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脚摇篮”晚报杯持续发掘足球人才,60名小球员有望进入市级青训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8-22 19:4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外籍教练在球场外观看比赛,寻找小球星。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2日讯(记者邓小龙)“这个8号可以继续观察一下!”“那个10号的名字记下来了没?”8月22日,第25届“武汉晚报杯”中小学学生足球赛进入小学组第七个比赛日,数十名中国足协(武汉)青训中心的教练们,其中包括15名来自西班牙的高水平外教,每当发现赛场上有踢得不错的“苗子”,他们都会将其记录下来。赛事结束后,最终通过选拔的孩子将加入市足协举办的市级青训营。
  “这次主要是为下一步马上要组建的新梯队做准备。”市足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晚报杯”期间,包括西班牙外教在内,来自中国足协(武汉)青训中心的40多名教练员每天都分布在各个比赛场地,重点观察2010、2011两个年龄段球员的表现。由于这批球员年龄尚小,主要的考察指标是个人技术和身体协调性。截至目前,已有60名小球员获得教练青睐,进入了初选名单。根据赛事安排,今年“晚报杯”赛事将于8月25日全部结束。届时,市足协将组织这批小球员进行集训、短期训练等“二次选拔”。最终通过选拔的孩子,将正式进入武汉市级青训队,接受更加专业的足球训练。


  激烈的比赛现场。记者彭年 摄
  参与选拔的外教之一塞尔吉奥,来汉从事青训工作已是第五个年头。这几天,他在场边观察过的武汉小球员不下500人。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与五年前他刚来时相比,整个武汉的足球青训氛围变化很大,成效也很显著。“教练资源越来越充足,学校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从这两年‘晚报杯’就能看出来,现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与以往比起来,明显水平更高。”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1995年“晚报杯”足球赛诞生之初的理念,就与我国开展“校园足球”、推动“校园联赛”的宗旨不谋而合。除了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舞台,也始终承载着为武汉培育足球土壤、发掘足球人才的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从蒿俊闵、曾诚、张稀哲、王霜等国字号球员,到姚翰林、罗毅、谭斯等所有武汉卓尔队本土球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出生的武汉“足球少年”都参加过“晚报杯”。换句话说,如今驰骋在中国职业赛场的武汉球员,身上几乎都刻有“晚报杯”的烙印。
  链接
  从“学生赛场”到“国脚摇篮”
  晚报杯25年走出了一百多位“国脚”


  激烈的比赛现场。记者彭年 摄
  “要利用暑假,让武汉喜欢足球的孩子们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赛场。”武汉市足球管理中心负责人在谈到“晚报杯”的诞生时说,1994 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足球热”一时间吹遍中国大江南北,“晚报杯”足球赛正是在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
  创办之初,很多学校对“晚报杯”不够了解,许多学生喜欢踢球却缺乏组织,赛事裁判也相当紧缺。正是因为“晚报杯”的坚持,为爱好足球的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让众多学校开始重视足球这项运动。从最早的武汉四中、堤角(肉联)小学,到后来的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青山区钢城十小、东西湖区吴家山小学、汉阳区德才小学、黄陂区前川小学等,武汉大批中小学陆续成为“足球传统学校”,常年配备足球老师,甚至有自主研发的教材。  
  “晚报杯”的逐步壮大,为武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塔基。据统计,“晚报杯”开办至今的25个年头里,先后走出了10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以及女足等“国字号”球员。正因如此,“晚报杯”多年来一直被称为“国脚的摇篮”。近年来,曾诚、蒿俊闵、荣昊、谭斯、邓卓翔、梅方、张稀哲、雷腾龙、王霜等大批武汉籍球员活跃在中超、亚冠、国家队等国内、国际赛场,而“晚报杯”正是他们在青少年足球启蒙时期的共同经历。市足协青少部部长胡建虹曾多次负责“晚报杯”筹备和组织工作,对于晚报杯的成长和发展感触颇深。“谭斯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市足协举办的比赛。”胡建虹笑着回忆说,“有一年‘晚报杯’,谭斯还‘冒名顶替过’,结果被我认出来了。他是专业队员,怎么能参加业余组的比赛呢!”
  市足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校园足球”联赛覆盖的是全日制学习阶段,而“晚报杯”则立足暑假,两者间真正做到了互为依托,严丝合缝。前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曾表示:“在全国,既有杯赛又有联赛的城市不多,但武汉做到了,这也是武汉籍优秀球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编辑:朱曦东】
  (作者:邓小龙)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