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茅盾文学奖评委给湖北作者授课,看看都说了啥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9-22 18:16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9月22日讯(记者周璐)基层作者的创作如何避免模式化?22日,在《长江文艺》杂志社举办的“湖北中青年作家”年度改稿培训会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评论家叶立文从茅奖的评审标准及获奖作品为例,谈到当前文学的主要潮流,为湖北基层作者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文学课。
  叶立文告诉长江网记者,当下文学有个“茅奖体“的创作现象,很多作家的创作都是冲着茅盾文学奖,形成一种模式化。“茅奖是风向标,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但是作家要有自己的艺术原则和美学判断,茅奖的标准仅仅只是一个参照”。
  写农村题材,中国故事不是越土越好
  叶立文从本届茅奖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中,谈及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这个话题。他说,很多作家有个执念,好像写农村题材,就要写得越土越好,要写很偏陋的民俗,以致恶心到了读者,才叫中国经验,“他们笔下的中国故事是很原始很愚昧很落后的东西,这是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家很严重的误区”。


  叶立文(左)
  叶立文还指出,现在很多青年作者执着于自己的个人经验,自己的悲欢喜乐,缺乏对现实的关怀。“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国情怀、现实主义传统,这种忧患意识及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当下青年作家的笔下没有体现,这是非常可惜的。作家太执着于自己私密的个人经验,这样的创作和传统文学是隔绝的,是不可能大气的。”叶立文说。
  写历史小说,不能完全脱离事实
  在分析获奖作品的历史题材时,叶立文指出,现在有些作家写历史小说,完全脱离事实,游戏的成分很大。他认为,茅奖的基本标准是现实主义,时代精神要表现内在的精神气韵,必须是真实的。
  叶立文对有些作品的专业性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家是一个很难的行当,要求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作家不仅要会写故事,在创作时也要有专业知识修养。他建议,作家在确定一个题材后,在题材的专业性上一定要完全地融入进去。不是体验生活,而是完全地融入生活。
  【见习编辑:刘益谦】
  (作者:周璐)

一周热门