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老人“刷脸”就能剪头,“银发造型师”15年为老人义务理发3万次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9-10 20:4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9月10日讯  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为老人义务理发3万人次。在苏昶铭28年的职业生涯中,参加志愿服务的年份就超过一半。他总觉得,作为“匠人”,美发师得守住那份初心:服务大众,回报社会。

  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苏昶铭一丝不苟。记者郭良朔 摄

  如今,这位“银发造型师”打理着高端理发店,还要带着学生,奔赴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比赛。然而,只要在武汉,每周一、二、三的上午,他一定会守在自家理发店里,带着团队,细心为每一位上门的老人们免费理发。

  在洪山区卓刀泉街吴家湾社区,65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苏昶铭的这个习惯,因为这家理发店做这件暖心事已经坚持了6年。在不久前揭晓的“洪山好人”榜单中,苏昶铭光荣在列。

  苏昶铭工作,边与老人聊家常。记者郭良朔 摄

  “刷脸”就能剪头

  高端理发店成 “老年人俱乐部”

  周二上午9时,75岁的张云珍像往常一样,推开“苏记研发店”的大门。见到“老熟人”,苏昶铭微笑着打了招呼,熟练扎好围布,用发剪挑起一束束银丝,从头顶开始一片片修出平滑层次。

  到了鬓边,苏昶铭特意留了一个小斜角,“这是今年的‘网红款’,显年轻”。张云珍忍不住笑,“小苏剪头发还有么斯话说”。

  20多分钟后,张云珍剪完头,佝偻着腰,在店里来回找扫帚,“我把头发扫走,可不能再给你添乱”。苏昶铭赶紧拦下来,她还是悄悄用脚弓把自己的头发拢到一起。

  此时,50多平方米的理发店内,已陆续进来10多位老人。他们不等店员招呼,各自找了凳子排队,捧着茶水,聊着家长里短。

  有的老人手持“免费理发证”,证件落款:吴家湾社区居委会与“苏记研发店”。在吴家湾社区,持证老人约有三四百名,占到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实际上,获益的老人远不止这个数。

  更多老人“刷脸”进店剪发。除了预定的服务时间,老人在其他时间上门,苏昶铭和店员只要有空,从来没说“不”。

  老人们告诉长江网记者,理发店的师傅们手艺精湛。店内橱窗上,整齐摆放着20多个奖杯、证书,包括中国美容美发行业“技术名店奖”。

  每一个星期,理发店都为50~60位老人免费服务,算上水、电、人工、时间等成本,一个月要多花几千元。

  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苏昶铭会上门为其理发。记者郭良朔 摄

  6年免费上门理发

  瘫痪老人装扮一新笑容明显多了

  时钟指向11时半,忙碌了一上午的苏昶铭却来不及休息。华乐苑小区的一位特殊“顾客”,还等着他。

  廖银凤今年70岁,2004年突发脑梗瘫痪至今,日常起居全靠老伴曹爷爷照料。老人家中,轮椅和各种康复器材随处可见。

  见到苏昶铭的时候,廖奶奶正窝在椅子上,她开心地挺了下身子,努力微微抬了下右臂。

  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廖奶奶都得在这张椅子上度过。身高160厘米、体重80公斤的她,坐直身体都需要2个成年人同时拉住裤后腰,齐力往上提。

  出门更是一件“奢侈”的事。廖奶奶所住的楼内无电梯,走道宽约1米,最多并排走2个人。每次下楼,廖奶奶得“发动”3个儿子,用椅子抬着一点点往下蹭。不过2层楼,要搬20多分钟。

  “我这个样子,有时候真是不想活了。”廖奶奶摇着头,一遍遍告诉长江网记者,“麻烦别人是心里最难受的”。

  苏昶铭就甘愿被“麻烦”了6年。2013年,曹爹爹找到苏昶铭,请他上门帮老伴理发。苏昶铭立马答应了,只要二老一个电话,无论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尽快赶到。

  最近天热,苏昶铭差不多每月上门一次。这次理发,他照例一边剪发,一边找廖奶奶聊天,谈谈自己的父亲,问问奶奶的晚辈。几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廖奶奶圆圆的下巴两边,多了内扣的发尾,耳际留了一小束长头发修饰脸型,后颈的发际线修得比较高,“免得捂痱子”。

  曹爹爹在一旁看着,笑容浮上脸庞。在他记忆中,曾经爱美的老伴,在生病后不愿出门,也懒得花心思拾掇自己。自从苏昶铭上门剪发,老伴装扮一新,笑容明显多了。

  苏昶铭觉得,廖奶奶要的不仅仅是新发型,更是尊严。

  苏昶铭与社区“老顾客”开心合影。记者郭良朔 摄

  “用我的专业技能,让更多的老人享受美好”

  免费为社区老人理发,源于苏昶铭家人的一场病。

  2013年夏,苏昶铭一次回家探亲,带母亲出门剪发,在当地理发店排队等待了2个小时。当时,店里只有一个小风扇,呜呜转悠着。母亲跟十几个人一起闷在屋子里,满头大汗,酷热难当。

  不久后,母亲生病,不方便出门。苏昶铭自己将工具带回家,帮母亲理发。“我是干这一行的,妈妈才有这个便利,那其他老人呢?”

  他知道,多数高端美发店不欢迎65岁以上的老人,“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理发店地板难免湿滑,高龄老人一旦摔跤后果严重。而老人又很难接受高价产品与服务,理发店“不能赚钱还要冒风险”。

  回到自家理发店,苏昶铭当即与社区居委会沟通,联手发放“免费理发卡”。

  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志愿服务也受到过质疑,有老人觉得,“你是不是在社区拿了不少钱”。还有位老人想在周末理发,正好赶上客流高峰期,等得比较久,老人一气之下到社区投诉,“做服务的态度还这么差”。

  而苏昶铭记在心里的,更多的是老人们的心意。

  常有老人理发时,拎来水果、点心。一年春节,有位奶奶理完发,偷偷在柜台电脑的键盘下塞了100块钱。苏昶铭要退回去,奶奶坚持不收,他只好在下次理发时,默默帮奶奶烫了个发顶。“他们和我父母的年龄差不多大,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待,感觉很温暖。”

  实际上,接受苏昶铭服务的不仅仅是吴家湾社区的老人。

  2004年,他就成立了“苏昶铭志愿服务团”,带着8名团员,不定期到各个社区、村镇义务理发。江夏、新洲、东西湖、蔡甸……市内10多个区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店里不忙时,看到蹲在门口休息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苏昶铭也会请他们进店喝水、理发。这样算下来,苏昶铭及其团队志愿服务历时15年,义务理发3万人次。

  如今的苏昶铭年近50岁,入行近30年,已成为行业有名的“导师”。他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在职校任教,担任各级技能大赛评委,还要带队出国比赛。

  胡女士是苏昶铭8年的常客,“平时很难约到苏师傅剪发”。周二上午,她赶早到店里“碰运气”,猛然发现这里成为“老人俱乐部”,“要不是今天正巧遇见,都不知道他一直在做好事”。

  “这样的好事我愿意继续做下去,用我的专业技能,让更多的老人享受美好,生活得更有质量。”苏昶铭说。(记者杨菁 龙京 陶可祎 通讯员张宾 杜微波 张庆芳)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