们报学校、选专业、做选择,是国家急缺什么就学什么,国家哪儿需要就去哪儿。这种精神今天依然不过时。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都需要沉得下去、钻得进去、学有所成的人,都应该倡导和呼唤奉献精神,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他人。
  【编辑:金鑫】
  (作者:杨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