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流大学是一流城市的标配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8-20 22:0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近日公布,其中提到包括在深圳建设第4个全国科创中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配套措施包括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等。
  加快创建“双一流”大学,既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山东作为“医养结合示范省”,今年新组建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近日更派出一名省委常委担任该校党委书记,同样是把建设一流大学当成“医养结合示范省”的重要保障措施。大学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高水平大学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集聚高端人才的战略平台。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案例研究表明,高水平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很大关联。一般认为,美国硅谷以斯坦福、加州大学系统为主要依托,而北京中关村则主要靠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带动。一流大学对地方经济的作用,一是输出技术,二是输出创新创业人才。
  人们时不时就说,深圳是国内一线城市中唯一没有985、211大学的城市。近一二十年来,深圳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高水平大学体系,比如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组建南方科技大学,引进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在深圳建立“校区”,组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一流大学可谓是“求学若渴”了。
  但与深圳颇不同的是,国内大多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都是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密集区,但由于很多名校所在城市并不承担办学经费,结果视这些名校为中央在地单位、与己无关,城市与大学很有点“相忘于江湖”的意思。
  大学所在城市与大学之间,应当建立更加紧密、更具建设性的关系:一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量办学、科研经费,作为大学受益者的城市应该主动承担;二是作为中央在地高校的补充,城市可以根据本地经济、产业发展实际,实施地方版的“双一流”大学创建规划。
  城市发展千头万绪,探索建立更紧密的城市与大学关系,是极具价值的课题。中国的大学体系主要是由国家建设,但如果一座城市主动出击,舍得拿出预算推动在地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能收获世界一流大学本身,而且将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铆足后劲。深圳现在是努力补缺,而武汉、广州、西安等需要的则是“补强”。深圳补缺是高起点地“补”,其他城市如果不奋起补强,到时候在高水平大学上的优势也可能流失。
  【见习编辑:戴容】
  (作者:杨于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