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量人价值最忌一刀切丨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8-27 20:2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梅明蕾
  南京林业大学的蒋华松老师未提交一篇论文而评上教授的事,日前成为新闻而广而传播。这之前,蒋老师已在该校任教33年,副教授也当了12年了。


  在高等院校评个正教授,一般来说,论文应是硬指标。论文不光讲数量,更要看是否发表在“核心刊物”上。蒋老师虽在3尺讲台前站了30多年,讲课业绩突出,学生好评如潮,但评职称时若拿不出合规的论文,评不上教授也稀松平常,评上教授倒可能成为新闻。
  往大里说,任何学校,无不以教书育人为总体目标。虽然来到了网络时代,传道、授业、解惑的硬件条件改善了许多,与学生打交道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当老师就要给学生上课,这是千古不易的硬道理。曾有一段时间,高校里的资深教授不兴亲自给本科生上课,不久即遭垢病;现在就是两院院士,也热心给刚进校的学子们授课,正是他们的课,往往影响了学子们的人生选择,可见这样面对面的传授学业不可或缺。
  当然,大学还得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特别是一些研究型大学,更把科研摆在重要位置。大学里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从来都有争论。其实二者间的相得益彰关系再清楚不过。各人秉赋不同,分工有别,而一天二十四小时是一个定数,除极少数人科研、教学两不误,更多教师于二者之间多少会有侧重。如蒋华松老师,教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 每周要上20多节课,大学扩招后,工作强度和压力随之增加,为提高教学质量,还为每个上课的班级建QQ群,且利用课外时间答疑解惑。这样分配时间和精力,不免左支右绌。
  其实,蒋老师在教学上作出突出业绩的同时,也撰写过不少论文, 只是论文未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如果死守评职称的硬杠杠,蒋老师此生或与“教授”无缘。好在南京林大不搞一刀切,在职称评审上增设“教学专长型”教授职称,论文数量不再作为考核内容,“蒋教授”才成为可能。
  想当初,年轻的陈景润还在大学教书,是华罗庚先生读了他的论文,才将他调到自己身边,“扬”其科研之长,“避”其与学生打交道之短,后来的故事才家喻户晓。若硬抠“学生评价”的指标,陈景润在大学里能否评上教授也要打个问号哩。
  凡事一刀切,倒是简单、痛快,缺失则是明摆着的,对人的评价尤然。
  相关链接
  他任教33年只是副教授,没提交一篇论文靠打分“转正”
  【编辑:刘思】
  (作者:梅明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