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油画为何要花两年时间修复?且听“艺术医生”如何作答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人病了要看医生,画作也是一样。2日,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讲座“听艺术医生与艺术家聊修护”,从北京、广州远道而来的两位“艺术名医”邰武旗、许炀,现场给艺术品坐诊。
修复 《收回英租界》花了两年时间
此次讲座是配合艺术家张善平“《收回英租界》修复展”,在湖北地区首次将油画修复概念引荐给观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善平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以武汉近代史上的重要的事件收回英租界为主题开始同名油画创作,可惜在展出后不久,便因时局震荡遭到毁坏。1981年为纪念建党60周年,张善平重绘《收回英租界》(第二稿),2015将此作捐赠给武汉美术馆。这幅作品损坏也比较严重,考虑到该作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武汉美术馆第一时间联系修复中心进行检查,并邀请中国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邰武旗所在的工作室历时两年完成修复。
《收回英租界》局部修复前后对比
《收回英租界》局部修复前后对比
邰武旗介绍,《收回英租界》不仅内框变形,画布霉渍尘垢严重,基底和颜料层也出现了开裂、缺失的情况,在修复时经过了去除尘污、霉斑和表面泛白,加固画底和色层,加强支撑物、填补缺失颜料等多道工序。
邰武旗把《收回英租界》的修复比作去医院看病,“有个主治医生,还要经常举办会诊。没有包治百病的医生,要讲究协作,同时有监督、监测 、检查机制,保证作品安全。”他认为作为“艺术医生”,艺术品的价值高低不重要,“小孩的涂鸦和大师作品,都会同等对待。”
艺术品重修复更重“保健”
为了给普通观众普及艺术品保存、修复常识,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的许炀,给现场观众发放了一张家庭备用的工具材料表,文图并茂,列举了软毛刷、刮刀、竹签等24种材料,“油画修复分为两部分,依托材料和画面色层。依托材料主要是指内框的加固、更换,画布的修补及加固等。除了简单的物理修复如除尘自己可以完成,其他最好找艺术医生处理。”
为防光照,正在展出的《收回英租界》装了价值1万多元亚克力玻璃
当天有观众带来一幅创作于1974的画作问诊,许炀先从背面开始看起,他认为此画装框的钉子,甚至写字的标记,当年都没处理好,已渗透到画面中。此外,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画布的材料也不宜于保存,“材料直接关系到画作的保存年限。现在的行家买画,会先了解画家用什么材料,从而知道这幅画的保质期。”
比起被动修复,许炀坦言“艺术医生”的工作是告诉大众做好平常的保养保健,防患于未然。“艺术品最怕光照,不要挂在窗边,因为褪色后就没法修复。”他说,现在很流行给艺术品安装防紫外线的亚克力玻璃,正在展出的《收回英租界》也装了亚克力玻璃,“估计光这块玻璃就要1万多。”
许炀坦言,艺术修复作为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并不多,但大可不必闻之色变,“艺术品的老旧就像人的自然衰老,人老了,哪个部位长什么样的皱纹你都知道,这样的纹路要尊重。你仔细看,《蒙娜丽莎》也有很多纹路,相反造就了它独特的美感。但如果有皲裂、泛黄,就要修复。”
【编辑:谢源】
(作者: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
修复 《收回英租界》花了两年时间
此次讲座是配合艺术家张善平“《收回英租界》修复展”,在湖北地区首次将油画修复概念引荐给观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善平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以武汉近代史上的重要的事件收回英租界为主题开始同名油画创作,可惜在展出后不久,便因时局震荡遭到毁坏。1981年为纪念建党60周年,张善平重绘《收回英租界》(第二稿),2015将此作捐赠给武汉美术馆。这幅作品损坏也比较严重,考虑到该作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武汉美术馆第一时间联系修复中心进行检查,并邀请中国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邰武旗所在的工作室历时两年完成修复。
《收回英租界》局部修复前后对比
《收回英租界》局部修复前后对比
邰武旗介绍,《收回英租界》不仅内框变形,画布霉渍尘垢严重,基底和颜料层也出现了开裂、缺失的情况,在修复时经过了去除尘污、霉斑和表面泛白,加固画底和色层,加强支撑物、填补缺失颜料等多道工序。
邰武旗把《收回英租界》的修复比作去医院看病,“有个主治医生,还要经常举办会诊。没有包治百病的医生,要讲究协作,同时有监督、监测 、检查机制,保证作品安全。”他认为作为“艺术医生”,艺术品的价值高低不重要,“小孩的涂鸦和大师作品,都会同等对待。”
艺术品重修复更重“保健”
为了给普通观众普及艺术品保存、修复常识,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的许炀,给现场观众发放了一张家庭备用的工具材料表,文图并茂,列举了软毛刷、刮刀、竹签等24种材料,“油画修复分为两部分,依托材料和画面色层。依托材料主要是指内框的加固、更换,画布的修补及加固等。除了简单的物理修复如除尘自己可以完成,其他最好找艺术医生处理。”
为防光照,正在展出的《收回英租界》装了价值1万多元亚克力玻璃
当天有观众带来一幅创作于1974的画作问诊,许炀先从背面开始看起,他认为此画装框的钉子,甚至写字的标记,当年都没处理好,已渗透到画面中。此外,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画布的材料也不宜于保存,“材料直接关系到画作的保存年限。现在的行家买画,会先了解画家用什么材料,从而知道这幅画的保质期。”
比起被动修复,许炀坦言“艺术医生”的工作是告诉大众做好平常的保养保健,防患于未然。“艺术品最怕光照,不要挂在窗边,因为褪色后就没法修复。”他说,现在很流行给艺术品安装防紫外线的亚克力玻璃,正在展出的《收回英租界》也装了亚克力玻璃,“估计光这块玻璃就要1万多。”
许炀坦言,艺术修复作为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并不多,但大可不必闻之色变,“艺术品的老旧就像人的自然衰老,人老了,哪个部位长什么样的皱纹你都知道,这样的纹路要尊重。你仔细看,《蒙娜丽莎》也有很多纹路,相反造就了它独特的美感。但如果有皲裂、泛黄,就要修复。”
【编辑:谢源】
(作者: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