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唯一,连续5年上榜!他弃美归国、婉拒中科院,扎根在武汉这所高校
在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rvier)发布的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武汉纺织大学电子电气学院刘侃教授再次入选该榜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也是该领域唯一在鄂高校及科研单位学者上榜。这是他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5年入选该榜单。


刘侃,1979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现任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回国后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
已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33篇,EI收录21篇,ISTP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近40项,授权23项(其中4项美国专利,日本专利1项)。先后在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景川诊断、康录生物等公司兼职担任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首席科学家,主持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十余项,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6项。
弃美归国,学成归来婉拒中科院邀请
刘侃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用9年时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随后又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6月,刘侃博士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选择回国来到武汉纺织大学。
刘侃博士说:“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强大了,你说话才有话语权。在国外其实我的生活已经过得很不错了,但我还是想回来,想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事情。”除了中国梦,刘侃博士也有自己的梦,他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产业化。
回国时,刘侃博士也认真地考虑过自己到底在哪个单位工作,中科院、武大都考虑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来纺大任教。“我本身比较喜欢自由,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来进行科学研究,纺大能给我提供这个条件。在纺大因为学校领导的支持,我可以充分用到各种资源来进行研究。纺大给我提供的平台更利于我进行科研,于是我来到了纺大。”
潜心科研不惧失败打造完美教研团队

刘侃团队进行科研自回国以来,刘侃一直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耕。他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曾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刘侃教授都是早上八点进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有时甚至因为一个难点熬夜工作。作为“双带头人”,刘侃不断探索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完美结合,达到了教学、科研两不耽误的良性循环。
在刘侃带领下,学院形成学科团队2个,取得了国家“电气卓越工程师班”“湖北省电气系专业试点改革”、中国纺织总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在科研创新上形成科研团队实体,2013年建立1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成立了3个研究中心,一举取得5项国家自科基金,科研到账经费近500万元。其中,刘侃担任负责人的"基于三维纤维材料肿瘤诊断芯片研究"创新团队项目成功获批2011中西部计划A类项目,获得资助经费100万元。
情系祖国、潜心科研
这样的学者令人敬佩!
【编辑:彭向东】


刘侃,1979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现任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回国后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
已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33篇,EI收录21篇,ISTP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近40项,授权23项(其中4项美国专利,日本专利1项)。先后在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景川诊断、康录生物等公司兼职担任副总经理、研发总监、首席科学家,主持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十余项,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6项。
弃美归国,学成归来婉拒中科院邀请
刘侃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用9年时间从本科读到了博士,随后又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6月,刘侃博士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选择回国来到武汉纺织大学。
刘侃博士说:“出过国的人都知道,只有中国强大了,你说话才有话语权。在国外其实我的生活已经过得很不错了,但我还是想回来,想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事情。”除了中国梦,刘侃博士也有自己的梦,他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产业化。
回国时,刘侃博士也认真地考虑过自己到底在哪个单位工作,中科院、武大都考虑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来纺大任教。“我本身比较喜欢自由,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来进行科学研究,纺大能给我提供这个条件。在纺大因为学校领导的支持,我可以充分用到各种资源来进行研究。纺大给我提供的平台更利于我进行科研,于是我来到了纺大。”
潜心科研不惧失败打造完美教研团队

刘侃团队进行科研自回国以来,刘侃一直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深耕。他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曾经有大半年的时间,刘侃教授都是早上八点进实验室,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有时甚至因为一个难点熬夜工作。作为“双带头人”,刘侃不断探索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完美结合,达到了教学、科研两不耽误的良性循环。
在刘侃带领下,学院形成学科团队2个,取得了国家“电气卓越工程师班”“湖北省电气系专业试点改革”、中国纺织总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在科研创新上形成科研团队实体,2013年建立1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成立了3个研究中心,一举取得5项国家自科基金,科研到账经费近500万元。其中,刘侃担任负责人的"基于三维纤维材料肿瘤诊断芯片研究"创新团队项目成功获批2011中西部计划A类项目,获得资助经费100万元。
情系祖国、潜心科研
这样的学者令人敬佩!
【编辑:彭向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