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谌家矶的“谌”见证文化痕迹丨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8-21 20: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武汉谌家矶中的“谌”字,到底是读chén还是shèn? 最近,有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提出了这个疑问。

  “谌”字是一个多音字,用于姓氏时读作shèn,其他时候读chén。有民俗专家介绍,早年间有谌(shèn)姓人家在此地聚居,慢慢便以姓氏将此地命名,谌(shèn)家矶是武汉人约定俗成的读法。在公共传播中,一些人按约定俗成的读法读作shèn,也有人坚持认为应读作chén。

  我无意辨析何为正确答案。“谌”字怎么念,读音的分歧其实见证汉字、地名的流变,背后可见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痕迹,这倒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图片来源:东方IC

  武汉相声艺术家何祚欢先生,曾在一个相声中讲述了京剧中的湖北口音,他唱着“好大一棵树”,“树”念的是(xù),这是很明显一个湖北方言的发音。晚清时代,四大徽班进京,湖北汉调搭入徽班,形成徽、汉合流,奠定了京剧的基础。后世学者考据历史,京剧唱念也成为很好的“史料”,这是普通话不具备的优势。

  汉语文字的魔力,就在时间的流淌之中。人的流动,文化的传播,都在刺激它的生命力。一些汉字随着历史的沉淀,最终在《词典》里有标准的读音、解释,但在方言里,在地名中,在各种戏曲文化里,它们很多还没有“转正”,有的保留了上古的读音,有的保留了地方文化特色,成为历史的活化石。有时候,一字读音之辨,也能见证岁月沧桑,时代流变。

  “谌”字读音有分歧,也许拉丁语还羡慕这种“甜蜜的困惑”。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时代,拉丁语四散在日耳曼蛮族国家,尽管有统一的书写,但“读音”渐渐失传。“失声”的拉丁语,没有了生活的支撑,不再通过交流、沟通碰撞,终于变得形容枯槁,成为仅供学究们掌握的“学术语言”。学究们研究着拉丁语的标准语法结构,以拉丁语卖弄炫技,但语言背后附着的生活、经验已经消失,成为公认死掉的语言。

  表面上看,地名的价值在于表意准确,简洁明了。我们就以美国举例吧,在美国就常常直接用数字编号来命名道路或地区,比如“第五大街”“66号公路”。还有一个有趣的统计,在美国各地出现频率最高的街道名中,排名前四的分别为:第二、第三、第一、第四。有人因此戏谑,说美国人起地名实在是有些“偷懒”。这样的标准、简洁,你又是否喜欢呢?

  【见习编辑:孙璐】

  (作者:杨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