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际化不是一哄而上丨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8-15 21:5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华智超
  近日,有网友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建议:武汉建设国际化城市,应增加公交站点英文报站,让双语报站成为武汉公交的标配。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地铁均为双语报站,公交车中仅旅游线路408路使用中英双语报站。武汉公交是否应全面推行双语报站?市民意见不一,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武汉公交全面推行双语报站,的确可以提升武汉“国际范”,方便来汉的外国友人,但另一方面,会增加大量额外的成本,譬如要请专人翻译站名并录音,公交车的播报系统也要全部翻新。


  武汉公交。(资料图)记者 张宁 摄
  武汉公交到底要不要增加英文报站?还得算一算成本与收益,既要满足外国友人的需要,又要考虑性价比,精打细算。
  武汉确实越来越开放,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总体来说,武汉不是一座双语城市,没有成熟的双语环境,也没有强烈的双语需要。在汉就业创业、留学暂居和旅游观光的外国友人,有一定的聚居区域 ,比如集中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洪山区、光谷地区以及景区。而这座城市的人口,如今已经突破了千万。目前公交车辆8600多台、线路460余条、站点5500个,数量如此庞大的公交系统,都要增加英语报站,会产生大量新增投入和成本。好多公交站名又长又绕,有的站名动辄十三四个汉字,怎样把这些站名翻译成英文,播报时乘客能不能听懂,等中英文都念完乘客会不会错过下车车站等,都是现实问题。
  简单算一下这笔账就会发现,全城公交都推行双语报站,恐怕不太划算。虽然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已经实行了公交车双语报站,但是每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同,要不要推广公交双语报站,还是要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比如外籍人士密集的区域,公交线路可以双语,而远城区或本地住宅片区就不必,与机场火车站等对外接驳紧密的公交线路双语,“内向型”线路就不必,在景区、体育馆、文化场馆等开放性强的休闲旅游区域,双语必要,而普通区域就不必。
  国际化是“三化大武汉”中的目标之一,武汉的国际色彩越来越浓烈。但是国际化并不等于要一哄而上,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公交双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事求是,节俭办事,从实际出发来考虑问题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城市发展理性。
  相关链接
  武汉公交是否应中英双语报站?专家:不必一哄而上
  【编辑:刘思】
  (作者:华智超)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