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禁鸣”要通盘考量 | 话说武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7-22 11:0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梅明蕾
  机动车禁鸣近日又成话题,网友和相关专家纷纷表示,武汉曾领先全国大多数城市出台禁鸣措施,如今却滞后城市发展,呼吁出台升级版禁鸣政策。
  武汉确乎于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禁止机动车在市区部分道路及环线区域范围内鸣喇叭的通告”,并将整治噪音污染作为当年市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其时,武汉二环线、三环线尚未建成,故将发展大道、汉西路、建设大道、龙阳大道等34条道路及其环线区域范围划定为禁鸣区,基本属当时中心城区范围。


  图片来源:东方IC
  应该说,禁鸣政策实施之初,效果尚好。司机上路,谨记禁鸣,交管人员也时有处罚之举。后来出现反弹,相关部门认为,是因为2008年始,全市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城区内噪音污染不仅有机动车鸣笛、还有建筑施工、工业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噪音加入进来。仅严管机动车鸣笛,似不能扭转噪音污染。
  机动车禁鸣,有百利无一弊,城市文明有要求,市民日常生活呼声强烈,想当然地一“禁”了之,百事大吉。可为什么禁鸣这档子事在许多城市甚至是国家一线城市都屡禁不止,时有反弹?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起码比禁鞭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必须将禁鸣放到城市管理的大盘子中去考量,在多变量的现实下作出科学、有效的应对之策。


  图片来源:东方IC
  司机鸣笛,当然是为了“扫”清前方障碍,尽速通行。客观说,除了心理焦虑产生的”路怒症“,鸣笛或为警示违章行人(车),或为即时避险,多少显得合情合理。但个体的合情合理推及宏观层面,便有了不妙的结果,鸣笛的合奏形成噪音污染,违章者也并未因为看似合理的“警示”而改变行为方式。多少年前观察香港的机动车,车辆多、车速高还禁鸣,而且事故发生率低,就知道这是通盘考量、综合治理的结果。所以武汉一旦决定禁鸣,先就得着手交管的升级,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行人更严格规范地各行其道,或是为禁鸣创造了些许条件。
  “扩大禁鸣区”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且理由充分,主要如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的升级,主体道路网络已然成型,居住区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也渐入平稳状态等。 但禁鸣区“扩大“到怎样的程度却大有讲究,这其中的变量,包括中心城区的厘定、交管力量的配备、“小步渐进”与“一步到位”的”性价”比较等等,都要反复掂量,都得做过细的调研和审慎的决断。
  挂一漏万外,请不要忘了司机。他们既是禁鸣管理的对象,更是能动的主体。其实,绝大多数司机多少都有禁鸣的自觉,否则在车辆倍增的当下不知鸣笛的合奏又何等威猛。在禁鸣立法、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倾听他们的意见,甚至吸引更多市民的参与。这既是为政理念,也关乎最终成效。(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彭向东】
  (作者:​梅明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