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全性院士辞世,去年底才光荣离休,网友点赞: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巨星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的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1日不幸辞世,享年95岁。
查全性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曾当面向邓小平同志建议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其著作《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经典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查全性院士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翻拍资料照片
查全性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至1984年曾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直到2018年12月才光荣离休。
“查院士去年还来办公室的,没想到他再也来不了了。”1日上午,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北三楼一间实验室,几名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心情沉重。他们说,查院士的办公室离他们很近,他们总能感受到查老对晚辈的关爱。查院士的学术继承人庄林教授,一年前工作还与查院士形影不离。回忆和查老的点点滴滴,庄林哽咽了。
“震惊!深切悼念!”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社科联主席马敏教授获悉查全性院士辞世的消息后说,“1977年恢复高考以前,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顺利考取了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

查全性给学生们上课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翻拍资料照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杨洋说,恢复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恢复的40多年来,为包括他在内的众多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享年95岁,离开工作岗位仅仅7个月——
他是一座高山
1日下午,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一楼会议室,院方为查全性院士设置了简洁的灵堂,方便师生吊唁。而在三楼的北308室,查全性院士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师生们轻轻走过,生怕有所惊扰。老师们说,查全性院士不仅在倡导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中勇于担当,而且治学严谨、淡泊名利。
治学严谨 爱生如子
查全性对学生倾注了慈父般的关怀之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查全性主导下的武汉大学电化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电化学优秀人才。如今,他的弟子中不少已经是我国电化学领域的行业精英和科研中坚。
“查老师在课堂上很有条理,深入浅出。这一点也影响到我的教学。”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毅面对灵堂内查全性院士的遗像说,“我最难忘的是恩师的严谨治学。”
1985年,梁毅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当时61岁的查全性已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仍然给本科生讲授“电化学”课程。梁毅记得,当年的查院士衣着简朴、平易近人,经常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正是因为查院士在课堂上启迪,我当年一下子喜欢上了电化学。”梁毅说,“即使从武大毕业后的同学聚会,同学们都没有忘记邀请查院士参加。查院士一直和我们交往了几十年。后来,我在武汉大学生科院担任教职,还经常去看望查老师。最近一次是去年深秋,我在武大校园里散步时碰到了查院士。查院士气色很好,他和我还聊了一些学术上的事。查院士对学生的爱护不仅仅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庄林的办公室在北306室,而北308室则是查院士生前的办公室。与查院士相邻办公的庄林是查院士的学术继承人,也是查院士的嫡传弟子,长期从事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研究。
在旁人看来,有查院士的地方一定有庄林在,两人情同父子。在庄林眼中,查全性院士不仅生活简朴,而且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庄林学术道路的引路人。数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大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后学者。“他是一座高山,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会一代代传下去”。
今年35岁的宋智平教授是查全性院士的再传弟子。他说,他老师的老师是查院士的学生,他带的学生已经是查院士的第四代弟子了,严谨治学一脉相承。
80岁还出版学术专著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2018年12月,查全性院士才办理离休手续。这离他辞世仅仅7个多月。可以说,査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化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上世纪50年代末,查全性从苏联进修回国,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他在武汉大学的电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全国现代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电极极化理论、电化学催化与光电化学催化、粉末微电极、多种电化学材料,及其在化学电源、金属表面处理与防腐、电化学分析与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
查全性早年致力于对阴、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及其对电极反应过程影响的系统研究。他所总结出的有关规律对于选择电镀添加剂和电池缓蚀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对气体扩散电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查全性科研团队根据国家急需,研制出了200W间接氨空气燃料电池系统和军工锌-空气电池。1978年,查全性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查全性主要从事光电化学催化、高比能锂电池及生物酶电极研究,他创建了适用于研究粉末材料电化学性质的粉末微电极方法。
基于他在表面活性剂吸附规律、光电化学和电催化等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查全性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即便是在耄耋之年,查全性依然奋战在科学研究第一线,并在80岁之际出版了他在化学电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化学电源选论》。
查全性在科研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从事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大多源自电化学实践,而在进行应用研究时,他总是力求把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查全性在电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深为国内外同行所称道,为我国电化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不说,高考也是要恢复的”
1977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教座谈会”上,查全性率先建言,力主高等教育招生必须通过考试,并建议当年恢复高考。停止了11年之久的高考选拔制度终于在当年冬季得以恢复,查全性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回春天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查全性出身知识分子世家。其父查谦为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也是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筹建人和首任院长。知识分子家庭熏陶出查全性谦和的性格。
在查院士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回忆,他担任武大宣传部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时,到查院士家采访,不止一次听到查院士不愿接受“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的说法。查院士说:“我不说,也会有别人说。我不说,高考也是要恢复的。我只是抓住了机会,说出了知识界乃至全社会都想表达的话。”
此外,查全性还积极倡导恢复研究生制度、建立学位制度和科学基金等,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查全性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积极贡献和影响,他于2009年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湖北三十人”。
在王怀民看来,查院士能够高寿95岁,也许跟他与世无争、恬静地对待名誉、对待生活有关。
参与打开“恢复高考”突破口
22年前查老应约为长江日报撰写征文往事

查老应约为长江日报撰写的征文
1977年10月,中央决策恢复高考,一代人迎来命运改变的历史时刻。当年8月6日下午,在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参与了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惠及千万学子而功不可没。
1997年,我正负责长江日报《长江周末》一版的编辑工作,策划运作了“二十年前我高考”征文,向那个伟大的时代开端致敬,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征文过程中,为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置于时代背景考察,透视历史大转折的必然,我于8月15日刊发了查老的文章——《一次促成高考恢复的座谈会》。
当年,查老年逾古稀。我联系他时,他正在北京出席“中国院士大会”。我通过他的家人辗转打通查老的客房电话,查老欣然答应约稿,在会议间隙拨冗撰写了此文,亲自诉诸笔端尚为第一次。
他回武汉后,我登门取稿。他回首往事依然兴奋,翻找出一幅参加座谈会的老照片,并特别提供了1977年8月7日的《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九)》。这期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编发的简报,以《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为题,刊登查老的发言,更显权威性和说服力。十分难得的是,查老站在时代高度看待个人作用,认为“在当时的大好形势下,恢复高考势在必行,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查老的文章一经刊发,媒体广为转载,更有读者来信、来电话询问他家的具体地址,或要求转达对他的深深谢意。
此后,我又采访了教育部老部长刘西尧,刊发《小平同志重启“高考之门”》一文。征文结束后,报社在1998年1月23日举行了颁奖会,许多当年的考生闻讯而来,还有作者从吉林长春专程乘飞机来汉。查全性和刘西尧两位老人应邀出席颁奖会。会场意外出现感人一幕:在征文作者、时任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带领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向查老和刘西尧老部长三鞠躬。次日,长江日报一版破例为一次颁奖会刊发了特写《一次特殊的聚会》。
我深信,查老不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说他“永远活在一代人的心中”绝不是空话。
链接: 22年前,查老在长江日报撰文回忆,那次促成高考恢复的座谈会
网友留言>>>
您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
8月1日中午,长江日报微信推送了《今晨,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辞世》一文后,阅读量迅速飙升至10万+,并被人民日报微信进行了全文转载。网友纷纷在文章评论区缅怀、感谢查全性院士,向查老致敬。
@哆啦A梦: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胆,善抓机遇之智。感谢查老!!!
@Lavande王晗宁:真正的国家名片,真正的明星,真正的偶像!查老,一路走好!
@赢在执行:您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查教授一路走好!
@熊涛:致敬,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巨星!
@Abner:感谢查老,伟大之举,为祖国提供了无数栋梁之才,我们也因此才有繁荣昌盛的今天。查老,一路走好。
各个年代参加高考的学子也纷纷在评论区“报到”,“感谢查老为恢复高考做出的巨大贡献”。
@红老鼠:我们都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感谢查老为恢复高考做出的巨大贡献,查老一路走好!——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78级张莺
@乐其中:感谢查院士,我是1978级的,您当年的伟大提议改变了我的一生!查老,请一路走好!
@老牛徐:我们这些参加1977年高考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查老!查老一路走好!
@珞珈农夫:我们的人生由于查先生的建议而改变。先生仙逝,在表达沉痛哀悼之时,也愿先生一路走好!
@橄榄树风暴:感谢查老,感谢高考。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考生,高考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真心感谢您,查老,一路走好!
(记者杨佳峰 罗建华 陈智 通讯员吴江龙)
【编辑:刘思】
(作者:杨佳峰 罗建华 陈智)
查全性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曾当面向邓小平同志建议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其著作《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经典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查全性院士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翻拍资料照片
查全性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至1984年曾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直到2018年12月才光荣离休。
“查院士去年还来办公室的,没想到他再也来不了了。”1日上午,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北三楼一间实验室,几名正在做实验的学生心情沉重。他们说,查院士的办公室离他们很近,他们总能感受到查老对晚辈的关爱。查院士的学术继承人庄林教授,一年前工作还与查院士形影不离。回忆和查老的点点滴滴,庄林哽咽了。
“震惊!深切悼念!”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社科联主席马敏教授获悉查全性院士辞世的消息后说,“1977年恢复高考以前,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顺利考取了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

查全性给学生们上课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翻拍资料照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杨洋说,恢复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恢复的40多年来,为包括他在内的众多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享年95岁,离开工作岗位仅仅7个月——
他是一座高山
1日下午,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一楼会议室,院方为查全性院士设置了简洁的灵堂,方便师生吊唁。而在三楼的北308室,查全性院士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师生们轻轻走过,生怕有所惊扰。老师们说,查全性院士不仅在倡导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中勇于担当,而且治学严谨、淡泊名利。
治学严谨 爱生如子
查全性对学生倾注了慈父般的关怀之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查全性主导下的武汉大学电化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电化学优秀人才。如今,他的弟子中不少已经是我国电化学领域的行业精英和科研中坚。
“查老师在课堂上很有条理,深入浅出。这一点也影响到我的教学。”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梁毅面对灵堂内查全性院士的遗像说,“我最难忘的是恩师的严谨治学。”
1985年,梁毅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当时61岁的查全性已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仍然给本科生讲授“电化学”课程。梁毅记得,当年的查院士衣着简朴、平易近人,经常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正是因为查院士在课堂上启迪,我当年一下子喜欢上了电化学。”梁毅说,“即使从武大毕业后的同学聚会,同学们都没有忘记邀请查院士参加。查院士一直和我们交往了几十年。后来,我在武汉大学生科院担任教职,还经常去看望查老师。最近一次是去年深秋,我在武大校园里散步时碰到了查院士。查院士气色很好,他和我还聊了一些学术上的事。查院士对学生的爱护不仅仅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庄林的办公室在北306室,而北308室则是查院士生前的办公室。与查院士相邻办公的庄林是查院士的学术继承人,也是查院士的嫡传弟子,长期从事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研究。
在旁人看来,有查院士的地方一定有庄林在,两人情同父子。在庄林眼中,查全性院士不仅生活简朴,而且对学生关爱有加,是庄林学术道路的引路人。数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大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后学者。“他是一座高山,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会一代代传下去”。
今年35岁的宋智平教授是查全性院士的再传弟子。他说,他老师的老师是查院士的学生,他带的学生已经是查院士的第四代弟子了,严谨治学一脉相承。
80岁还出版学术专著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2018年12月,查全性院士才办理离休手续。这离他辞世仅仅7个多月。可以说,査老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化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上世纪50年代末,查全性从苏联进修回国,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他在武汉大学的电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全国现代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研究领域包括“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多孔电极极化理论、电化学催化与光电化学催化、粉末微电极、多种电化学材料,及其在化学电源、金属表面处理与防腐、电化学分析与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
查全性早年致力于对阴、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及其对电极反应过程影响的系统研究。他所总结出的有关规律对于选择电镀添加剂和电池缓蚀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对气体扩散电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查全性科研团队根据国家急需,研制出了200W间接氨空气燃料电池系统和军工锌-空气电池。1978年,查全性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查全性主要从事光电化学催化、高比能锂电池及生物酶电极研究,他创建了适用于研究粉末材料电化学性质的粉末微电极方法。
基于他在表面活性剂吸附规律、光电化学和电催化等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查全性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即便是在耄耋之年,查全性依然奋战在科学研究第一线,并在80岁之际出版了他在化学电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论著《化学电源选论》。
查全性在科研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所从事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大多源自电化学实践,而在进行应用研究时,他总是力求把对问题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高度。查全性在电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深为国内外同行所称道,为我国电化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不说,高考也是要恢复的”
1977年8月,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教座谈会”上,查全性率先建言,力主高等教育招生必须通过考试,并建议当年恢复高考。停止了11年之久的高考选拔制度终于在当年冬季得以恢复,查全性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回春天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查全性出身知识分子世家。其父查谦为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也是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筹建人和首任院长。知识分子家庭熏陶出查全性谦和的性格。
在查院士家,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回忆,他担任武大宣传部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时,到查院士家采访,不止一次听到查院士不愿接受“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的说法。查院士说:“我不说,也会有别人说。我不说,高考也是要恢复的。我只是抓住了机会,说出了知识界乃至全社会都想表达的话。”
此外,查全性还积极倡导恢复研究生制度、建立学位制度和科学基金等,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查全性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积极贡献和影响,他于2009年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湖北三十人”。
在王怀民看来,查院士能够高寿95岁,也许跟他与世无争、恬静地对待名誉、对待生活有关。
参与打开“恢复高考”突破口
22年前查老应约为长江日报撰写征文往事

查老应约为长江日报撰写的征文
1977年10月,中央决策恢复高考,一代人迎来命运改变的历史时刻。当年8月6日下午,在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第一个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参与了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惠及千万学子而功不可没。
1997年,我正负责长江日报《长江周末》一版的编辑工作,策划运作了“二十年前我高考”征文,向那个伟大的时代开端致敬,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征文过程中,为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置于时代背景考察,透视历史大转折的必然,我于8月15日刊发了查老的文章——《一次促成高考恢复的座谈会》。
当年,查老年逾古稀。我联系他时,他正在北京出席“中国院士大会”。我通过他的家人辗转打通查老的客房电话,查老欣然答应约稿,在会议间隙拨冗撰写了此文,亲自诉诸笔端尚为第一次。
他回武汉后,我登门取稿。他回首往事依然兴奋,翻找出一幅参加座谈会的老照片,并特别提供了1977年8月7日的《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九)》。这期由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编发的简报,以《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为题,刊登查老的发言,更显权威性和说服力。十分难得的是,查老站在时代高度看待个人作用,认为“在当时的大好形势下,恢复高考势在必行,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查老的文章一经刊发,媒体广为转载,更有读者来信、来电话询问他家的具体地址,或要求转达对他的深深谢意。
此后,我又采访了教育部老部长刘西尧,刊发《小平同志重启“高考之门”》一文。征文结束后,报社在1998年1月23日举行了颁奖会,许多当年的考生闻讯而来,还有作者从吉林长春专程乘飞机来汉。查全性和刘西尧两位老人应邀出席颁奖会。会场意外出现感人一幕:在征文作者、时任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带领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向查老和刘西尧老部长三鞠躬。次日,长江日报一版破例为一次颁奖会刊发了特写《一次特殊的聚会》。
我深信,查老不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说他“永远活在一代人的心中”绝不是空话。
链接: 22年前,查老在长江日报撰文回忆,那次促成高考恢复的座谈会
网友留言>>>
您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
8月1日中午,长江日报微信推送了《今晨,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辞世》一文后,阅读量迅速飙升至10万+,并被人民日报微信进行了全文转载。网友纷纷在文章评论区缅怀、感谢查全性院士,向查老致敬。
@哆啦A梦: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胆,善抓机遇之智。感谢查老!!!
@Lavande王晗宁:真正的国家名片,真正的明星,真正的偶像!查老,一路走好!
@赢在执行:您的一个建议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查教授一路走好!
@熊涛:致敬,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巨星!
@Abner:感谢查老,伟大之举,为祖国提供了无数栋梁之才,我们也因此才有繁荣昌盛的今天。查老,一路走好。
各个年代参加高考的学子也纷纷在评论区“报到”,“感谢查老为恢复高考做出的巨大贡献”。
@红老鼠:我们都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感谢查老为恢复高考做出的巨大贡献,查老一路走好!——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78级张莺
@乐其中:感谢查院士,我是1978级的,您当年的伟大提议改变了我的一生!查老,请一路走好!
@老牛徐:我们这些参加1977年高考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查老!查老一路走好!
@珞珈农夫:我们的人生由于查先生的建议而改变。先生仙逝,在表达沉痛哀悼之时,也愿先生一路走好!
@橄榄树风暴:感谢查老,感谢高考。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考生,高考的确改变了我的命运。真心感谢您,查老,一路走好!
(记者杨佳峰 罗建华 陈智 通讯员吴江龙)
【编辑:刘思】
(作者:杨佳峰 罗建华 陈智)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