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上感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7-02 05:5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 晓月寒霜,长空雁叫,马蹄声碎……红军长征壮怀激烈,毛泽东的这篇著名词作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第二次跨越娄山关与敌人激战的情景,讴歌了红军不畏艰险夺取胜利的英勇气概, 抒发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乐观情怀。
  5月31日到6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多次寻访遵义会议旧址,登上娄山关,在峰岭摩天的绝立峭壁中,感受“雄关如铁”的峻险,被长征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


  遵义娄山关毛泽东诗词馆前的雕像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险峻的娄山关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面对全党的深切期待和历史赋予的重任,不惧怕向“雄关”发起挑战,雄关都能征服,还有什么不能征服?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遵义会议。会上,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指挥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再克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从遵义市区驱车两小时到达位于遵义南郊50公里的娄山关。娄山关是由大尖山和小尖山相对锁峙形成自然隘口。站在关口抬眼望,大小尖山峰岭摩天,峭壁绝立。
  词的头两句,写清晨战场的自然景观。风烈、霜浓、长空、雁叫,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透过画面,可触摸到红军战士在披霜戴月时的哀兵必胜的悲壮心态。“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从侧面描绘出战士们骑上战马风驰电掣奔赴杀敌的壮烈情状。
  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莫说雄关如铁,红军战士不也一样越过去了吗?词中最为豪放的语句,当为“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之战,是长征“头”一次大胜仗。“从头越”,不但表明“从零开始”的气度,也表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后,红军以百倍勇气重新迈上征途,不管眼前有多少道铁门关,都要气势如虹般地越过去。毛泽东曾经回忆“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前途的障碍是很多的——“苍山如海”。流血的战斗是要继续的——“残阳如血”。但尽管这样,胜利必然属于为正义事业而战斗的红军战士。
  雄关都能征服,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全词充满了豪放的气势、乐观的精神,给人鼓舞,给人力量,让人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不管道路有多坎坷曲折,只要迈步从头越,希望就在前头。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引用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历史承诺,更是政治宣示。
  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习近平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令炎黄子孙热血沸腾的目标,凝聚着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今年81岁的义务讲解员肖开基在娄山关义务解说已有20多个年头。“不认识的字,我就自己查,查完后一遍遍地写,一遍遍地背。” 《忆秦娥·娄山关》是肖开基最爱吟诵的诗词。识字不多的老人,能一笔一画地在地上写出其中的每一个字。
  1998年,肖开基碰到了一位当年参加娄山关一战的老红军。老红军已90多岁,欣慰地拍拍他说:“小兄弟,你在这个地方讲红军故事真不错!”肖开基说,他鼓励我把这种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递下去。
  遵义市播州区枫乡镇花茂村的名气很大,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聊起家常。村民们纷纷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自家生活情况,“90后”陈义兵当时也在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花茂村考察时鼓舞人心的一段话。”陈义兵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很激动。“现在不仅我家庭富裕了,团队成员们也都富起来了。”
  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8年17456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8%。“要让大家不仅有粮吃,还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必定要‘闯重重关’,有梦想就有奔头!” 花茂村村委会主任彭龙芬说。
  贵州省是典型的西南高原山地地形,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哪怕山高谷深,也阻挡不了向阳的生命力。“以前我们住在半山腰,走到镇子上要3个小时。”老家住在石板镇柑子树村岩头上组的胡会美说起从前很无奈。3年前政府动员易地扶贫搬迁,胡会美一家搬迁至遵义市播州区白龙社区,分到的户型是三室一厅。搬入新居后,丈夫在小区当保安,而她在小区里做保洁和送水工,女儿当上了护士,儿子马上大学毕业。“闲了,我就穿上高跟鞋去附近的商贸城逛逛。”她说。
  紧偎着娄山山脉主峰有个板桥镇娄山关村,藤编远近闻名。如同大山中的藤子,依山而生的人们韧性十足。娄山关村112户返乡农民工由打工者变为老板,昔日一类贫困村成为贵州省小康示范村。
  历史滚滚向前,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长征,到新时代的中国梦,人们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在“开山”中不断突围,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长江日报记者孙珺)
  【编辑:吴蕾】
  (作者:孙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