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绣娘50幅绝美汉绣图月底“亮相”迎军运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9-11 15:2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黄春萍正在和绣工们一起紧张绣制军运会汉绣。(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网9月11日(记者史凤玲)“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耗时近10个月,由20人团队精心绘制,武昌区锦绣坊黄春萍汉绣工作室的50幅迎军运汉绣作品将于月底揭开“神秘面纱”。汉绣传承人黄春萍通过独创虚实针法,将中国水墨画与传统刺绣创意结合,创作出3种不同主题的迎军运汉绣美画卷。
  “以针代笔”独创虚实针法
  11日,长江网记者在红巷艺术城的黄春萍锦绣坊内,抢先观赏了数幅已完成的部分刺绣作品:有“横空灌篮”的篮球,有“战尤酣”的网球,还有“旋风腾越”的跳远......作品中的运动员动作、神情、肌肉纹理和散发出来的张力,让人身临其境,灵动异常。
  “50幅作品中,以军运会赛事为主题的作品27幅,以吉祥物‘兵兵’为主题的作品4幅,还有19幅作品则以江城地理风貌为主题。”正在赶制最后一幅“兵兵”主题作品的黄春萍告诉记者,作为军运会的一名武汉东道主,她就想用汉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她从去年就开始构思50幅作品的题材,今年1月开始正式动工,由20名员工共同参与绘制。不少员工第一次开始学习由她独创的“虚实”针法。
  “比如这幅以三峡为背景的‘兵兵’,要先用水墨颜料画出原型,再用针线作第二次创作,创作的过程对配色和针法有很高要求,需要自己不断琢磨。”现场,黄春萍娴熟的穿针引线,不一会儿,“兵兵”头部的刺绣工作就已接近尾声,活灵活现的“兵兵”动感十足。


  黄春萍正在和绣工们一起紧张绣制军运会汉绣。(记者胡冬冬 摄)
  下笔之前“写生”打腹稿
  “拍照、书法、绘画、刺绣、文化底蕴——要创作好的作品,这些技能缺一不可。”谈及创作这50幅作品的困难,黄春萍直言“非一日之功”。尽管有20人参与,但作品的前期构思、绘画和毛笔字题词都是由她亲自操刀。
  长江网记者看到,在19幅以江城风貌、地理文化为主题的作品中,黄鹤楼、古琴台、东湖、武汉大学等景物都在其中,并配有不同的题词,比如东湖主题作品的题词就是“东湖荷韵,灵秀磨山”,与作品相得益彰更显底蕴。“题词的字体是毛笔字中的一种,叫爨宝子碑体”。学美术出身的黄春萍说,她练习这种毛笔字体已有30多年,50幅作品全由她来题词。
  为创作好这19幅江城风貌刺绣作品,黄春萍还花了大量时间前往实地“写生”,有时候为选好点位,她需要先拍照取景。“一去就是一整天,只有把底稿打好了,才能在真丝缎上下笔。”据悉,每一幅作品都是在约1.2m长左右的真丝缎面上创作,成本在400元左右。若没有之前的腹稿,下笔后很容易造成浪费。


  已完成的汉绣“兵兵”。(记者胡冬冬 摄)
  残疾人绣娘首绣“运动员”
  黄春萍和她的团队为了完成这50幅作品,每天都要绣14个小时。在参与绣制的20人中还有5人是残疾人。
  长江网记者在工作室内见到了正在认真绣制射击主题的吴霞光。吴霞光今年46岁,幼年因患中耳炎,由于用药导致听力一级残疾,如果不戴助听器,完全听不见声音。2013年她开始师从黄春萍学习刺绣,由她主要参与绘制的迎军运作品有两幅,这幅射击运动刺绣图已接近完工。
  “这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创作方法,最难绣的是运动员的四肢肌肉和面部表情。”吴霞光指着绣图上的运动员说,要想绣得生动,就必须表现运动员在运动时特有的肌肉和表情状态。为此,她在走路时经常会观察路人的表情,并通过观看多种运动赛事去琢磨运动员的各种肌肉状态等。如今经她手绣出来的作品,不仅动感和张力十足,运动员皮肤特有的光泽感也被表现出来。
  黄春萍告诉记者:因军运会的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此次绣制的运动主题作品中,还特地选取了三种肤色的运动员,方便采用不同的配色。
  【见习编辑:刘益谦】
  (作者:史凤玲 胡冬冬)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