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为12岁非洲男孩保住右腿,父母路边采野花送给中国医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7-03 18:4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3日讯 7月1日,援非即将满一年的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专家刘志刚医生,与非洲国中之国莱索托当地病人一起,拍视频,向祖国问好。这一年来,刘志刚医生的门诊量达5000余人次,手术达300多台,还收获了千余“粉丝”。


  刘医生与他的非洲粉丝们
  援非近一年,肢体语言越来越丰富
  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医生刘志刚得知医院需要派1名骨科医生到非洲进行医疗援助。第一时间,他就主动报名了。2018年8月,刘志刚医生和援外全体队员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历经2次转机近20小时的飞行之后,终于到达了莱索托。
  刘志刚抵非后一直在莱索托莫特邦公立医院医院负责骨科创伤(各类骨折)、疼痛等一些疾病。莫特邦公立医院位于莱索托第四大城市莱里贝,是莱索托第二大公立医院,目前医院开放病床130张,共有10名全科医生,所有医生都不会开展骨折手术。因此刘医生负责整个莱里贝及周边地区所有病人的创伤疾病。门急诊量到目前为止达5000余例,手术量300多台。
  莱索托当地人会讲两种语言。一种是当地的土语,一种就是英语。 “援非近一年,我的肢体语言越来越丰富了。因为很多时候,尤其是表达不清楚的时候,需要用肢体语言来比划,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我们队的医生,边说话边手舞足蹈的比划。大家也经常开玩笑说,等回国的时候,我们不仅英语说的好了,全身的协调性也会越来越好了。”刘医生在视频里笑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刘医生与粉丝一道拍视频向中国问好
  视频中的年轻黑人女性叫SUNNY,是莱索托当地人,也是刘医生的粉丝。由于工作需要长期站立,她的腰椎出现了问题。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匮乏,一直没有进行治疗。刘志刚医生给SUNNY开了一疗程的药,同时教她怎么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避免长站长坐,坚持睡硬板床,她的症状慢慢缓解。7月1日,SUNNY特地从家里赶过来找到刘志刚致谢,很高兴地和刘医生一起拍视频。
  像SUNNY这样的中国医生粉丝,在当地还有1000余位。他们很感谢中国医疗队帮助当地摆脱病痛,中国是他们向往的国家。
  异国化身“发明家” 用老虎钳为患者做手术
  “医院的条件非常差,医疗设备,医疗器械,都是短缺的,基本上每一台手术,我都需要七拼八凑,比如长螺钉我亲手把它改成小螺钉,真正的变成一个木匠。”刘志刚医生说,莫特邦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国内上世纪90年代的乡镇医院差不多。病人有很多诉求,比如说有一些疑难杂症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但因为缺乏很多设备,如CT、核磁,很多病情没法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很多疾病,刘医生只能根据在国内的一些工作经验来进行诊断。
  上个月,一位女性病人49岁,右侧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移位明显,需要手术治疗,但医院缺乏基本的内固定材料,连不锈钢钢板和螺钉都缺很多型号(国内早已经淘汰不锈钢材料,都是钛合金材料),只有用其他型号来凑;更可怕的是连剪断长螺钉的大力钳也找不到,刘医生无奈之下只能拿消毒的老虎钳替代,好在这位患者术后恢复的很好。
  争来手术为12岁男孩保住右腿,父母路边采野花送中国医生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12岁的男孩,右腿开放性骨折,符合做手术的各项条件,给他开了住院条,很顺利的入院了。但是莫特邦医院不是每天都能开展手术,病人只有在固定手术日,才能进行手术,但是等待手术的病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个小孩子一等就是一个多星期,每天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我真的很心疼。”等到好不容易排上了手术,刘志刚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手术做到务必完美。没想到临上手术之前,手术室停电不能做手术。“他的父母很着急,其实我比他们更要着急,我真的希望能够尽早做手术,孩子能够尽快康复。”


  骨折手术现场
  好不容易第2次排队,轮到男孩做手术了,手术室又突然停水,不能做手术。又过了几天,手术室告知,因为没有消毒好的手术服,还不能开展手术。
  焦急的刘医生找到手术室的护士,要求必须给这个孩子做手术,否则,孩子的腿就保不住了,只有截肢。终于,孩子的手术能够开始做了,手术很成功也很顺利,孩子的腿保住了,“我觉得我比他的父母还要高兴。”
  孩子出院的那天,男孩父母走了好几公里路,给刘医生送上了一小捧野花。孩子父母用不熟练的中文说着:“谢谢你,谢谢你”。(记者伍伟 通讯员周莉 陈舒)
  【编辑:叶子】
  (作者:伍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