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事件”成舆论沸点,比特权更可怕的是对特权的想象
像保时捷司机、劳斯莱斯司机这样充满对“特权”的想象和幻觉,表面上是在“坑夫”“坑友”,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最近,一连串的“豪车事件”成为了舆论沸点。保时捷女司机当街打人的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14日,又爆出了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医院应急通道的消息。
两件事的后续也是出奇的相似:保时捷司机与人争执时,声称“红灯从来都是闯,我打个电话全改”,可从警方发布的公告看来,这并非事实;劳斯莱斯司机被保安拦下后,扬言“每次都走应急通道”,但事后又发视频说,车子是找朋友借的,罚款已经交了,恳请大家原谅她。
两件事情的表象都是“特权人士”的飞扬跋扈,可事实证明,所谓“特权”都是假的。明明没有“特权”,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特权”的标签?说到底,还是因为心里有“特权思想”,总希望能凌驾于规则之上,享受特殊的待遇,拉大旗作虎皮,装作“特权人士”的样子。
比特权更可怕的,是对特权的想象。在保时捷女司机看来,可能有权有势的人就有办法“打个电话全改”,所以,她才会把这种假设安在自己身上;同样,在劳斯莱斯司机看来,开豪车就能大摇大摆走应急通道,她才会在被保安拦下后大发雷霆。在两位司机眼中,这种行为不是破坏规矩,侵占他人利益,而是有权力、有财富的“合理想象”。
特权总是流露着蝇头小利,引人遐想。有人觉得有权有势就能“行个方便”,有人假装自己有特权,目的都是想享受我行我素、超越规则的幻觉。只是,一旦容许蝇头小利的存在,它就会慢慢蚕食社会的法律道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漏洞。不相信、不接受、不认可特权思想的存在,把特权剔除出社会规则。
遵守规则、尊重法制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理念。对规则心怀敬畏,自觉遵从维护,公平正义才能落地生根。让循规蹈矩成为共识,让特权思想无所遁形,才能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而像保时捷司机、劳斯莱斯司机这样充满对“特权”的想象和幻觉,表面上是在“坑夫”“坑友”,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编辑:符樱】
(作者:李尔静)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最近,一连串的“豪车事件”成为了舆论沸点。保时捷女司机当街打人的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14日,又爆出了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医院应急通道的消息。
两件事的后续也是出奇的相似:保时捷司机与人争执时,声称“红灯从来都是闯,我打个电话全改”,可从警方发布的公告看来,这并非事实;劳斯莱斯司机被保安拦下后,扬言“每次都走应急通道”,但事后又发视频说,车子是找朋友借的,罚款已经交了,恳请大家原谅她。
两件事情的表象都是“特权人士”的飞扬跋扈,可事实证明,所谓“特权”都是假的。明明没有“特权”,为什么要给自己贴上“特权”的标签?说到底,还是因为心里有“特权思想”,总希望能凌驾于规则之上,享受特殊的待遇,拉大旗作虎皮,装作“特权人士”的样子。
比特权更可怕的,是对特权的想象。在保时捷女司机看来,可能有权有势的人就有办法“打个电话全改”,所以,她才会把这种假设安在自己身上;同样,在劳斯莱斯司机看来,开豪车就能大摇大摆走应急通道,她才会在被保安拦下后大发雷霆。在两位司机眼中,这种行为不是破坏规矩,侵占他人利益,而是有权力、有财富的“合理想象”。
特权总是流露着蝇头小利,引人遐想。有人觉得有权有势就能“行个方便”,有人假装自己有特权,目的都是想享受我行我素、超越规则的幻觉。只是,一旦容许蝇头小利的存在,它就会慢慢蚕食社会的法律道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漏洞。不相信、不接受、不认可特权思想的存在,把特权剔除出社会规则。
遵守规则、尊重法制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理念。对规则心怀敬畏,自觉遵从维护,公平正义才能落地生根。让循规蹈矩成为共识,让特权思想无所遁形,才能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而像保时捷司机、劳斯莱斯司机这样充满对“特权”的想象和幻觉,表面上是在“坑夫”“坑友”,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编辑:符樱】
(作者:李尔静)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