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经过历练,援藏医生袁洋成熟了:在同事们眼里,他更像藏区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9-10 22:1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9月10日讯 连日来,长江日报持续报道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生袁洋的援藏事迹,引发读者广泛关注。援藏前,袁洋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结核病科的医生。10日,记者来到该院结核病科,袁洋的同事们对他的事迹交口称赞。有的说,他援藏之后,变得更加开朗,更成熟了;有的说,忙是他的生活主旋律;还有的说,他把西藏当成了故乡,变成了藏区人。


  “我援藏一年,只见到他三次,他太忙了!”
  金银潭医院结核病科主任陈南山教授是袁洋的同事。陈教授说,袁洋去西藏前,他们在同一个科室上班。他于2017年去山南市乃东区援藏1年,在高原上,他只见过袁洋三次,“他每天安排很满,太忙了。”
  陈南山介绍,2017年8月,他到了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那一天,本打算在一家单位的食堂吃饭,但由于那天是周末,食堂关门不营业。袁洋赶过来,热情邀请他到一家小馆子去吃饭。
  “这是第一次在西藏见到袁洋,风尘仆仆的,很热情。”陈南山说,袁洋很忙碌,从乡下看病赶回来。一边吃饭,袁洋一边向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还一边传授一些在高原上保护身体的经验,“很细心体贴,他把自己当成了当地人。”
  陈南山说,他第二次见到袁洋,是他跟袁洋一起为乃东区农牧民们体检、义诊。这一次,袁洋忙前忙后,几乎包办了活动所有准备事项,业务非常熟悉,负责病情分类,整理病人资料等等。
  陈南山第三次见到袁洋,是袁洋出发下乡去为居民体检。袁洋是骑自行车去的,在自行车后面带着一根木棍。因为他有时要给乡村医生讲课,时间没有准头,有时得赶夜路回到区里,“翻山越岭时,自行车上带根棍子,是防夜间出没的野兽。”
  陈南山说,那一次望着他在高原上忙碌的身影,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真的了不起。
  “他援藏3年后变成熟了!”
  “跟以前相比,我觉得袁洋援藏3年后,变得成熟了。”金银潭医院结核病科ICU病房护士长程芳说。
  程芳与袁洋是同龄人。2000年,袁洋进医院结核病科工作时,她是结核病科的护士。当时,袁洋是一个白白净净,性格偏于内向的男孩。与护士们打交道,他甚至有点害羞;单位春节晚会表演节目,袁洋与护士们一起表演,表现得扭扭捏捏的。
  随后,袁洋慢慢成长为一名医生,“一心为病人”。程芳回忆说,袁洋负责的重症病人送到ICU病房时,袁洋在旁边等着,跟护士打招呼,全程跟踪病人的情况,与其他人沟通不多。
  程芳说,现在,袁洋跟原来不一样了。
  今年春节期间,程芳见到了袁洋。他从西藏回来,有时到医院来上班帮忙看病,还常与医院领导一起谈论事儿。他做事稳沉专注,送病人到住院部时,与护士、家属、病人和科室负责人沟通,不急不躁,各个方面考虑周全,“现在给人的印象是,能独当一面,处理任何复杂的问题了。”(记者柯美学 通讯员陈莉 李洁 实习生朱梦琪)
  相关报道:“还有些事没有干完”结束三年援藏仅六天,这名武汉援藏医生再回高原
  3年在西藏创建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袁洋劳碌奔波在高原上
  【编辑:付豪】
  (作者:柯美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